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菱刘汉如:环保标准升级促进行业洗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 14:10  新浪汽车

    2008年4月20日至28日,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行。本次北京车展是目前国内历届车展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展览会,参展车型超过890台。车展期间,各位汽车老总轮流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交流。21日,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汉如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以下为访谈实录:  

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汉如
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汉如

  主持人:各位新浪汽车的网友大家上午好,这里是2008北京国际车展新浪演播室的专访现场,专访期间我们已经邀请了很多的企业高层来做客新浪汽车,一起来分享各汽车厂商本次车展的亮点以及共同来关注企业、行业的发展。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汉如先生,请刘先生向我们的网友问个好。

  刘汉如:向新浪汽车网的朋友,感谢大家能够来了解我们华菱汽车,谢谢。

  主持人:好,我们访谈正式开始!请老总先介绍一下我们华菱参加本次北京车展的主要车型吧!

  刘汉如:这一次我们参加北京国际汽车展带来了五台展车,基本上展示了我们华菱汽车这几年主要的一些产品和车型,首先我们带来了一款具有欧式风格的牵引车,华菱重卡6乘4牵引车。第二款主流车型是华菱重卡6乘4的自卸车。第三款是8乘4混凝土搅拌车,华菱重卡底盘改装的星马专用车。第四款是利用华菱重卡底盘改装的混凝土泵车。第五款是6乘2双前桥华菱之星。

  主持人:华菱参加本次车展的阵容也是非常强大,刘总车展开幕两天的时间,我们注意到曼恩和奔驰也都带来了自己最新的卡车产品,我们中国企业很多都很关注他们的产品,不知道您是否参观过了,有没有什么感受?咱们和曼恩和奔驰的高端卡车相比,咱们的卡车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呢?

  刘汉如:这一次国际车展,我们参加这个展览主要目的是想国内和国外的客户展示我们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我们对国际重卡包括曼恩和奔驰其他一些产品还是比较了解的,在短期内应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法规方面应该说欧洲的重卡走在中国的前面,他们已经实现了欧四、欧五的标准,我们国家在7月1号刚刚开始实现国三的标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就是在新法规或者环保、节能、减排这方面,我们国内卡车企业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但在其他性能方面,在产品质量方面,可靠性方面,应该说和国际产品差距在逐步缩小,当然中国卡车也有它的优势,应该说性价比比较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所以国外随着技术法规的升级,国外重卡的成本也是急剧上升,它在发展中国家会逐渐的失去它的竞争力,这就给我们腾出了很大的市场,所以发展中国家是今后国际市场的主战场,当然我们想在三到五年以后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技术的提升,我们也逐步要进入欧美市场,现在我们华菱重卡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进入了,最早是北非,05年阿尔巴尼亚,后来中东,阿联酋、沙特后面有中亚、东亚、哈萨克斯坦以及欧洲部分的俄罗斯、莫斯科市场,还有最近一两年我们进入南美市场,秘鲁、巴西还有南美国家,这一点来说也充分的说明了中国重卡以华菱重卡为代表的进入国际市场的后发优势,同时这几年中国卡车进入国际市场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当然面向国际市场也有漫长的路要走,一方面要面对欧美重卡高质量的高品牌的,对我们国内市场国内卡车的压力,同时也面临国际各种的法规,对中国可能有一些限制或者抬高一些门槛,我想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只要我们自己产品质量好,性价比好,服务做得好,中国卡车走向世界应该说不是很漫长,特别大家都知道近期俄罗斯对中国的市场因为非常有吸引力,中国的大车小车通过这两年大批量的出口到俄罗斯,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碰到一些产品,因为碰撞门的问题,因为安全方面的问题,所以俄罗斯不论官方和市场,对中国的卡车和小车都带有一定的偏见,所以尽管有这方面的因素,华菱重卡等于是在国内大车、小车率先第一家获得了俄罗斯三年认证,进入俄罗斯市场,俄罗斯的法规它除掉常规的执行一些欧洲的标准以外,更重要的在汽车安全性,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的产品完成了俄罗斯的碰撞实验,包括它的顶压实验,尽管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风险和挑战,更重要的也是一个机遇,如果我们的实验失败,可想而知,在国内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我们一旦获得了成功,我们在国内第一家通过俄罗斯顶压实验,获得三年认证,这样我们在国际上的信誉、品牌的影响力迅速得到了提升,所以我们今年海外市场的计划就即将可以得到如期的实现,所以就对于俄罗斯市场,我们今年计划要出口大概3千台重卡左右。

  主持人:刘总谈到出口的情况,华菱的出口情况非常的好,这两年很多企业再出口的过程当中业面临一个问题,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无疑会摊薄我们的利润,华菱怎么应对的呢?

  刘汉如:这方面已经引起了国内很多企业的重视和关注,因为这两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比较大,而且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大车、小车的毛利率都比较低,特别是重卡汽车,加上今年材料成本的上升,汇率的增长,包括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未来中国的卡车公司、产品走向世界还面临服务的问题,应该说不是会很顺利,也是压力在逐步加大,但是华菱重卡等于走了另外一条路,因为我们以高端重卡入市,所以我们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比国内价格同期的都贵5千到1万美金,这样的话一方面通过我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适当提高一些销售的价格,基本上能够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对我们这方面的冲击不大,这方面我想一个得益于我们产品的定位,同时也得益于我们市场的管理和服务的管理,我们华菱重卡的国际化战略和别的公司不一样,有些企业为了短期的能够迅速进入国际市场,他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很多的经销商,很多的改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也不知道谁卖的,也不知道卖给谁,这样就无从去服务,无从跟踪,不光对本公司的品牌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对中国整个汽车行业在国际上的品牌声誉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华菱重卡我们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我们走得比较慢,走得比较坚实,我们一定要在国外选择好的海外经销商,同时一定要有服务的手段,要经过我们华菱重卡的培训,同时我们出口的这些国家,我们企业自身也派工程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到那个国家,从事前期的培训包括质保期的服务,帮助经销商对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的建设。

  主持人:刘总介绍了华菱的出口情况,我们也想了解一下华菱今年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产销情况如何?哪款车型销售得比较好。

  刘汉如:正如大家所知的,因为下半年即将实行国三标准,所以国二只有半年的时间,那么对市场来说会有一个短期比较旺盛的需求,再加上面对钢材涨价这个预期,钢材已经涨价,听到涨价的预期,所以短期的需求比较旺盛,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华菱的国内市场也是非常的火爆,但是我们受资源方面的限制,这也受到了影响,我们本来应该销售得更好一些,现在每月我们在国内市场要销售将近2千台左右,主要的产品,一方面是物流车做的比较好,同时工程类,包括工程类的自卸车,因为全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高速铁路和公路,包括一些地铁的工程车,所以工程车是我们的优势,我们非常能够了解用户对专用车的需求,所以我们理解的深度也是最大的,当初我们的观念就是替代进口,通过华菱重卡的努力,这几年欧美车包括日本车在中国的销售处于大幅下降,所以因为我们一方面完成了替代进口,为中国的国内的客户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费用,同时也是在售后服务方面,也提供了方便,应该说我们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具有国际竞争力。一方面我们华菱重卡的市场,第一个市场是海外市场,第二方面是高端专用车市场,替代进口。第三方面是广东市场,广东卡车我们应该说是非常强势的,在沿海比如广东、福建大省都是物流大省,所以这方面来说使我们的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

  主持人:刘总刚才也提到了,今年7月1号国三标准即将实施,我想请问一下咱们华菱的国三产品和国四产品,因为北京的国四也要实施了,准备得怎么样了,国三产品的价格会有多大的提升,这个价格的提升会不会影响咱们的销售?

  刘汉如: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是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包括政府部门的关注,所以最近,包括去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的国三标准会不会如期推行,在这方面来说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国家环保部门还是立足要按期实行国三标准,作为企业来说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有一些企业很可能抱着侥幸的心理,或许时间可以拖得更长一些,但是作为华菱重卡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下半年推行国三标准,对华菱重卡应该更多的是机遇,应该说国内卡车企业进行又一次洗牌的机会即将来临,因为华菱重卡早期,5年前就引进日本三菱技术,我们虽然比较年轻,国内同行也都是有40、50年的历史,而华菱重卡只有4、5年的历史,面向市场也不过三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做的晚一定要比人家做得好,所以我们起点比较高,引进的日本三菱技术平台,经过了三菱公司培训,所以早期得益于三菱公司的支持,我们最早5年前的产品就实行电喷技术,所以目前因为国家,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的推进国三标准,促进我们国家环保、节能,特别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我们在一两年的时间内,我们完成了进口发动机和华菱重卡的匹配,比如像美国的卡特比勒全系列的匹配,包括国产的潍柴、上柴等等,应该说在欧三发动机和卡车匹配方面,我们在国内做得最早的也是最成功之一,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发动机,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卡车厂会完成这么多发动机的匹配,所以我们当初还是有一些顾虑的,国内的发动机不一定能满足中国国三的标准,所以我们把国外的国三发动机全部用在我们的车上,可以想像我们早期就已经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这一点我想谈到关于国三标准,华菱重卡除了这方面,第二方面的优势我们星马汽车是做搅拌车,混凝土拌车,主要的都是在城市里面,所以最早我们的产品就进入北京市场,经过北京欧三的考验,再加上广州、深圳国三的推行,对我们产品的检验,所以我们已经有三千多台的国三的卡车在使用,同时今年还有3千台的出口现在陆续,每个月都有200台到300台的车发往俄罗斯,可想而知,我们在国三问题上是准备得非常充分的,所以我们也想迎接这一次机遇,在下半年国三方面我们能够,相比其他的企业吧!我们能多胜出一筹,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主持人:您刚才也把咱们华菱的优势归结为后发优势,咱们是后发的企业技术更新,更高,但是我想请问一下,咱们如何保证技术的长期的延续呢?因为初期我们是引进的技术。

  刘汉如:这个问题问得也比较好,早期因为技术比较薄弱,必须通过引进技术,早期还有想法和日本三菱公司进行合资,那后序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在我们立足自己来从事重卡的研发、制造和生产,所以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应该说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团队积累了一批人才,所以为下一步产品技术的升级和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具有自主开发的条件和能力,基于这方面我们也得到国家部委包括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成为我们告诉最早的44家自主品牌出口企业,成为中国60家自主创新品牌之一,成为引进消化最创新的一面旗帜,得到国务委员陈至立很高的评价和批示。

  刘汉如:刚才刘总在谈话当中也几次提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咱们重卡行业的影响,我想请问一下咱们华菱是如何消化这种成本上涨的压力的?咱们的卡车有没有涨价?

  刘汉如:这方面其实国内的卡车因为原材料都用得比较多,所以一方面来说我们现在随着产量销量的增加,我们采购的成本,管理的成本得到了下降,同时我们现在生产的卡车响应国家现在集中收费、节能减排,这样我们在材料节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消化一部分成本,再加上选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这样也可以调整我们一些产品结构,我们现在综合,因为钢材涨价,涨了一万多,我们公司内部平均涨价,这一次价格和其他重型卡车一样,我们也调整了5千元一台车左右,尽管是这样,因为中国卡车竞争比较激烈,尽管量很大,各个卡车的利润都比较薄,但是因为华菱重卡一直是从高端的品牌切入,因为国际市场,国内高端专用车市场,所以尽管我们去年做了一万多台车,我们去年还有很好的利润,今年我们的产量要做到24000以上,我们相信还会有比较好的收益,来用于科技开发、技术创新,用于技术进步,最后还是更好的回馈社会,回馈客户。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刚才在谈话中刘总也提到过,华菱在初期考虑过和三菱合资,现在事实上在汽车行业合资、并购也是一个挺热点的话题,尤其是上南合作还有这一次东风和哈飞的事情,大家都很关注,我想请您谈一谈对行业并购的看法?

  刘汉如:我想企业之间的合资或者合作或者是并购是企业之间的行为,也不可一概而论,我想比较典型的一点,全世界著名的并购案应该是戴克,经过这么多年的检验这个是非常不成功,同时戴克和日本的三菱公司重组也是非常不成功,作为并购方和主并购方既影响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影响双方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应该辩证的看,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而在上一轮世界汽车并购潮当中作为标致集团他们没有参与之中,回过头来成为欧洲一个效益比较好的,还仍然能够独立生存的一个公司,成为一个典范,我想这方面典型的案例一个是重组一个是没有重组,那么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注解。我想我们中国的公司之间的并购和重组,一定考虑双方文化还有双方的互补性,还有中长期的战略是不是一致,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关系,很可能两个企业都两败俱伤,这方面国内也有案例,包括一些大学的并购重组失败的教训也非常多,所以企业的发展我说应该是先做好,先做强后才做大才做快,还是稳一点好,当然能够理想的并购重组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这也是个趋势,当然也不是不可以,我前面讲了关键考虑到战略、文化方方面面的利益,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这一点我是辩证地去看,不好轻易地单独就下结论,所以作为华菱重卡这样的企业,因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在还谈不上强,但是能够生存下来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我说在今后合并重组或者战略合作过程当中,不论国外的国内的,一定不失自我,最起码要保证平等的地位,人要有一定的话语权,不能丧失,为了并购,为了重组丧失了自己发展权,这不光是我公司不愿看到的,也是我们政府部门包括地方政府也是包括我们的员工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只有双赢的重组和合作,那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这也是所有企业都共同追求的。

  主持人:刘总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企业老总,非常感谢刘总,时间所限,我们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刘汉如:谢谢。

(编辑:王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