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卡车出厂合格证规范管理迫在眉睫(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 15:20  中国汽车报

  此外,记者从某卡车生产企业了解到,去年,在该企业生产车辆的总量中,有很多是由根本不具生产资质的挂靠单位生产的。

  小企业“傍大款”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合格证。与滥发合格证相比,这种方式似乎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边缘。有人竟然提出,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是否合法,是业界需要探讨的问题。但是,对所谓“联营”、挂靠企业的生产过程疏于管理,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撒手不管的状况相当普遍,为偷梁换柱者敞开了方便之门。在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发放合格证是对消费者的严重不负责任。

  国内某骨干卡车企业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该企业赔偿金额逐年递增,从2001年的数千万元增加到去年的数亿元。赔偿金额中有1/3是因产品质量问题赔付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对所谓“联营”企业监管不力造成的,结果是干吃哑巴亏,有苦说不出。

  套用合格证“左右逢源”

  还有一种非法获得合格证的途径,出现在上牌及使用环节,即业内常说的所谓“套牌”。

  用车人购车后,为逃避或少缴车辆使用税费,钻政策的空子,在车辆上牌时,根据需要按“大吨小标”方式套用合格证。比如,明明是载重15吨的重卡,上牌时向车管部门出示不明途径得到的“小标”合格证,上成了7吨的中卡,在没有实行计重收费的地方少交过路过桥费。

  还有人购买低速汽车后,既要拥有上高速路的便利,又要享受国家对农机产品在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手中除了已有的低速汽车合格证外,还通过非法途径伪造轻卡及农机合格证,在车管部门上不同的车牌。需要上高速路时,换上轻卡车牌;需要享受农机优惠政策时换上农机牌,蒙混过关,对车管部门正常监管车辆造成混乱。

  如此看来,在国内卡车生产、销售等领域,规范产品合格证的管理,打击倒卖、伪造、假冒合格证等违法行为迫在眉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吴雪林)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