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信研究副总陈育松:促销、渠道才最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2日 18:00  新浪汽车

  出生于江苏的陈育松,性格温和,但言语之间,却能感受到清华汽车工程系熏陶出来的严密逻辑。现在,在新华信的汽车市场研究服务方面,已经是副总经理的他主要关注营销和渠道。

  在北京车展的前夕,新浪与陈育松展开一轮访谈,试图去了解专业眼光对中国汽车营销界的见解,同时也能让我们在十日之后的风云之会上,多一个冷静看待中国汽车业的角度。

  自主品牌的脆弱之处

  新浪:自主品牌纷纷试图往中级车发展,但现状似乎不尽如人意,您对此如何看?

  陈育松:大家可以看到,十万元往上的区间的自主品牌包括一汽奔腾、红旗、华晨、骏捷、宾悦、东方之子,所有自主品牌都努力地在十万元的细分市场上站住脚。总的说来,大家都在采用一个非对称竞争的态势,比如,车在尺寸上达到B级车的标准,但却是A级车的价格,甚至更低。

  现在看,这个竞争策略并没有在市场上取得很好的反响,销量都徘徊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我觉得这还是没有抓住这个细分市场上的主要矛盾,每一个细分市场都会有消费者关注的核心要素。

  新浪:具体如何说呢?

  陈育松:数据可以表现,随着车的级别的上升,用途会改变。低级别的车一般是家庭的代步工具,随着车级别的升高,商务等更高的要求将会是更加重要的购买原因。从购买行为上也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价格的关注,随着车级别的上升,明显地下降。但是,对品牌、品质的关注度上升幅度非常大。

  自主品牌的优势是在低价格低成本,但劣势却是品牌和技术含量。这个特点决定了自主品牌在低端突破,往上走没有那么顺利。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好的捷径好走。因为推出一款成功的中级车,和推出一款成功的小型车之间的差距还是挺大的。在其中,产品本身的作用,远远没有品牌等力量更加有影响。

  举一个例子,一辆奥迪会比同尺寸的雅阁会昂贵很多,但在成本方面,奥迪比雅阁的上升幅度,远远没有达到车价的上升幅度,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而自主品牌在品牌、技术上,还没有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产品、价格让位给促销、渠道

  陈育松:对于企业来说,4P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首先就产品来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各个厂家产品之间的差距是越来越小了,出现划时代产品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少了。

  价格方面,也就是较量彼此之间的成本控制能力,现在竞争的激烈,已经让价格降到了低点,没有多大空间,而资源的涨价,让这个空间进一步地缩小。另外,降成本容易造成误区,降成本的同时,如果市场规模地位萎缩的,也就没有意义。截流的同时,必须要开源。你要抢占更多的市场,要更好的一个市场口碑,市场份额之上,才能降成本有意义。如果单单地降成本,并不好。

  我认为,现在差距最大,也是各大厂家最应该关注的,就是促销和渠道。到现在为止,促销方面如果说能用的,企业已经用尽了,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包括文化营销、网络营销、事件营销、车展等等途径,促销基本的打法都是这些。现在还是可能会有奇迹发生的,比如通过一些促销,非常经典的活动,来有效地改变整个竞争的格局和态势。但这样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了。现在对营销的要求,是看谁能根据时势对各种营销方法做一个适合的组合,也就是整合各种资源,让天时地利很好地配合。

  从新华信的整个业务的发展也能显示,刚开始,我们研究行业和细分市场,行业会如何,哪里还有空白市场。后来发现,没什么好研究的了,因为空白市场基本已经填满了。然后开始研究产品,产品应该怎么做得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后来又发现,产品差距都不大了,才开始发掘渠道。汽车整车厂只是汽车的制造者、研发者和生产者,销售是依靠经销商去完成的。

  新浪:渠道方面有些什么差异呢?

  陈育松:现在,不同的厂家,它们的渠道获利水平差异很大,差的渠道中的经销商日子并不好过。而且,渠道的稳定性也如此,有的厂家的渠道非常不稳定,有着内耗之类的问题,经销商容易返水。

  渠道这块,也是新华信业务增长最迅猛的一块。渠道的概念,比经销商概念更大,经销商只是渠道的一个载体,你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渠道模式,如何去规划你的渠道网点的分布,怎样合理地管理渠道网点的成员,给予激励、压力,达到商业上的双赢,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渠道实质上也是资源的占有,因为优秀的经销商也是稀缺的,怎样能够把最好的经销商资源那在自己手里,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管理,取得最好的效应,是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营销的变化来看,现在汽车企业营销的决策开始前移,你可以发现,很多厂商销售网络中各个区域的决策权越来越大,就是让各个区域能够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来灵活地反应,加快对市场的反应,推出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的组合。去搞有针对性的活动,比如在北京,就送油票,在上海,就搞别的活动了。这个时候,如果由总部统一搞,全国一盘棋,那就没戏了。

  争抢优秀经销商

  新浪:这对经销商的要求很高。

  陈育松:对,别看中国现在汽车车型如此之多,经销商也如此之所,其实真正优秀的企业和经销商都是少数。因此,许多企业都在争夺优秀的经销商。

  你怎样把优秀的经销商资源抢过来,如何合理地分布他们,怎样做到渠道下沉,现在很多厂家的渠道集中在省会城市,你怎样把网点能够布到三四级城市去,谁能把这两块利用好,谁就能在营销上占据比较优势。

  但是中国的汽车品牌如此之多,经销商很容易选择其它的品牌来经营,因此企业要学会如何管理。

  新浪:是否有很多企业不会管理?

  陈育松:现在厂商之间的竞争非常的紧张,渠道中的矛盾很激烈。许多厂家在渠道方面都缺乏一些思路,更多的是要销售网点的量,于是飞速地发展网点,造成了渠道内部的许多内斗和冲突。比如,在一个一家4S店就可以供给的城市,建两家4S店。这就造成了内斗和冲突,两个4S店谁也不愿意经营市场,广告投放,担心这样就便宜了对方。大家都不是打外仗,而是打内仗。

  特许经销制就容易导致这个问题,这个制度中总部的权利过大,容易为了追求上量,设立过多的网点,导致相互之间竞争过多,并且区域上划分地也不明确。几年前,江铃发展了一套比较明晰的区别于特许经销制度的区域代理体系。如果一个经销商做得好,江铃就让这个经销商管理它处的那个区域,由它来发展二级网点,进行市场覆盖,而不是总部来主导。这个体系使江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新浪:这个体系就没有缺点?

  陈育松:当然也要控制度,弄不好一放就容易乱。这个经销商做大了,就可能不听话。收与放的博弈,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企业必须对很多细节上进行管控,这方面做得好与坏,对渠道运行的质量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厂商必须明白的关键是,怎么样能够使经销商在受益的前提下,对厂商的策略能够坚定执行。渠道本身还牵扯到非常明显的利益问题。

  渠道这里面是有很多的学问,所以许多厂家都投入很多的资源去对经销商做培训,来设立标准。

  新浪:涉及到利益是否总会有一些纷争,尤其是在中国?

  陈育松:对,这比较复杂。比如,厂商如何去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短期利益是要快速上量;长期利益,是指有一个持续稳定忠诚的渠道。厂商必须要做到,在上量的同时要保证经销商合理的回报,让渠道有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必须要平衡。比如还有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这里面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有相关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地的领导会告诉你有个亲戚想开家店,这样的情况是不可避免,并且需要慎重对待的。

  中国情况与国外不一样

  新浪:国外的情况似乎与国内很不一样。

  陈育松:中国的渠道情况和国外差异很大。在国外,市场几乎都是由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在垄断。比如在日本,一家经销商不可能又做丰田又做本田,因为主力厂商就只有几个,经销商选择余地不大。它们都希望把一个做精。

  但中国的车型很多,因为市场上厂商很多,另外,小改款的车型非常多,稍微换个前脸的车型很多。不同代的产品共存的状况非常严重,外国,新雅阁出来后,老雅阁就不卖了。在中国,经常出现前面是捷达,中间是宝来,最后是速腾,车型多,但含金量不多。

  因此,中国的渠道处于标准的战国时期,汽车厂商很多,也有很多经销商,你作为经销商,获取一个两个品牌的授权比较容易,但经销商也很容易转移。比如我有两百个经销商,很可能同时他们还经营者其它品牌,如果经营我的品牌不挣钱,那可能把所有资源投入到其它品牌上去了。因此,为什么中国有很多经销商集团呢?就是因为获取品牌授权很容易。

  这是厂商的理念,消费者的成熟程度导致的。这也反映了中国消费环境的复杂,这么多代的车都能共存,还能卖这么好,不能不感叹中国市场的特别。

  但实质上,真正优秀的厂商和经销商都是少数,于是中间会有很多的激烈的资源占有的竞争。谁能把优秀的资源掌握起来,并且合理分配,是一门大学问。一个企业的产品市场表现好与坏,与这个企业后台的种种细节如何运作,是有很大关系的。很多东西,就是一种资源,规则很简单,但你如何把这个规则运用好,把各种资源达到一种和谐有序。需要很大的学问。

(编辑:梁蒙)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