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结构 抓住两端 进攻式突围
李庆文:如果说上一轮竞争中北汽是防御性的,是自强、自我发展式的,那么在新一轮竞争中,北汽是防御为主、进攻为辅,还是防御、进攻并用,或是转向进攻为主?
徐和谊:这一两年,我们明确提出了以“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并重、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式。现在我们想对内对外开发的步伐要更大些,多一些主动出击。
李庆文:看来你的性格也是“亮剑”式的,要采取进攻式的突围。
徐和谊: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国内外建厂布局,这是北汽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主动出击的时机已经成熟。第一,国家大政方针对此是鼓励的;第二,是汽车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态势所迫,不这么做中国汽车产业就没有出路,国际、国内的大集团军都在打拼这一块。第三,就北汽自身而言,要在中国汽车业立足,奠定一定基础,也必须这么做。有了这三个“必须”,就没有理由不主动出击。
李庆文:对,不这么做就有危机,不可能做到根深蒂固。没有大的举措,发展不可能跟上产业前进的步伐。在激烈竞争态势下,不能只跟自己比,更要跟别人比。那用什么东西出击呢?不能光有精神和魄力吧?
徐和谊:第一,北汽有丰富的产品线。轿车产品线丰富,商用车产品线也丰富。第二,有地处北京的区位优势。发展现代制造业,要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只守在自己地盘里做,永远做不强、做不大。制造业在北京有优势也有劣势。物流、人工成本、环境容量有限,所以我的思路是既然制造业的产业链条长,我们就抓住链条中最精华的部分,将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最适合在北京发展的部分留下来,其他的都可以转移到外地。
李庆文:这个思路很对。北京有人力资源优势、高端人才的集聚优势、世界信息汇集和资本运作的便利,但没有成本和低端人才聚集的优势。咱们就抓两头儿———前期的研发和后期的市场营销,将中间的制造和物流转移出去。按照汽车产业8大工序分工的排列,北汽如果能够抓住商业模式的创造、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的前端和市场营销管理、金融资本运作的后端,将是了不起的。
徐和谊: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有一些东西不适合在这里发展。北京只需保留制造行业的高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部分,比如设计研发、销售、金融、财务结算,将所有低端的、低附加值的部分全部转移出去。北京市的相关领导也肯定了这个思路。
全方位战略布局:西进、北上、南下、跨海
李庆文:那究竟转移到什么地方去呢?
徐和谊:我们是全国布局。有三条原则:第一要占市场,第二要有成本竞争优势,第三是地方要有良好的配套政策。只要这三条原则都具备,那就南北均可。
其实,北汽的“外延式”发展比“内涵式”发展力度更大,这是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思路。除了西进、北上、南下的全国布局,我们还在积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去年出口汽车4万多辆,今年的目标是出口10万辆。现在出口市场非常好,订单大于产能,冲压、涂装能力跟不上。产品主要是面包车、卡车。出口形势虽然好,但还是要看到,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要在出口国建厂。完全靠单纯产品出口,成本、关税、供货及时性等都存在很多问题。出口量小时还行,量大时就不行了,不是长远之计,所以必须在海外建厂。
李庆文:中国的商用车到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时候了,有了实力就要走出去。第一,“走出去”可以解决产能释放问题,扩大产能,提高赢利水平;第二,可以使商用车企业制造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海外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更高,需要产品的适应能力更强。我们必须反复灌输“走出去”的思想,不要苛求企业一次就能成功。现在对企业走出去失误批评的声音太多,不走出去、不摔跟头,怎么能锻炼出来?当然,企业在勇敢“走出去”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切忌盲目行动。现在我国商用车企业有实力,产品和制造能力也符合需求,为什么不“走出去”?比如长城汽车,刚开始对它谁也不看好,但短短几年下来,它发展得很好,主要就是得益于国外市场,得益于“走出去”战略。
徐和谊: 是的,“走出去”要加大力度。我们要实现到“十一五”末期产销200万辆的目标,我来北汽时提出的是150万辆,近期做了调整。怎么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要有大动作,要干的事很多,“走出去”肯定需要加强。
李开君 周 菡 整理 李长江 摄影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