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山西、河北一线市场考察了数天的华菱汽车董事长刘汉如在这个3月突然发现,在这条煤炭运输线上,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解放和东风重卡的身影,此前,这里绝对是斯太尔的天下。而以南方为主战场的华菱重卡,今年也开始在北方战线有了突破,一时间,供不应求的信息如雪片般地飞来,不时有经销商向刘汉如抱怨供货不及时。
尽管最初的许多分析来源于对主客观因素的全面考量,但2008年中国重卡市场的发展似乎还是超过了预测分析师们的想象。
当2008年撕开崭新的第一页时,那些生产大个运输车辆的制造商知道一个机会和一个考验一起来临了,这一切来源于一项政策的尘埃落定——国Ⅱ排放标准向国Ⅲ过渡,7月1日便是那条醒目的Deadline。
与此同时,就在这个春天,一项治超行动在华东5省一市更加严格地展开——计重收费,这个大家已逐渐熟知的名词从公路设卡检查跳到了装车的源头,试图通过严格控制装载量来更有效地杜绝超载超限现象的发生。
这真是一个敏感的时代,以至于政策的风吹草动总是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地动山摇般的震撼——国Ⅲ给国Ⅱ留了半年喘息的时间,按理会促成所有国Ⅱ重卡的井喷,治超卡严也会使用户对符合规定重卡的需求进一步释放,但是,那个扼住了超载喉咙的计重收费显然不会让所有车型都来享用这个良机,尤其是,那些专为超载所设计抑或是有着过大自重的国Ⅱ库存车,也许将会面临多舛的命运。
或许,在去年那个重卡井喷之年赢得媒体高度关注之后,并没有多少重卡企业能够真正在那些溢美之词中寻找到真正的快慰和安全感——谁都知道,在那些突突冒出的诸多行业第一中,隐藏着多少谁都不愿点破的关于亏损的真相。
更何况,政策的紧箍已经念响了那威力极大的“咒语”,而钢材等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20%左右的成本上涨压力已经开始让人喘不上气。
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力已经开始在市场上显现,一些增长曾经十分强劲的制造商开始遭到来自需求和渠道的双重狙击——进行物流长途运输的用户不得不考虑购买自重较轻的车型,去年好卖的斯太尔产品竞争力开始减弱,一汽、东风的一些中重型产品开始热销,不少以利益为驱动的经销商转而投奔其他品牌。
而另一些像华菱这样的制造商,则由于产品品种较为丰富,加之其与一些同级别车型相比自重较轻,于是,在2008年这综合因素的前提下,他们的产品因适销对路而订单大涨。
有人曾算过一笔账,若产品自重能够轻1吨,在目前计重收费政策下,差不多能给用户每年多带来10万元的收益,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力。
现在,全国已经有21个省市实行计重收费,在这一政策在更大范围内推行的前提下,中国重汽、陕西重汽以及重庆红岩等斯太尔平台企业都在积极研究降低卡车自重,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实现轻量化,谁显然就是用户的宠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