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铁矿石涨价另有玄机 保卫产业链安全刻不容缓(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8:46  车世界·汽车产经报道

  利用期货规避风险

  面对国际铁矿石和钢材价格的巨大波动所带的风险,国际上正酝酿用期货的方式进行化解。2005年,国际钢协就提出铁矿石期货交易的设想,但至今没有推进的消息。而钢材期货却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我国为了争夺国际贸易中钢材定价权,正在加紧进行钢材期货上市的准备工作,以便在国际上率先推出钢材期货。

  近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透露:“当前推出石油、线材和螺纹钢期货交易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在证监会审批后,年内有望推出上市。” 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表示:“从钢材市场来看,国内钢材市场容量大,年产量已超过5亿吨。推出钢材期货可以为市场提供一个信息反映和披露的平台,有利于指导市场和企业定价,同时有利于企业运用套期保值等手段防范价格风险。”

  利用期货来化解价格风险,看来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我国汽车企业应该做好准备,积极促进并充分利用我国即将上市的钢材期货,规避钢材波动所带来的风险,确保汽车产业链的安全。

  到海外买矿如何?

  目前,国际铁矿石的开采和运输集中垄断在少数国家和企业手中,铁矿石的定价一直采取一对一方式,通过谈判确定,主动权基本掌握在铁矿石供应商手中。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却很少有话语权。2005年,就是由于日本与澳大利亚抢先签定了铁矿石涨价71.5%的协议,而中国当时的底线是50%,使我们损失了35亿美元。今年可以说是2005年的翻版。2007年,我国宝钢首次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以首发价格夺得了话语权,确定涨幅为9.5%。由于先前国内外各机构预测涨价幅度在5%-10%之间,因此,宝钢作为谈判代表一度遭到国内媒体诟病,甚至指出这是中国为获得首发价格做出的妥协。在这样的价格体制下,我们无论怎样做都是被动的。

 汽车企业可否联合钢铁企业一起参与到海外矿山的开采中?

  对于这种观点,目前还没有被汽车行业所认可。陈祖涛认为:“车企海外购矿难度特别大,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走出去进行海外买矿不太可能。而且车企如果为了保障产业链安全去海外买矿,这样产业链就有点太长了。”汽车界前辈滕伯乐也持有类似看法。

  但也有些人认为,如果我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确定方面还象现在这样被动,从汽车产业链安全的长远的战略利益考虑,汽车企业应该把到海外开矿作为主动应对的一种措施。更何况,到海外开矿本身就是有利可图的事情。

  本刊记者 牛立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陈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