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尹家绪:调控加剧 产业重组提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4:56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记者 裴达军

  中国汽车市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撑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1000万辆的市场规模,非常乐观。然而,由于世界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将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企业正在经历着外部经济环境巨大的变化,这样一来,汽车企业面临着很多困难,整个国家的形势是产能过剩,竞争非常激烈,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都出现了一些上涨。那么,价格上涨对汽车企业意味着什么?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家绪接受了记者采访,对经济环境巨变之下,企业面临的压力和应对措施做了详尽、透彻的分析。

  企业面临三大压力

   尹家绪认为,又稳又紧的宏观政策,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影响方式是不同的,总体来说,虽然短期压力增加,但是长期宏观经济是利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汽车企业将形成三个方面的压力。

  一是资金压力。从2007年以来,央行6次加息,10次上调准备金率。从今年开始,央行又延续了2007年货币政策的走势,再一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尹家绪告诉记者,企业相应这几年的投资加快,资产负债率增高,从去年到现在负债率有所升高。

  尹家绪坦言,这些连续的加息政策,使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压力陡增。目前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存在着一些产能过剩的现象。企业发展还需要很多经费。这些经费很多来自于银行,如果继续加息会增加它们的负担,还会影响消费。由于国家经济整体过热,去年国家所有的项目里面,少批了超过1万亿的投资项目。有的在建项目的拨款时间也推迟了。

  同时,个人消费信贷全面紧缩。整个汽车的贷款期限,包括贷款的利息也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汽车个人消费的信贷门槛明显提高。这是一个压力。

  二是成本压力。近几年,煤、电、油、运、材料等生产资料持续上涨,今年并不会减缓。2008年铁矿石已涨价65%,海运费也大幅上涨,这两项费用都可以预示,进口钢材的上涨已经成为基本的定势。这对零部件企业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企业。包括自主品牌的企业也有一些影响。

  从盈利能力来看,钢材上涨对汽车企业利润影响较大,尹家绪估计今年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要下降0.5%到1%。再加上油价上涨,汽车使用成本提升,必然会影响到部分潜在的用户,影响车价走低,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是出口压力。今年政府将进一步调整关税,而人民币的升值也减弱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尹家绪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不利于自主品牌对国外市场的出口。汽车自主品牌的出口主要还是靠价格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必然引起汽车价格的上涨,如果相应的提高海外售价,就失去了价格竞争的优势。

  尽快转变发展方式

  尹家绪认为,宏观调控就是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转向内涵式发展。

  首先,汽车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高端技术产品都被国外掌握控制了,加大技术创新和开发力度,才能成为中国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外油价攀升的一道防火墙。应对这些可以采取三条路:削减成本扩大规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终端价格上调。但是终端价格上调是消费者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汽车生产企业很难选择调价。

  其次,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应大力提高汽车管理水平,努力降低材料消耗,严格控制产品成本,优化工艺,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以此来削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第三,有计划地发行一点债券,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债款置换银行的贷款,减少投资成本。让已上市的公司增发,或者是发行债券,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改善融资结构,加大与进出口银行的合作,因为它们的利率相对较低。

  第四,调整出口的结转方式。汽车企业在出口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结汇率较高的外资银行,可以改变结算的币种,也可以用远期价格、期货贸易等多种方式来规避货币的风险。当然,人民币升值对我们在外面投资有利,可以有效地收购一些资产。

  温总理报告中指出,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及时灵活的相应政策,正确地把握宏观结构,重点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尹家绪认为,这一点上,国家也不愿意大起大落,所以相信中国的汽车还是会有所发展,中国的汽车行业通过自己的自主创新、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会更加充满活力。

  加速产业重组

  至于宏观调控对于企业的影响,尹家绪认为,宏观调控会促进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能力,淘汰技术落后的产品,而发展慢的、基础差的企业将被淘汰,使得行业更集中,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

  尹家绪告诉记者,在这种背景之下,汽车产业所需要的资源有可能向强势企业集中,强势企业的“吸附效应”会显现出来,原来大家都很好的时候,都是分散的,当行业竞争压力变大的时候,这个“吸附效应”就会出来。

  尹家绪具体分析了“吸附效应”:第一,由市场和竞争造成的资源配置效益更加明显,比如说使现有的好的资源往好的企业走;第二,包括配套体系、配套资源,会追逐好的汽车生产厂商,主动寻求配套,保证质量、价格,发展差的企业,即使低三下四地去跟人家配套,条件也不一样。还有一个市场的资源,那就是经销商也愿意给强势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销售,扩大网络。这样一来,强者就逐步更强起来。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汽车生产厂商上千家,经过发展,现在只有几家了。尹家绪认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也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也是通过“吸附效应”发展起来的。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