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市久了,难免对有些东西视而不见。然而就在前几天,某厂家的一场上市活动,让记者有了搜集目前国内车市“怪象”的强烈冲动。不过,说是“怪象”,仔细推敲,又发觉怪得有道理。这里面除了“中国特色”外,恐怕与国内车市的高速发展不无关系。无论如何,今天的车市“怪象”,包含了太多中国车市的历史、现状甚至未来元素。
怪象1 祖孙五代战江湖
有消息说,2007年,“老三样”中的桑塔纳、捷达仍然高居国内十大畅销轿车品牌前列。看来,有着20多岁高龄的桑塔纳在中国依然有着巨大的消费群。从1983年第一款桑塔纳下线,到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以及帕萨特,如果一汽大众投产B6,那么市场上将会出现上述五款产品同场叫卖的奇观。另外,最新消息说,桑塔纳4000也要面世,届时这一记录将被再次打破。
怪象2 加长车“传染”车市
从宝马5系到奥迪A6,再到大众途安,加长车身已成了一种“传染病”,感染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和汽车厂商。大众、宝马、通用、沃尔沃、福特等合资品牌无一例外地都推出了自己的加长车型,据说2008年,市场还会推出包括沃尔沃S90在内的加长版车型。
怪象3 先卖车 后上市
新车尚未上市,但厂家早早公布了市场预售价,紧接着经销商发布消息,全面接受用户预定。这是市场新近出现的“先卖车后上市”现象,有人说,厂家采取“先卖车 后上市”形式,其中的核心是价格。先抛出预售价,看看市场及对手的反应,然后作出调整。
怪象4 不求最好 只要最贵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消费者来到某豪车品牌4S店,要买一辆价格在200万元以上的SUV车型,当销售人员告诉他,目前市面上最贵的SUV售价不超过200万时,该客户竟然摇摇头走了。临走前,他留了电话,说如果200万以上的SUV车到了一定给他电话。其实在中国车市,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越贵的东西买的人应该越少。而国内豪车的脱销,让浑身充满“洋味”的西方经济学在中国水土不服。“越贵越好卖”不仅让那些国际汽车巨头垂涎三尺,更是让地球人知道了国人的钱包有多“鼓”。
怪象5 中高档车低价“闹”市
今年,一些厂家推出的中高档车的低配置、低价位车款已经和不少中级车相近,甚至更低。但据了解,这些低配置车型的成交数量其实并不多,多数消费者最终还是选择了价位更高、配置更全的车型。厂商在产品系列中推出低价车款,意不在卖车,而是希望用这些低配置的低价吸引消费者关注这个车型,拉长产品竞争区间。
怪象6 自主品牌换标成风
06年扎堆推出中高端车型,07年则忙着换标。吉利、比亚迪、长城、海马、双环等六七家自主品牌都纷纷更换了自己的标识。近两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使自主品牌车厂商的自信不断增强,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换标恰恰也正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一步。
怪象8 不讲实用讲享受
如今,国内消费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汽车上的各种享受设备,如倒车雷达、全景天窗。但反观欧美或日本的国际主流车市,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实用的技术设备。如果只将眼光停留在所谓豪华的设备上,而忽略了汽车最关键的性能,将得不偿失。
怪象9 品牌内涵被误读
大众最先进入中国市场时,给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印象就是对桑塔纳和捷达的印象:实用、可靠,高产值。然而,大众品牌的核心价值:制造精良、可信赖度高在消费者心目中毫无痕迹。另一德国品牌奔驰的精密工程特性,在中国几乎不为人所知,取而代之的仅仅是豪华。面对消费者对自己品牌的误读,大众、通用、宝马、奔驰等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默认。也许,对于这些正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国际汽车制造商来说,想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有所作为,其品牌内涵必将随着这方水土而改变。记者 郑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