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界盛传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争端案”,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它将对中国汽车业发展以及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日前,记者就这一问题分别采访了汽车专家贾新光、西安北星奔驰等豪华车经销商和一些消费者。
新闻背景
2006年2月开始,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先后向WTO(世
界贸易组织)提出协商申请,认为中国政府规定 “对占车价60%或以上的外国进口零部件征收高额关税,是变相逼迫中外合资或中国汽车制造商使用中国自产汽车零部件。这会导致外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将生产地转移至中国,导致欧、美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人失业。”WTO专家组经过一年多调查,于今年2月13日初步裁定中国败诉。
业内专家
进口车价格太高不利于消费者
记者就“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争端案”采访了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他表示,我国2005年出台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第21条第三款规定: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的,构成整车特征,应该按照25%的税率征收关税(而进口零部件的关税是10%)。因此,40%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就成为一道门槛,欧美的豪华车在国内SKD生产时不容易找到配套商。
贾新光认为,事实上,我国的这项政策主要是为了避免一些汽车公司的逃税行为,但只是部分影响了奔驰、宝马、沃尔沃、凯迪拉克等豪华高端轿车在华汽车生产企业的利益;而对于丰田、本田、通用、大众等在华汽车生产企业国产化率已经非常高的企业来说,基本不会受到影响。而高端车型的零部件目前国产厂商的技术水平远远还没有达到,不能提供国产零部件。因此,我国实施此项关税政策保护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短期效果难以达到。
作为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中国如果要打击逃税、提升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不一定非要用高额关税,还有其他途径可以利用。而且,由于我国海关对进口车要征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造成了进口车的价格高高在上,而最终都要由消费者来买单。高额关税对保护“幼稚工业”有利,但却并不利于消费者的消费。
经销商
关税下调有可能使车价下调
西安北星奔驰副总经理王志宏表示,理论上来说,假如最终裁定零部件关税下调,那进口零部件的成本降低后竞争优势自然会凸显,这肯定会促使部分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更多地采用进口零部件,但实际情况未必是这样。据了解,假如整车产量很大,那么在品质有保证的前提下选择国产零部件配套的成本会更低。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即使最终中国败诉,“构成整车特征”的零部件关税下调,大多数车企也会继续提高国产化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已经形成本地采购框架的车企更不会走回头路。
其实,从奔驰和宝马两个豪华品牌的做法,我们不难发现业界判断的正确性。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就正在建国产发动机工厂,为奔驰国产车进行发动机配套。而华晨宝马在就国产化率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考虑到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国产化率是华晨宝马壮大的必经之路。据介绍,2007年宝马在华的供应商已由2006年的60个增加到100个,采购金额由20亿元提高到36亿元。
王志宏认为,假如最终中国败诉,“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那么由于厂家成本降低,理论上应当会在采用这些零部件的国产整车价格上有所体现。但只能说车价有下调的可能,至于是否降价以及能否将减少的零部件关税全部体现在车价上,还要看汽车生产厂家如何考虑。
消费者
汽车质量和价格是否会受影响
日前,记者在西安高新区某豪华品牌4S展厅见到打算换车的安先生时,他正在奔驰E280、宝马530li以及沃尔沃S80之间犹豫不决。
谈到这次WTO裁定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大额关税的问题,对汽车行业有一定了解的安先生告诉记者,他主要关心两个问题:第一,假如中国下调这些所谓“构成整车特征”零部件(价格总和的60%以上)的关税,那北京奔驰的E级、华晨宝马的3系和5系等豪华车的国产化率是不是会降低?第二,关税下调后,采用进口零部件比例很大的国产豪华车价格是否会相应下调?
安先生认为,很多购买国产豪华车的消费者,都有着这样的心理——盼望自己花好几十万元购买的车,国产化率越低越好、进口部件越多越好。有些购买中级甚至经济型轿车的消费者,也会非常关心类似发动机、变速箱这种重要部件是“原装进口”还是“国内组装”。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因为目前国内关键汽车部件的制造工艺、加工精度以及原材料品质等都还无法与欧美日相比。本报记者 金文 王安平
相关链接
自2005年4月1日起我国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开始实施新机制:《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规定进口汽车零部件在国内组装整车进行销售的汽车生产企业,所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凡构成整车特征的,必须按整车适用税率征税,由此前的10%调整为25%。
这些进口关税税率被提高的汽车零部件包括车身、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一般都可用于拼装整车。商务部官员称,提高这些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的做法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防止一些企业进口大量零件拼装汽车导致中国关税流失。
2005年11月 欧盟欲诉中国零部件进口机制
2006年2月 美国加入欧盟队伍欲诉中国
2006年3月 欧美就该起关税问题诉诸WTO
2006年4月 中方对欧美诉诸WTO表示遗憾
2006年4月 中方接受零部件关税磋商请求
2006年5月 中方回应:即使败诉也要把关
2008年2月 WTO首次裁定中国违反贸易规则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