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价格一路飙升,人力成本节节攀升,持续走低的国内车价是否会第一次迎来涨声一片?
高成本压力下,关于中国车市未来价格走势的种种预测,俨然成为时下最热门话题。其中主流观点是:造车成本显著增加,汽车作为终端产品想不涨价都难,这是市场规律使然。持这种观点的多为消费者和汽车经销商。
然而,他们的这种“悲观”预期,并未在汽车厂家那里得到回应,至少包括吉利、长城、丰田在内,目前站出来鲜明表态的各大车企,口径出奇一致:生产厂家有能力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而不会通过涨价转嫁给消费者。
有业内人士指出,厂家们的这番“善意”表态,与其说是做人厚道,倒不如说是竞争压力下的谨慎表现。支持这种判断的根据是,今年国内绝大多数主流车企,无一例外都为自己设定了较高的销售目标,增幅大都在两位数以上,要完成这一任务,他们肯定不敢轻易拿涨价做文章,否则无异于削弱自身竞争力。同时,主流车企形成联盟一起涨价也不太可能,毕 竟汽车不是粮油一样的生活必需品,整体价格走高势必影响市场的消费热情。
专家同时指出,如果成本市场不再出现大的异动,今年国内车价将维持相对平稳,偶尔小幅波动。即便日前出现了海马、比亚迪“逆市而动”双双降价的行为,也不可能搅动整个价格体系随之崩盘。一是因为两家企业在降价前几乎已有不同程度的优惠;二是一两个品牌对车市的影响毕竟有限;此外成本压力下,厂家们已是咬牙扛住不涨价,更别说贸然跟进轻言降价。记者吴键 韦龙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