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希比利汽车出口公司代表团考察了俄罗斯考察重卡市场,认真对中国重卡的现状和问题做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中国重卡在俄罗斯销量居于前茅
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对象国,中国也正在成为俄罗斯重卡进口的最大对象国。
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07年1-8月俄罗斯进口各种20吨以上的重卡共8408辆,其中中国重卡多达4045辆,名列前茅。
2006年俄没有中国重卡的统计数字,2007年中国重卡在俄呈井喷式增长,引起俄汽车经销商和各国重卡生产厂商的密切关注。
目前,在俄罗斯市场重汽集团的豪沃HOWO独占鳌头,在中国4045辆重卡(主要是自卸车)中HOWO为2237辆,另加上牵引车163辆,特种车113辆,HOWO前8个月出口2513辆。据俄罗斯经销商估计,今年HOWO正式出口俄罗斯预计约4000辆,将超过其它所有中国重卡的总和。
上述统计未包括俄罗斯进口的中国重卡“二手车”(实际是新车)。据俄罗斯经销商估计,2007年前8个月从中国进口的“二手重卡”可能接近1000辆。
重卡价格较高,在中国出口俄罗斯汽车总值中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中国重卡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对重卡的需求日益增多。现俄罗斯的重卡生产厂卡马兹厂根本无法完成国内的订货,一般交预付款后要等4个月。而前苏联的玛兹MAZ厂已经归属白俄罗斯,俄国内其它一些厂生产的重卡,用户多不认可,所以过去几年俄进口的外国二手重卡很多。
俄罗斯进口的外国重卡主要品牌是:DAF、IVEKO、MAN、Mercedes、Renault、Scania、Volvo、Tatra、Hyudai、Isuzu、Nissan等。
中国重卡大量进入俄罗斯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价格便宜,中国重卡的价格大约为西方同类配置重卡价格的一半,相当于西方重卡5年以上二手车的价格;第二、供货及时。一般从订货到边境交货大约20-40天,而卡玛兹根本办不到;第三、驾驶室比卡玛兹舒适。尽管中国重卡车型也比较落后,有不少是上世纪80年代的车型,但仍比几十年一贯制的卡玛兹优越;第四、车厢按客户要求无限制增大。这是俄国人最喜欢的一个特点,超载将带来额外的利润;第五、交货距离短。重卡交货一般采取卡车自跑,中俄是邻国,自跑路途较近。第六、技术比较成熟。中国重卡技术引进和消化时间较长,与外国的技术差距比轿车要小很多,加上价格便宜,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
上述特点,使俄国内生产的重卡和进口的西方重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中国重卡在2007年获得了超速发展。
中国重卡从2006年开始试探进入俄罗斯市场,重汽、福田、北奔、陕汽、一汽等几种重卡(主要是自卸车)最初齐头并进,慢慢在销量上才逐步拉开距离。现重汽HOWO一家独大,把其它厂家远远甩在后面。
目前,在俄罗斯重卡市场上,主要是中国人内部的激烈竞争。尽管HOWO目前居于首位,但陕汽和北奔仍然对HOWO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因为俄国人更为熟悉MAN和“奔驰”的老品牌。后者能否在2008年销售上有所突破,关键在于要正确分析俄罗斯市场特点和转变经营方式。
三、中国重卡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俄国方面的反响
中国重卡在俄质量问题、零部件供应问题和售后服务问题相当严重。
俄国用户对中国重卡普遍口碑不佳,但购买的欲望继续保持旺盛。一家用户幽默地说,他把中国重卡当成“一次性商品”使用。他算了一笔账:中国6x4自卸车车厢18-19立米,一般超载到35吨以上,4个月就回收成本,6个月就按二手车处理掉再买新车,十分划算,利润可观。
2007年11月第22期俄罗斯大型汽车专业杂志《AutoReview》用了4个A3篇幅报道了中国重卡在俄罗斯出现的问题和事故,并附有16幅存在缺陷的中国重卡照片,该报道在俄罗斯影响很大。
文章以大事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一家俄罗斯用户购买中国重卡的“探险经历”。本来怀着赚钱的愿望,结果由于质量问题不断,修了又修,赔了200万卢布(约折合8万美元),车至今无法修复使用。据了解,中国重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车厢无规范,任意加大,造成超载和翻车等问题。俄罗斯公路质量本来较差,超载给公路和桥梁造成很大破坏,许多地区政府都被迫在制定法律,严格限制超载。大车厢主要集中在中国自卸车,外国自卸车很少随意更改。如捷克TATRA车厢在俄国一般只有10立米,最大不超过14立米,再大厂家拒绝做。
第二、刹车系统问题较大。西伯利亚地区多次发生中国重卡翻车事故,车厢大、超载、重心高固然是原因,但事故勘察结果表明都是刹车失灵造成的。一次交通事故导致公路半日堵塞,社会影响很坏。
第三、漏油及各种零部件缺陷。
第四、没有零部件储备,故障车辆无法修理。
第五、新车按旧车出口俄罗斯。俄海关统计,怀疑2007年前8个月大约300多辆中国新车在俄罗斯按旧车进口,正在追查。据俄经销商估计,数量可能在1000辆以上。俄AutoReview杂志今年6月报道,俄乌苏里斯克(经绥芬河和东宁等口岸)进口的自卸车旧车实际是新车,俄经销商非法利润高达2亿卢布(合800万美元),可见数量之巨;伊尔库茨克进口的旧车同样是新车,在莫斯科卖价翻一番。报道指出,这种做法实际上属于走私刑事犯罪,按律应判处7-12年徒刑,或罚款30万卢布、判处5年徒刑。俄官方对此已经予以关注。
四、俄罗斯正在整顿进口中国重卡的秩序。
俄罗斯政府方面已经在陆续采取行动,整顿进口中国重卡的秩序。
2007年8月16日俄海关总署署长向各海关发函,要求严格检查进口汽车的质量认证,严格限制没有质量认证的中国商用车新车按旧车进口。
俄罗斯主管部门已经不断对中国重卡存在的问题发出警告。12月14日新西伯利亚州交通厅长和交通警察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电视新闻联播,从2008年1月1日起该州一些交通干道将限制自卸车通行。他说主要问题出在中国自卸车的大厢毫无规范和节制,随便加大,西方国家的厂家不肯这样做,怕对品牌造成损害。对中国重卡无限制加大车厢造成的社会问题,各地区政府都在采取办法严厉进行限制。
俄罗斯政府去年12月中旬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补充条款。新规定是,消费者购买包括汽车在内的产品,只要在15日内发现瑕疵,购买人可要求卖方无条件退货;在规定的保修期内,如果累计返修时间超过30天,也可要求退货;经销商不能按期交货,每延迟一天罚款0.5%等等。俄罗斯的中国重卡经销商感受到巨大压力,因为他们首当其冲,而中国汽车的毛病太多,一个小毛病也可以退货,同时重卡经常延迟交货。
俄媒体现指名道姓地对中国一些重卡的问题进行披露。报道一般都附有照片,把中国重卡的问题进行夸大宣传。背后可能有俄罗斯和外国汽车企业的支持,力图打压中国重卡进入俄罗斯市场。但问题毕竟是存在的。
五、中国要整顿和规范重卡出口产品。
中国重卡大量出口俄罗斯是中国汽车产业取得的一个可喜成绩。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峻和突出,有些问题是乘用车所没有的,只是商用车的独特现象。
国家商务部、商检部门、海关和生产厂家、出口经销商应该共同努力,从国家的名誉和利益出发,从中国汽车产业的全局利益出发,严格约束和及时规范中国重卡出口俄罗斯的秩序。
根据俄罗斯目前的实际状况,中国出口俄罗斯重卡的整顿和规范问题已经提到日程:
第一、重卡车厢必须按国内公告规范配置,不得任意加大。
第二、配合俄罗斯海关,严厉禁止新车按旧车出口,坚决杜绝灰色清关。俄罗斯海关已经在查办走私重卡,问题主要出在俄罗斯进口商方面。原因有二:一是,俄罗斯质量认证费用太高,二手车不要认证。另一个是,俄方公司逃避关税,新车4万美元按旧车报关就可以按2万美元交税,仅关税增值税就可逃避6000-7000美元,可谋取暴利。
第三、重卡生产厂家必须制作外文(英文或俄文)的重卡使用说明书和零部件手册,最好有电子版。今后,这些文件应作为商检合格的一个条件,要彻底改变汽车无外文说明书的状态。凡不具备条件的,不予颁发出口商检合格证。否则,会继续招致外国汽车经销商对中国汽车的耻笑和俄罗斯使用者的抱怨。
中国重卡技术本来已经过关,完全可以在俄罗斯站住脚并扩大市场份额。目前出现的问题都是生产厂、出口经销商、俄进口商追求利润、不顾质量、品牌和信誉导致的后果。因此,今年3月在《通知》发布一周年之际,开展一次汽车出口检查整顿活动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 ( 祝景成 供稿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