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脸谱”看汽车美学 前脸设计直接体现DNA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7:53  解放日报

  □撰文/唐元春

  如同根据京剧脸谱能分清生旦净末丑一样,从汽车的前脸大略也能看出它是哪一类型。如果某车型的脸面看起来活泼可爱、娇小柔美,那么该车型大多是家用小型轿车,而且主要面向女性,如大众“新甲壳虫”、宝马“迷你”、Smart等车型;面相精悍强劲,显得非常酷的,那大多是一辆动力潮湃的跑车,如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如果面部棱角分明、方头方脑,充满阳刚之气,那定是到处乱跑的越野车,如三菱帕杰罗、吉普切诺基等;如果面相高贵典雅、气度非凡、端庄大方,那很可能就是辆高级豪华轿车,如劳斯莱斯、奔驰、宝马等;如果容颜奇特夸张、面相前卫超前,给人难以置信的酷感,那多半是辆概念车。

  人的相貌来自父母,轿车的脸面却源自设计师的创意。然而,在设计中一些轿车脸谱却不可随意乱用,尤其是最能代表个性的进气格栅,已成为某些汽车厂家的“家庭脸谱”,如宝马的“双肾”、奔驰的“三叉星”、劳斯莱斯的“宫殿立柱”、吉普的“七竖孔”、阿尔法的“盾牌”、道奇的“田字”、雪铁龙的“双人字”等,它们已成为这些汽车家族的象征标志。而且,许多世界名车的脸谱一旦固定下来,就相当于拥有了肖像权,其他厂家在设计前脸时会尽力避免与其“沾亲带故”,否则会被认为是抄袭。

  最早的汽车没有脸谱之说,汽车设计师中都是工程师,没有美术师。大约从1910年之后,那时汽车造型已从马车外观中脱离出来,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汽车造型,美学开始应用到汽车上,汽车设计师在车前脸和车尾上大下功夫,希望人们从汽车身旁走过时能一眼认出是什么牌子的车。上世纪30年代和二战前后,是汽车造型设计的两个鼎盛时期,这时的汽车前脸设计由美学主义把握。现在的汽车家族脸谱大多是从那时被人们认可并流传下来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人们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空气动力学操纵着汽车的外观设计,只要能减小风对汽车的阻力就行,此时的汽车已没有了脸面,进气格栅只是发动机的进气口,没有美学作用。当空气动力学问题对汽车设计师已不成问题之后,他们又腾出手来关注汽车的前脸设计。

  要形成大伙公认的汽车脸谱并不容易,一些后起之秀们还真不容易找到自己的“脸”。如日本汽车至今还没有一款大伙公认的传统家族脸谱。上世纪80年代日本轿车大量涌入中国时,一般人很难分清丰田与日产。它们不仅个头、身材相似,而且面孔几乎一样,好像拥有同样的DNA。虽然这种现象早已过去,但现在日本轿车的面孔仍无明显特点,有时还不易区分。好在日本车厂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已开始“沉淀”,如马自达的“五边形”等。希望若干年后它们能找到自己的脸谱。


(编辑:童童)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