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力量在风中回荡--吉利写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13: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里是西子湖畔的杭州。那一天,夜雨初歇,真个是秋光潋滟晴方好。经过秋雨的润泽,白昼的阳光更显明丽、高远、柔畅。土地把秋稔成熟的氤氲蒸腾在空气里,弥漫了整个现代古城。那特有的极富东方历史底蕴、神话传说和历代文人墨客们酿就的诗意之美,作为背景上的影像,时时从我的心底隐隐浮现,更让人陶醉。当我走进坐落在古城新区的吉利集团总部吉利大厦,并且解读了支撑这座大厦的吉利精神之后,我的这种感觉便有了更为具象、新颖、深刻的诠释。在那里,被誉为“中国民企造车第一人”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一首自由体诗作,就像火炬的闪亮,用最醒目的速度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目光,那是挂在墙上的一张条幅。再看地上,室内整块地毯也是这首诗作的织锦,新颖而壮观。诗的全文是这样的:

  在离地球不远的上方,有一组看不懂的音符,几千年来一直在跳跃变动,就是没有声音。许多人为了感动她,耗尽青春,她依然没有歌唱。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一批又一批痴心人,天天向苍穹倾诉,夜夜与明月相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人们终于发现这美丽的音符化为人间吉利!

  诗为心之声人之镜。犹如吉利人常说的那句箴言“送你一份吉利,无论你在哪里”所传递的内心祝福和温暖一样,吉利的事业传递的正是一种人间的吉利,国家与民族的吉利。这是有胜过雄辩的事实作证的。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吉利集团从1998年8月8日第一辆轿车下线上路,不到10年时间,就已经产销70余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连续4年进入全国企业五百强,中国汽车企业十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更要称道的是,吉利从生产经济型轿车切入市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由此而引发的国内一系列中低端轿车纷纷“跳水”,让成千上万中国普通百姓得以圆了多年积在心头的轿车梦。这是工业文明惠及百姓生活的盛举。吉利的“搅局”与“破局”功不可没。吉利开始走出国门是在2003年8月。从上海港口搭乘滚装船,破浪起航,开始了中国本土轿车走向世界的破冰之旅。此后连年扩容,出口到30多个发展中国家。吉利要走遍世界,最具标志性的记录是要走进欧美,这当然需要更深厚更高强的品牌品质实力。2005年至2006年,吉利先后被邀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和美国底特律世界著名的两大国际汽车展,在被誉为“汽车奥运会”、“汽车王国”的首善之地亮相,这可是自有汽车问世100多年来,中国人破天荒的事。这个世纪性的盛典,是中国第一次有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汽车向发达国家送去关于未来进军的信息,它的潜台词是意味深长的。

  恩格斯有言,“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在这里,透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正是依循经济的必然性,李书福开始了闯荡汽车王国的人生之旅。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出生在浙江台州农村。艰苦生活磨砺了他的坚毅与勤奋,青少年时就获得浙江省十大英才少年称号,立志做一番大事。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旦涌起,他内心的渴望便有了现实的支点。高中一毕业,他决然下海试水,从最初的100多元起家端着相机给人照相到做冰箱零件办冰箱工厂,一直做到他们家族兄弟合办的摩托车厂的掌门人。这家工厂因开发出大陆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而名甲一方,年产销量突破20万辆,并出口海外。

  李书福的目光瞄向了汽车。他的思谋已定:“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汽车走进百姓家,就一定会走出一条生路来,现在就看人才了!”那一天,他把全体吉利员工的档案翻了个遍,拢共一算,只有3个人以前同汽车技术打过交道。专业技术力量的薄弱,又让他心惊。但是不迈出第一步,哪有前面的路?他找到这3个人,信誓旦旦,宣布他要和他们一起搞家用轿车。听者先是一愣,继而表示怀疑:

  “这事恐怕很难!”

  “没有什么难的。我们一起干,不就是摩托车再加两个轮子两张沙发吗?”

  李书福的回答真是空谷足音,世纪绝唱!不过,这看似“狂人”之语的宣示,却也真的成了他日后征服横亘在前路上的壁障与关隘、误解与困惑的最真实最直率的一种精神超越和心灵武装。此语虽然多次被人们引述,以证明李书福异想天开的狂妄,但实实在在的事实是,中国当代民企轿车生产的第一页,从这里开启了……

  除了资金,“准生证”即生产权也是一个问题。苦于当时国家尚未开放民企造车的大门,他多次申请,却总无结果,于是决定另找“旁门”。有一次,朋友们闲谈,忽听得四川德阳监狱所属的一家生产轻型客车的加工厂很不景气,他立即驱车前往,通过合资的协议,拿到了汽车生产许可证。虽然还是一个异地造车的协议,严格说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政策规定,但毕竟可以从“旁门”进入了。之后,他在临海买下了800亩荒地作为建厂用地。他们怀揣一本《机械设计手册》,拿着直尺、图板、铅笔搞设计,再加上钣金工们日日夜夜的敲敲打打,如此折腾了一年,辛酸苦辣滴滴入心全尝遍,终于有了他们的首款经济型家用轿车车型。紧随而来,是1998年8月8日这个难忘的日子,他们的轿车就要正式走下生产线了。

  他满以为会有高朋满座,群贤毕至,人海如潮的场面出现。现场却一片冷清。然而,为了轿车之梦,体验悲壮几乎成了李书福那个时候的日课。每一次的“闭门羹”既是磨难,也是自强自励的助力。2000年,面对前来视察的主管工业的曾培炎同志,李书福直陈胸臆,情真意切地倾吐着他的心曲:“请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款,不要国家承担任何风险,就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敢用失败的支付来维护内心不变的信念,这是壮士断腕请战求胜的决绝。数年后,曾培炎同志想起这一幕,对李书福坦言道:“我是被你的精神感动的!”

  就是靠着这股精神,吉利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坚守与坚忍,成为此时吉利人的唯一的选择!

  2001年岁尾,我国在世人的注目下堂堂正正走进WTO的时候,吉利也有了最吉利的消息:后来开发的几款轿车终于荣登国家汽车产品名录,也有了正式“户口”……

  吉利,需要脱胎换骨。从2002年吉利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诞生起,不到5年时间,先后又攻克了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自动变速箱、CVVT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技术和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技术(BMBS)。其中CVVT发动机的水平,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鉴定,达到了“世界先进,中国领先”。这些代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使吉利从根本上掌握了轿车生产主动权。

  李书福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力量在风中回荡。”如果说世界上的技术资源是“风”,那么吉利就最能乘“风”而上,聚其为我所用。其中堪称经典的是爆胎安全技术的攻克。全世界汽车科技人员数十年研究开发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被称作“汽车高速行车安全头号杀手”的爆胎问题,在吉利领衔下终于迎刃而解,就鲜明地凸现了吉利超越、突破技术“瓶颈”的能力和吸纳、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功能。2003年,吉利有鉴于汽车高速行驶中突然爆胎而导致车毁人亡事故的残酷,率先提出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并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教授带领下,汇集国内外汽车力学、制动、人体生理学专家、学者进行长达4年的研究论证。经过研究,科学家们最终发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自动监控技术上寻求突破,以智能监控系统代替人脑反应,彻底化解由爆胎引发的灾难。

  当春风满面的李书福不久前在北美国际汽车展上朗声宣布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研制成功时,整个底特律都轰动了。当地专家一致认为,吉利的这项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汽车安全技术的难题,是一项保障汽车安全的重大发明。北美车展组委会为此授予李书福“发明创新与实践特别贡献大奖”。美国当地报纸则这样评论这项技术:两年前,李书福带着一辆车来到底特律,我们知道,中国人开始造车了,不管你喜不喜欢,承不承认,这就是汽车的未来;两年后,李书福一口气带来6款车,而且还带来了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一个我们都没有拥有和达到的技术,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尊敬,谁都不能漠视它在两年里的进步与成长。

  就这样,一项造福人类的汽车安全突破性创新技术,终于在中国、在吉利诞生了,它的英文缩略语叫做BMBS。

  为了企业的明天,吉利还有另一手,就是办学育才,这也是吉利最具特色的一面。企业办学,从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职业学院到研究生院,如此一条龙,环环相扣,层层育人,国内只此一家。李书福深知“人才决定一切”、“知识塑造人才”。他先后兴办了浙江吉利技术学院、浙江吉利工业学校。2000年9月,占地1800亩的北京吉利大学正式开学,当年招生3000多人,现有全日制学生近3万人。

  吉利发轫之初,提出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企业理念,几款三四万元价格的小车,提前圆了成千上万中国家庭的轿车梦。然而,随着党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和实施,社会进步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吉利敏锐地觉察到了肩上使命的加重。吉利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战略转型的口号,即从“价格优势”战略向“技术领先”战略转变;“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吉利理念,正在演变成给予人们更多美好遐想的新理念:“造全世界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吉利正在化蛹成蝶。2007年5月17日,吉利新闻发言人用充满自信的口吻向外界正式宣布:吉利汽车已成功进入战略转型期。

  吉利人是好样的,心想未来,志存高远,令人钦佩。这使我想起一个关于飞翔的故事来。

  人问:蜜蜂为什么会飞?

  人答:因为它从没想过自己不会飞。

  是的,生命就是飞翔。生命也应该飞翔。或许这就是被理想的诗情鼓舞着的李书福同他的吉利团队珍藏在生命深处的全部心灵密码?!

  那么,请飞翔得更高远吧,吉利;而且,那将是幸福与吉祥书写出的属于中国大地上的最新美的诗篇……

  (刘 虔)

(编辑:双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