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汽车工业长远的发展着想,我们还是不要用奥运商机去判定自主品牌能否存活的标准。没有奥运会,我们就不发展汽车工业了吗?
侯小军
春节刚过,关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何去何从的讨论就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2008年是自主品牌本命年”、“奥运年自主汽车品牌不爆发就灭亡”等意思相近的言论屡见诸各大媒体。但笔者认为,经过换标风潮之后的自主品牌企业均是打出“百年品牌”、“跨国战略”等旗号,不应该也不会为了实现奥运年的上佳业绩表现而采取拔苗助长的自残式发展方式。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风云变幻,对于我国的自主品牌车企而言,每一年都非常重要,每一步都可能影响品牌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奥运年是发展年,但不是决定爆发与灭亡的生死年,对发展程度不同、竞争实力各异、发展形态多多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尤其不能一概而论。
对自主品牌的担忧,一定程度上缘于2007年下半年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车型在市场的滑坡,多数企业没有完成既定的销售计划,下半年更是遭遇新车型断档或取消原有发布计划的局面。除了换标之外,来自自主品牌企业的声音也远少于往年。于是,自主品牌“面临寒冬”的说法开始见诸报端,2008年的走势更是让人关切。相对于“寒冬”之类的说法,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让自主品牌正视自身实力、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契机之一。毕竟我们听惯了自主品牌的豪言壮语,我们太希望自主品牌能够迅速壮大,以至于我们不忍心见到自主品牌的市场萎缩,不愿意自主品牌完不成销量计划。但这一切都属于我们的一厢情愿,无法让市场规律低头,实事求是地讲,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就是这样的水平。对多数车型而言,除了价格低,我们拿不到更多的优势去与合资车型抗衡。2007年下半年的市场滑坡,也许正如一支清醒剂,让自主品牌静下心来直面不讲情面的市场规律。
对于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每位国人都希望早日壮大,能够与合资企业、跨国公司抗衡。但一厢情愿的热忱并不能促成我国汽车产业的跳跃式成长,反而会令急于发展壮大的企业头脑发热,梦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做中国的丰田”、“2015年世界第一”之类的口号,在令国人为之兴奋的同时,更让业内人士产生急躁冒进的担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百年企业首先就是一个时间概念,况且这个时间概念与品牌概念还有万里之遥。想想今天的英国车企,劳斯莱斯、宾利、MINI、罗孚、莲花、捷豹、路虎、阿斯顿·马丁等,哪个不是咤叱风云一时的品牌,但哪个没有沦落至被卖来卖去的境地!
奥运的确酝酿着巨大商机,但在汽车工业发展和企业自身壮大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个概念。自主品牌若想分一杯羹,实在机会渺茫。大众汽车在2007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是公司战略调整的结果,并非缘于它是奥运赞助商。就算从民族感情上出发,自主品牌免费得到一个赞助商的机会,拿不出真刀实枪来去拼杀一场,一切也都枉然。所以,为我国汽车工业长远的发展着想,我们还是不要用奥运商机去判定自主品牌能否存活的标准。没有奥运会,我们就不发展汽车工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