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动了奶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09:37  经济观察报

      关键词:制造转移

  全世界的主流汽车品牌几乎都在中国有了自己的合资汽车公司。但2008年,对这些外资汽车公司来说,面临着的,将不再总是鲜花和微笑。

  人民币升值已经日益成为营商环境的既存部分;新的劳动法规则给予了劳动者相对资本更多的关怀;外商所得税与内资企业并轨,这一切无不显示,曾经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已经渐渐退场。

  对于这些跨国公司来说,更大的麻烦在于,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本土汽车工业正在形成,其中有奇瑞这样的以韩国现代为楷模,崇尚规模和速度的汽车公司;也有试图将中国优势与国际资源对接,运用资本市场更为娴熟的上海汽车,他们更多地从通用汽车那边汲取智慧。

  发生在2008年的有意义的改变或许是,在这个全世界汽车公司都不得不重兵以对的中国市场,开始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比如印度,比如俄罗斯。

  1983年-1993年的10年间,印度逐步开放汽车市场。因为政策上没有强制性的合资比例,丰田、奔驰、铃木、福特、现代等纷纷涌入,而且是以控股或独资的形式在印度建厂。印度汽车业当时也是 “哀鸿遍野”。

  目前印度最强大的汽车公司塔塔其实也是汽车工业的后来者。塔塔集团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印度最大的企业,资产总额达150亿美元。

  作为印度塔塔集团旗下公司,塔塔汽车目前包括商用车以及轿车在内,占印度市场份额近60%。目前年销售额在30亿美元左右。现在,塔塔则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福特旗下的捷豹、路虎,他们已经进入了竞购程序,并在捷豹员工、供应商参加的投票中,获得了高分。

  更多的跨国公司把扩大产能、投入新车的眼光投向了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不再是惟一的选择。有公司就明确提出,如果在中国发展不顺,有意将新的投资转向印度。

  不仅是印度,俄罗斯在提出新的工业组装政策后,事实上与中国10年前的汽车产业政策市场换技术非常接近,跨国公司也是纷至沓来。

  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单纯靠大市场和低成本的吸引力过日子的时代可能即将过去,在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也要给自己增加点技术含量。

  这是中国汽车的压力,也是动力。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就表示,上汽要打造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并且走出国门,参与海外汽车企业并购。(黄翰)

(编辑:双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