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17世纪最受人欢迎的是肖像画,因为它可以真实地记下人们的容貌,廷臣贵妇们都希望有一幅自己的画像传诸后代。在这种要求下,许多外国画家来到了英国。第1个来英国的是德国的荷尔拜因,H.,其后有荷兰的A.莫尔、D.米滕斯、安特卫普的M.谢拉埃尔父子、佛兰德斯的C.容松等人。荷尔拜因先后两次来英国,画了亨利八世及其廷臣贵妇的许多肖像,其中有油画、素描,晚期作品还揭示了英国的宫廷生活。他对英国绘画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在细密画上的影响更大,伊丽莎白时代最知名的英国肖像画家希利亚德,N.就承认他模仿的是荷尔拜因的风格。荷尔拜因还在卡片上描绘精致而细小的肖像画。这种色彩艳丽、不用阴影表现体积的作品非常符合伊丽莎白一世的口味,可以说他的艺术是伊丽莎白时代的反映。
荷尔拜因画作
16世纪以后,荷尔拜因的光辉消失了。他的技法只在细密画中被沿用着。佛兰德斯画家H.埃沃尔特大约在1549年从安特卫普来到英国,早期作品具有安特卫普风格主义传统,虽然写实,却带寓意性;中期作品近似荷尔拜因,如《达克雷夫人》(1555),有的还有莫尔的影响,如《玛丽王后》(1554);60年代以后的一些作品有伊丽莎白晚期的风格,过于强调服装的装饰性。他是装饰庆典和假面舞会的画家,虽不是一流的,但却是16世纪中叶英国绘画史中的关键人物。
17世纪上半叶,英国绘画的变化也许比建筑更大,然而这不是由英国人引起的,而是许多外来画家影响的结果。英国的文艺复兴比义大利来得晚,文艺复兴的精神还是由鲁本斯得之于提香,传之于凡.戴克,而后输入英国的。
鲁本斯画作
鲁本斯1629年在伦敦住了9个月,在英国一些政府建筑中画了一些壁画,这些作品对英国装饰画的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凡.戴克之前,荷兰画家米滕斯已经给沉闷的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美术带来了生气。当然,给英国绘画影响最深的是凡.戴克。他于1620年和1621年两次访英,留下少许作品。1632年重访英伦时声誉卓著,并成为英王的宫廷画家。凡.戴克在英国的逗留给许多英国人带来了巴洛克的荣光,他为查理一世作的画像就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这些作品给人们留下了加洛林王朝豪华优雅的印象,英王给予他丰厚的年金。朝廷的重视、不断涌来的订件使他长期留居英国直至逝世。由于他的影响,英国绘画的纤巧的中世纪风格才一扫而光,代之而起的是风靡一时的巴洛克风格。
继凡.戴克之后的英国画家有多布森,W.,他是被查理一世叫做“我的英国的丁托列托”的画家,无论在素描或色彩上他都不模仿凡.戴克,而是受威尼斯画派的影响,但对人物性格的感受却是英国式的。他的《第一位拜仑勋爵》和《威尔士王子查理》是英国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作。
凡.戴克画作
凡.戴克之后领导着英国绘画潮流的是荷兰人P.莱利和德国人G.克内勒。莱利大约在1641年来到伦敦,1660年成为国王的首席画家,他的肖像画如同镜子那样反映出查理二世宫廷生活的面貌。他笔下的女人都是肥胖、肉感、贪睡的贵妇人,男人都是虚情假意的献媚者。他最大的才能表现在色彩上,从他装饰汉普顿宫的组画《美女》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克内勒于1674年定居英国,他的许多肖像画都是在助手帮助下完成的,虽然给人以沉闷之感,但人物性格鲜明,像《马修.普里奥尔》,不仅构图具有独创性,而且人物富于男子气概。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画家还有模仿凡.戴克的R.沃克和风格严谨的J.M.赖特,后者是17世纪英国人中唯一的罗马圣路加美术学院院士,是一个不会迎合宫廷需要的画家。而J.赖利却是一个很能适应英国绅士性格的那种敏感和严谨的画家。只有S.库珀改变了细密画的传统,获得了国际声誉,被称为“小凡.戴克”。他的细密画是画在精致的羊皮纸上的,一般只有2英寸大小,风格比前辈更潇洒,特别善于用光。他也擅长素描,灰色调子特别引人入胜。
沃克、赖特、赖利和克内勒都是把凡.戴克和莱利的传统加以变化,并直接过渡到18世纪早期风格的画家。到克内勒逝世时,英国美术中长期的外国影响才告终结,真正代表英国艺术的大师荷加斯,W.出现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