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型男的较量 凯迪拉克SRX PK RX350、奥迪Q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 11:26  新浪汽车

  当豪华全路况SUV凯迪拉克SRX 3.6与雷克萨斯RX350捉对厮杀时,奥迪Q7 3.0TDI实在不应置身事外作袖手旁观状。这三款当下最有特色的SUV,值得好好比较一番。尤其是在豪华全路况SUV凯迪拉克SRX国内全新上市之际。

  近日,代表豪迈、胆识、智慧的豪华品牌凯迪拉克再次为旗下全路况SUV车型SRX换上了新装,提高的是配备水平,不变的是凯迪拉克向来为人称道的外观与高科技配置。无独有偶,日系品牌雷克萨斯也为RX车系施了小针美容。

  第一轮展示:形态

  凯迪拉克可称得上是脱胎于美系后最出色的汽车品牌,原因是它秉承传统又敢于创新。它以一种近乎神圣的准则,从视觉上执行“大车气派”的品牌元素;同时又在车身上加入了后现代化的线条,甚至连内装及动力输出也一并视觉整合,正式与世界潮流接合。豪华全路况SUV凯迪拉克 SRX的综合外观表现确实出人意表。

  相比之下,雷克萨斯RX是“人见人不怪”的代表,平和,无功无过,顺眼的外观给人轻快的视觉感,并隐约透露日式禅风。

  奥迪Q7继续其一贯的德系车厚实线条,以突显奥迪于近年来强调的家族风格。

  全路况豪华SUV凯迪拉克SRX:演绎新“纵横四海”风尚

  还记得由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联袂主演的电影《纵横四海》吗?全新的凯迪拉克SRX想表达的感觉就和这个车一样:豪情。

  三部SUV中就数SRX线条最为锐利。但SRX的锐利又不仅仅是强调流线造型,而是将概念中的“豪情、品位”具体化了,全车上下皆有锋利的V型刻痕,就连前后灯的设计,也走向一种立体化的美感,能紧抓欣赏者目光。

  如果仅仅看外表,凯迪拉克SRX确实是当下SUV的最佳代表,总之,在你亲眼见着SRX后,绝不会将它错认。

  全新SRX内装大幅变革,更适合此车追求豪华与气派的格调。

  此次,全新上市的SRX外型上作了简单调整,最大的改变3.6L高配版换上了18英寸轮圈,金属色的涂装让外观质感极佳。而内饰及配备的升级,才是SRX的重点。进入车内后第一眼便能看出不同之处:几乎可以说是全面翻新,仪表板、中控台、方向盘和门饰板采用全新“Cut-and-sew”大师级专业手工包覆工艺,甄选名贵实木材料,搭配镀铬饰条,时尚动感。而新增的黑色内饰神秘华贵,更具活力和运动风格。

  另外,搭配体贴的6.5寸触控屏幕及效果磅礡的5.1声道Bose音响,一改原本粗犷的路线,让SRX足以和各国顶尖同级对手一较高下。

  内装细致度的提升,可从内装用料及皮革的缝线看出,而木质饰板的质感更令人感动。

  雷克萨斯 RX350:日式优雅和风

  相较于外型帅气的凯迪拉克 SRX,雷克萨斯 RX350拥有一副柔和的造型,也是此级别同型车中视觉感最“轻”的一辆,不走一般SUV的慑人造型,更不是温吞憨厚的模样,属于典型日系车的风格。

  RX350拥有日系车一贯的俊逸外观,细微处更有高级车的风貌。

  由于外型相对中庸,无功无过,因此RX350在此次年度小改的动作中维持原貌,变动的项目仅有轮圈造型。轻微上扬的头灯带有速度及轻快感,C、D柱虽然粗壮,但角度十分倾斜,加上小巧上扬的侧窗,是仁者见仁的作法,无论在安全、视觉上皆得到正面的评价,更有缩小车体的错觉。

  全景式天窗为当代车的潮流,全路况豪华SUV凯迪拉克SRX和它的两位对手均已具备

  08款的铝圈式样在外观上更具质感,其七幅式的造型比以往更为稳重。

  奥迪 Q7 3.0TDI:德式刚硬力道

  德系车可以说是改款动作最少的车款,外型经久耐看也是各界公认的事实,虽然在初见当时无法创造惊艳,但总能在日后得到回响,除非是该车系已到产品末期,否则小改款的动作确实无需太多。

  于去年在国内上市的Q7,运用家族特色刀状尾灯及大开口水箱护罩,为此车带来高运动性的外观,除此之外,全车仍以简单线条为主,并末卖弄太多的设计感,是本次评比中造型最朴实的,但绝不至于落伍,反倒能吸引行事较低调的消费者欣赏,四个饱满的外扩轮拱,提供此车十足的壮硕感,确实表现出德系车向来的特色,简单、扎实及稳重。

  Q7秉持德系车内敛、朴实的造型,但透过家族性特征的点缀,外观不显老态。

  熟悉的内装一如该车厂的作风,科技感及配备在三车中最为出色。

  第二轮展示:内涵

  要在现今车坛中博得一席之地,除了外观出色外,动力及操控也要够水平。要看SUV车型在动态上的表现,就得看各车厂的用心程度了,何况是对这三部定位高端的的精英级豪华SUV而言。

  此次三车排气量均是3.0升以上水平,全路况豪华SUV凯迪拉克SRX入门款采用3.6升引擎,此引擎为新世代设计,配有VVT系统(连续可变气门正时),动力输出已达非常先进水平。RX350使用车厂主力3.5升引擎,而Q7的主力车型则直接以当红柴油引擎与其对抗,战火情况十分激烈。

  SRX以其澎湃的引擎声浪及低速扭力是最大特色。

  全路况豪华SUV凯迪拉克SRX:豪气引擎暗涌

  SRX的马力虽稍稍逊于排气量较小的RX350,34.9kgm的最大扭力也与RX350平起平坐,但仔细观察转速区域后,仍可看出属于凯迪拉克品牌车型一贯所强调的扭力表现特色。34.9kgm的扭力于2800rpm涌出,对于此类SUV非常好用。

  压合式车体结构加上转角处强化点焊,造就SRX扎实且刚性高的车体。

  改款后,全新SRX在马力上涨了3hp,扭力部份虽然小降0.2kgm,但其扭力峰值转速大幅提前了1600rpm(从4400rpm升级至2800rpm),这代表动力将会更有随传随到的表现。

  整体动力属低转速高扭力特性,轻踩油门旋即能有推力产生。因此,新SRX在低速时十分轻快,轻踏油门即有足够动力,再加速反应更为直接,重踩油门时动力迸发,各项表现相当出色。

  尺码升级后的胎框组有效提升操控,七幅式的造型更让视觉感加分许多。

  引擎室尚有结构强化拉杆,可惜的是位置及造型不妥,挡住足以为傲的车厂Logo。

  三车中唯一具备拖曳功能,对于喜好户外活动又害怕伤及车辆的人,无疑是一大福音。

  另拜前双A臂悬挂所赐,SRX的转向十分准确,摇臂采用铝合金材质,用以减轻重量同时提升路面回馈感受。负荷减少情况下,自然也让转向及悬挂反应变得轻快,再次印证目前用心的豪华汽车品牌皆使用铝合金摇臂的原因,也突显了Sigma底盘所强调的运动性。总体就性能来讲,新款凯迪拉克SRX兼具On-road城市豪华舒适性能,和Off-road野外卓越动力及操控性能,足以列入全路况SUV之高手行列。

  RX350:轻盈作动 细腻度最高

  RX350贵为三车中马力最大者,而且引擎运转精致度也不错,在一般状态下行驶车内宁静度高,完全符合V6引擎高宁静度、低震动的优点。这是雷克萨斯引擎向来的特性,加上轻快的油门反应,相信多数喜爱RX350的消费者,皆是被如此的表现所吸引。

  起步轻快是我们对RX350的最初印象,如此的设定来自于高明的变速箱齿比。另外,放掉油门后的滑行感顺畅,滑行距离也相当出色,若能习惯这一驾驶特性并且加以运用,其日系车较为省油的特性将会被放大。

  RX车系前后悬挂皆采用麦弗逊设计,看得出此车重视On-Road舒适性,对于Off-Road的表现则受限于悬挂落差较小。

  因此RX350的机械结构全然为On-Road而设计,至于Off-Road则留给凯迪拉克SRX这一真正的全路况豪华SUV发挥了。

  此具V6引擎运转精致度及马力为三者之最,自然会被多数人所喜爱。

  设定高明的变速箱换档精致,是造就RX350行路舒适的功臣之一。

  另外,该款车动态限制多、介入反应迅速,但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因为这样会丧失操控乐趣,但却换来了更好的安全感。

  改款后的RX350改采浅色系内装,提供明亮而舒适的车室空间。

  3.0TDI沉稳 柴油引擎造英雄

  在前面两款“型男”皆具不同魅力的汽油引擎攻势下,下面特地找来采用当红新兴动力-柴油引擎的奥迪Q7 3.0TDI与之抗衡。

  虽然现今柴油引擎已大幅进步,无论在运转震动及噪音抑制上均有长足改善,但看在雷克萨斯 RX350眼里可能仍是略嫌粗糙,幸好透过隔音材质的运用,坐于Q7 3.0TDI内并未令人失望,倒是在动态表现上,使用柴油引擎的Q7有了明显的胜负。

  马力最小,扭力最大的Q7在起步反应表现中,未及豪华全路况SUV凯迪拉克SRX,特别是瞬间反应慢了半拍,或许是为了保护变速箱免受51kgm的扭力蹂躏,但原因多少是因为柴油引擎的特性所致。

  不过当车身开始移动时,柴油引擎大扭力的特性便被突显出,这情况在爬坡或满载时尤其明显。在三款车型中,Q7的Quattro系统在轻度Off-Road时最为稳定。但当进入弯道的动态表现时,体形最大的Q7也吃了点闷亏。

  无论在重量、尺码及轴距上,Q7均是三车之最,比凯迪拉克SRX足足大了一个尺码,弯道动态表现自是受限,幸好凭借出色且成熟度高的Quattro四轮传动系统辅助,为Q7带来沉稳且尚称流畅的动态。

  座椅用料为三者之最特别,两种材质的运用,不仅质感佳也能有效抓住乘坐者身体。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看完该新闻后,你对SRX的评价是:本车型更多口碑>>

不感兴趣

随便看看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持币待购

我是车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