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车企去底特律车展 班门弄斧 有何不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09:01  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四家中国企业携近二十辆自主品牌轿车和越野车,亮相1月13日在美国底特律开幕的北美国际车展,成为本届北美车展的一大亮点。

  吉利、长丰和比亚迪是自行组团参展,中兴汽车则由在美国的经销商组织参展。两年前的北美车展,一辆吉利样车首次亮相,曾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本届北美车展四家中国企业参展,就更加轰动了,不仅底特律当地的报纸、电视台广为报道,世界各国的主流媒体也用大篇幅予以报道。总部设在美国的彭博新闻社,还专门从北京分社抽调一名专门跑汽车、懂中英文的女记者到底特律,采访吉利、长丰和比亚迪的老总们。

  美国发行量最大的《今日美国报》用了三分之一版的篇幅,报道中国汽车参展北美车展,题目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瞄准美国市场。《纽约时报》的文章标题是:在车展上,中国人是旁观者,但不容忽视。法新社的标题是:中国汽车进军美国任重道远。日本《读卖新闻》、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一些外国媒体对中国汽车企业的不足也进行了报道,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说,中国汽车很可能尚未做好满足美国消费者需要的准备。很多参展的中国车车门和侧板之间的缝隙很宽,而且车里也没有杯托。大部分车不能满足美国的安全和排放标准。底特律当地一位从事汽车报道的记者坦言,与欧、美、日以及韩国的汽车相比,中国汽车在质量、外观和内饰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写道:几个中国厂家的展台设在主展厅的楼下,这种待遇就好比在家庭聚餐时被安排在儿童桌旁。英文演示做得不够流畅,影像资料的制作也很业余。

  比起国外媒体的批评,国内一些媒体更加极端。有国内媒体讥讽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参加北美车展是“班门弄斧”,“不知道为什么去参展”、 “找不着北”,甚至是“丢人现眼”。

  虽然《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认为,大多数中国轿车在安全性和环保标准方面仍落后于日本及欧美厂家。但是也承认,中国汽车的质量在迅速提高。 底特律那位记者也表示,对比前两年在底特律看到的中国车,今年中国车的质量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比起国外媒体的善意批评,国内一些媒体为什么就看不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巨大进步呢?

  班门弄斧的原意是不知深浅的楞头小伙子,居然敢到业界的祖师爷那里显摆。其实,到祖师爷那里展示展示,摆弄两下斧子,找找自己的差距,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美国汽车工业曾是世界的霸主,是汽车业的祖师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制造的汽车跑遍世界各地。随着日本、韩国汽车工业的崛起,美国的汽车业霸主地位屡屡被挑战。日本、韩国品牌的汽车能够大量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品牌汽车为什么就不行呢?

  前去参展的中国企业并非一无所是。吉利汽车在车展上宣布的爆胎安全控制技术,就是一个创举。比亚迪展出的双模混合动力汽车,比跨国汽车巨头展出的插入式充电汽车充一次电行驶公里还要长。本届北美车展组委会还将技术、创新、制造大奖授予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表彰他多年来在汽车领域的贡献和吉利汽车在底特律车展的卓越表现。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黄屏在吉利新技术新闻发布会致辞时指出,吉利汽车不远万里来到底特律,展示他们的新技术、新成果,将一个开放、文明、现代的中国企业形象展现在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 参观了吉利展车,他说,吉利汽车到北美车展亮相给我们中国人争了脸,展出了中国的新形象,展出了中国人的尊严,是中国的骄傲。

  黄领事的评价,是对那些讥讽自主品牌汽车参展“丢人现眼”最好的反驳。

  对于进入美国市场,参展的中国企业都非常慎重。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将吉利品牌汽车销售到美国,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参展主要是为进军美国及招募经销商做准备,预计进军美国市场要在3—5年之后。长丰董事长李建新则表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SUV市场,长丰是中国最专业的SUV厂家之一,去年长丰参展带来的是样车,而今年带来的是量产车,说明我们对进入美国市场非常有信心,希望在2009年进入北美市场。

  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比起跨国汽车公司,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只有不到十年历史,确实很稚嫩,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差距。但他们的勇气十分可嘉,进步十分神速。对于他们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国内媒体应该多一点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讽刺和挖苦。(原载:2008年1月22日《参考消息 北京参考》 作者:张毅)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