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几年4S模式的疯狂上马,到如今经销商惨淡经营,今年汽车品牌的销售必将经受市场无情的洗礼。
2003年以前,仍有不少投资者哭着喊着削尖脑袋挤进来。尽管当时与各生产厂商在争取经营权时,经销商签订了不平等的合同,将主动权交到了厂商手中,但在当时,只要有钱赚,没有人会在乎这些。
然而,自2005年开始,汽车政策风云突变,《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出台犹如一颗改变产业游戏规则的“重磅炸弹”,政策开始向汽车制造者倾斜,汽车经销商的苦日子也来临了。
在厂商完全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制造商开始肆无忌惮地扩张经销商队伍,一些厂家的大跃进式、不负责任的网络布局和管理,坑苦了不少经销商。
“与厂家对抗的经销商,在中国是没有前途的。”一家自主品牌4S店老总道出了心声。
实际上,不光是中国的汽车经销商日子不好过,美国的“三大”车企也在考虑缩减经销商的数量。据2007年统计,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在美国的经销商超过1万家,而他们的实际需求只有这些数字的一半甚至1/3。事实证明经销商过剩已成为影响美国“三大”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汽车经销商应从美国的经验上得到启示,毕竟只有经受过市场洗礼的品牌经营,才能让汽车行业的泡沫消失。作者: 蓝朝晖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