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轻客产业三次转型 下一阶段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16:18  新浪汽车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用在轻客市场上再贴切不过了。近二十年来,轻客市场可谓起起伏伏,经历了3年的“冰河期”,2006年轻客市场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增长。无论是低谷还是回暖,都在不同意义上推动着中国的轻客产业向前发展。进入2007年,轻客产业已经看见又一个春天,但产品升级换代慢、配置滞后等现象也愈发突出,已成为了严重制约轻客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轻客产业再一次走到了换代的临界点上。但是新一代的轻客发展趋势为何呢?

  中国轻客的三次转型

  纵观我国轻客发展的历程,我们的轻客产业经历了三次“转型”。从这三次转型中,我们描绘出一个轻客发展的脉络来。从中也可探究出下一代轻客的发展方向。

  大约20年前,中国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在轻客制造生产方面基本是一片空白。由于没有技术支持,没有生产线,没有配套设备,甚至连专门的厂家都没有,一个修理厂,几个工人,一些进口的旧零件即可生产,这就是轻客产业起步时的“拼装车时代”。这种技术杂乱的“拼装车”无论是从质量、安全等方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不久即被汹涌而来的“日系车”大潮所淹没。

  九十年代几乎是“日系车”一统天下。金杯海狮和丰田考斯特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由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也给轻客产业的壮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上世纪最后5年,随着第一次采购高峰的出现,大量中小型企业对客货两用的轻客产品出现了旺盛的采购需求。因为创业资金有限,经济实惠的中低档轻客成为他们的首选。相对精良的生产技术、稳定的质量、尚佳的节油性能和便宜的价格,使得日系技术的轻客车型风靡一时。华晨金杯、东南得利卡为代表的日系轻客品牌,在这一期间均呈现购销两旺的局面。但是像所有日系车一样,日本厂家卖给我们技术,几乎是在其淘汰或者面临淘汰的。再加上配置的缩水, 日系轻客并没有让中国轻客产业做到与真正世界同步。

  当进入20世纪时,首批创业的一些中小企业经过优胜劣汰,已经发展壮大起来,第一代日系轻客已难以满足它们业务拓展的需要,陆续“退休”。正是在第一代日系车的使用者开始考虑换车的时候,欧系轻客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挂着福特标志的全顺和南京依维柯,共同开启一个“欧系车短头轻客时代”。

  2003年底,国家颁布了 “M1类汽车碰撞法规”,宣布了平头轻客的“大限之期”。以前应用日本技术的厂商,全都忙不迭地进行改款,有的在原车型基础上,将头部重新设计加长,如北汽福田风景“爱尔法”、金杯海狮“锐驰”等;有的干脆什么也没改,就是在车头前面加了一个“保险杠”;还有的就是通过技术合作,或委托欧洲著名公司进行全新设计和开发,推出了全新产品。但是它们都错过了最佳地市场时机。正是这样的天赐良机,使得欧系轻客迅速占据了高端轻客这块细分市场,同时也抢走了大量中级轻客地用户。

  从技术角度分析,短头车型比平头车型更加具有被动安全性能的优势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原型车的福特的江铃全顺VE83,和奔驰的商用车都是短头车型,以及美国通用、福特出口到国外的商用车型都是短头,这主要是出于安全地需求。2001年,江铃全顺分别在德国的慕尼黑和中国的长春进行过两次严格的碰撞试验。中外测试结果均一致表明:全顺完全符合欧洲和中国的安全标准。这说明中国轻客通过引进短头车技术,已经将轻客的安全标准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同时短头轻客地发动机前置,也方便维修养护,有效降低车内温度,增加车内的舒适感。诸多方面的让全顺VE83这样欧系轻客成为了21世纪前六、七年的主流车型。

  江山代有才人出 轻客发展新趋势

  从以上中国轻客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综合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轻客市场下后一阶段的发展,将会更加高端化、环保化、人性化和轿车化。再加上服务和品牌等方面,轻客产品已经不再只注重“多拉快跑”,而是更多的考量综合实力。

  首先,全顺等欧系轻客将会更加巩固中高端的市场地位,成为轻客市场主导。随着第二次采购高潮的到来,轻客市场重心也会从中低端逐渐移向高端市场。

  其次,纯轻型客车柴油化趋势加强,随着我国柴油机技术能通过技术引进或其他方式得到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高效节能轻型柴油客车的产量在稳步上升,柴油轻客也将成为非客运类柴油客车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预计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中会得以保持。排放上将会采用欧洲Ⅳ标准,降低未来消费者的政策风险。

  新生代轻客产品在设计上也会更加突出人性化和轿车化。细节化的人体工学设计之外,双气囊、四轮碟刹、ABS、EBD等将会更多的装配到新生代轻客上,在更加突出轿车化驾乘感受的同时,也强调轿车级别的安全。

  轻客市场需求量不断的增大,将会极大地促进轻客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加速轻客换代的步伐。相信不久的将来,新一代轻客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童童)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