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婷婷 王佑
历时数月的上汽集团洽购上柴股份一事尘埃落定。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汽车”,600104.SH)今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以9.2342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柴股份”,600841.SH)50.32%的股份,此项交易预计为上柴股份控股方上海电气带来约100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公告称,上海汽车于2007年12月29日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电气”)在上海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收购上海电气所持有的上柴股份50.32%股份,至此上海电气已不再持有上柴股份任何股份。本次收购的目的是拓展上柴股份的市场空间、提升上柴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使上海汽车在商用车领域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上海电气今天也在其公告中称﹐旗下这家引擎生产子公司正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上柴股份业务复苏缓慢主要是由于未能与本身并不生产柴油引擎的主要汽车及船舶生产集团紧密合作。公告还称,此项股权出售交易可以使上海电气将资源集中投向前景更佳的业务。预计该交易将使上海电气计入100万元人民币的资产处置收益,而有关款项将于2008年年内入账。该交易仍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在汽车业内,动力系统在整体布局上至关重要。上海汽车与上海电气《股份转让协议》的签订,意味着急欲弥补商用车短板的上海汽车,在多个洽购上柴股份的竞争者中最终获胜。据了解,全球机械设备制造商巨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就曾与上柴股份进行过洽谈。
上柴股份一位内部人士曾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上海汽车并不是上柴股份的最主要客户。上柴股份主要提供给上汽集团商用车发动机,包括载重货车和客车等。此前,上柴股份曾接触卡特彼勒。但上柴股份董事长陈龙兴当时透露,美国卡特彼勒与上柴股份的合资项目已暂停。失败主要原因是,凯雷购徐工案迟迟没有拿到商务部批文,而引发外方担心这个项目也出现同样境遇。但当时他表示,已有若干个公司在与上柴股份接触。
去年8月初,上柴股份与上汽合作一事不胫而走,上海电气当时称,上海电气的业务部门与上汽集团的有关部门就上柴公司今后的产品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产品配套以及其他可能的合作进行过探讨和研究,双方没有达成过任何协议。
2007年8月8日,上柴股份曾公告称,公司与上汽集团在产品方面一直存在配套关系,也经常就产品配套进行接触。该公司于2007年8月10日起停牌至今。去年8月8日和8月9日两天,公司曾两次涨停。
2007年,上汽发力商用车的步伐明显急切了。2007年年初,商用车事业部成立;6月,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和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有限公司同时挂牌;7月,与国内轻型商用车重要基地——跃进集团达成合作意向;8月,洽购上柴股份的消息不胫而走。8月10日,上柴股份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将在合作事项明朗后复牌”。在此后的9月27日,上海汽车公告表示,上汽集团已与上海电气签订了《股份转让意向书》,上海电气拟向上汽集团或其指定的经上海电气同意的下属公司转让其持有的上柴股份50.32%股份;但同时,上柴股份仍旧停牌至今。
业内人士认为,拥有六十余年历史的上柴股份,虽然是中国内燃机行业技术领先者,在发动机整体研发能力上较强,但因为在产业链上太孤独,无法与下游产业形成联动,导致市场越做越小,因此上柴股份以往的主导产品主要侧重于为工程机械等产品配套,而由于缺少整车厂商的支持,上柴对于为汽车产品配套上一直未有明显起色。
根据控股方上海汽车的规划,本次收购完成后,上柴股份将由目前的工程机械市场为主逐渐转向车用市场和工程机械市场同步发展,产销规模将显著扩大。在车用柴油机领域,上柴股份将在车用产品研发上重点形成和上海汽车商用车发展的协调,将上柴股份建设成为上海汽车商用车的动力基地,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车系列车用动力平台;在产品定位上上柴股份与上汽动力互为补充,以满足上海汽车发展的需求,并向第三方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上南合作”刚刚定音,上海汽车就迅速完成了对上柴股份的收购,由此,它将拥有自主品牌的发动机,与公司的现有产品互补,满足商用车业务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构建商用车领域的核心零部件体系。同时,本次收购也有利于上海汽车自主品牌商用车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快速形成发动机研发能力,将上柴股份现有较完备的销售服务体系、零部件制造体系和供应商网络整合进上海汽车自主品牌商用车服务体系,提升上海汽车在商用车领域的竞争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