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7年车市盘点之事件篇 车市热点事件透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08:13  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解元利

  即将过去的2007年是值得回顾与记载的一年。从车市频频遭遇的召回事件到新一轮国内外车企重组、合作热潮,再到自主品牌谋求海外市场而集体换标、油价上涨……太多的热点事件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或是一两句话来概括。那么,我们就不妨一同逐一回顾一下这些热点事件,也许我们从中能较为清晰地看到2007年车市都经历了什么。

  关键词:

  召回

  今年3月份,广州本田召回部分雅阁、奥德赛和飞度轿车;4月份,PSA标致雪铁龙召回部分C5R和C6轿车;6月份,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召回部分2007款国产克莱斯勒300C轿车,长安福特马自达召回部分2.0手动版蒙迪欧轿车,日产汽车召回贵士V42多用途乘用车,四川一汽丰田长春丰越公司召回部分普锐斯轿车,湖南长丰汽车召回部分三菱越野车;7月份,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召回部分W220型、W215型轿车;8月份,江西昌河铃木召回部分利亚纳轿车;9月份,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轿车;10月份,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柯斯达客车;11月份,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东风标致206自动挡轿车,本田汽车召回部分讴歌RL轿车……

  历数今年车市召回事件,汽车厂家在中国市场的召回频率几乎达到了每个月都有的程度。一份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自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截至今年11月,国内总计召回汽车130万余辆,涉及45家国内外企业的107种车型,召回次数达103次。其中,2004年国内共召回13次,涉及13种车型的32万余辆;2005年共计召回27次,涉及27种车型的6万余辆;2006年共计召回40次,涉及42种车型的34万余辆;2007年前11个月,共计召回23次,涉及25种车型的58万余辆。

  如此高频率的召回引人关注。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频繁召回的车型中,很多是刚上市一两年甚至半年多的新车型。正是由于近年来汽车厂家都急于推新车,使得越来越多的车型太急于投放市场,再加上一轮轮降价,使得汽车厂家不得不降低成本,国产车开始步入一个汽车产品的召回高峰期。

  关键词:

  合并、重组

  今年以来,国内车市再次掀起一轮并购、合作、合资热潮——资产重组热:今年6月29日,标致雪铁龙集团(PSA)与哈飞汽车集团正式签署了旨在研究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可行性的理解备忘录,双方将成立新的合资公司,生产PSA集团下的轻型商用车;7月4日,奇瑞与克莱斯勒在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利用奇瑞在中小型汽车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和克莱斯勒公司品牌影响力、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开拓北美和欧盟等主要国际市场;此外,备受关注的南汽、上汽之间的纷争,在历经艰难的多轮谈判与磋商后终于在今年有了新的进展,并有望达成全面合作的计划。自英国罗孚收购案后,“一脉同生”的南汽名爵与上汽荣威之间就拉开了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纠葛”。此轮汽车厂商的资产重组有着不同的特点,外资厂商似乎更看好自主品牌,这给自主品牌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奇瑞与克莱斯勒之间展开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模式;哈飞与标致雪铁龙合资后,对自主品牌哈飞的自主研发、企业发展等方面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

  关键词:

  换标

  从去年,江淮、长安、海马、双环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悄然换下了老车标,到今年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集体高调换标,引发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换标行动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今年1月,吉利汽车宣布全球征集新的吉利车标志,并开出360万元的巨额奖金。持续时间长达10个月、开创世界商业征标纪录的吉利360万元全球征集新车标活动于今年11月结束。来自吉利征标组委会的数据显示,这次换标活动收到海内外稿件、邮件27336份,最终有效稿件12205份,这些稿件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创下了企业征标的世界纪录。

  为了大规模进入海外市场,比亚迪汽车开始启用新企业标志,改变传统的蓝白相间品牌标志,并重新设计全新的品牌标志。从已经出炉的LOGO来看,新标志换上了纯色的红,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简洁、醒目。新标志将在国外首先使用,而国内会有一段新旧更替时期。

  与此同时,10月29日,长城汽车开始全球换新标。“现在长城汽车已销往109个国家,其中实现批量出口、建立完善4S营销网络的有70多个国家。如果在很多国家同时出现真假LOGO情况,这对长城汽车品牌乃至中国汽车将造成很大的伤害。”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称,由于长城汽车老商标在多个国家被抢注,在海外出口过程中遇到一些麻烦,长城汽车换标也是无奈之举。

  针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集体换标的现象,部分汽车厂家负责人以及业内人士对此各有看法,并形成了正反鲜明的观点。支持方认为,换标可以提升产品自主品牌自身形象,对拓展海外市场有一定帮助。而反对方则认为,换标不但是对过去品牌进行否定,而且还需要花费大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