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纷纷“试水” 政策抬高门槛
随着国内原油价格快速上涨,一时间国内企业掀起了新能源热,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企业,都纷纷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战略。据初步统计,明年国内将至少出现10款新能源汽车,明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全面破土的元年。
新能源汽车明年开始起跑
近日,长安汽车集团公司总裁透露,长安集团明年将向北京奥运会提供10辆混合动力汽车。
据悉,现在中国的汽车厂小至力帆、双环、中兴、吉利;大到一汽、上汽以及部分合资企业;还包括长安、哈飞、奇瑞、比亚迪等无一不在宣传各自即将上市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到了明年,国内至少出现10款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明年会经过一个全面“萌芽”的阶段,部分新能源车会逐渐开始“露脸”。
准入证成新能源车壁垒
本月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即所有上路的新能源汽车都必须符合《规则》(简称)中的条件,并要通过专门成立的专家小组审查。不少专家指出,按现在国内汽车厂家的制造和研发水平来看,这道“门槛”必将挡住大批雄心勃勃的企业。
《规则》中规定,“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 专家指出,仅这一条,就会拦住了不少合资企业和中资企业,而且还会引来很多争议。
服务体系会制约发展
说起新能源车美好前景时,汽车人陈东林总是一脸不屑,中国搞新能源汽车还为时尚早,现在国内宣称的新能源车不仅技术达不到要求,而且硬件条件也不够。“由于市场认可度不高和使用的不便,使新能源汽车受到很大局限性。”
业内人士认为,一辆“全新”汽车上路以后,不仅要具备起码的使用要求,而且也必须有套完整的服务体系来支撑,否则都是纸上谈兵,而这点正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腿”。
本报记者 张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