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莫为油狂--不得不涨的油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14:12  车友报

  10月31日晚11时,国家发改委网站悄然挂出一则提高成品油价格的通知。

  通知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汽油和柴油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4元和0.46元。

  据了解,这是自今年1月国家下调成品油价格以后首次上调成品油价格。

  据统计,自2005年至今,国家已经先后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9次调整。其中,7次上调,2次下调,一吨油上调金额最高500元,下调金额最高220元。

  油价 不得不涨——国际油价过高,亚洲各国拟调整油价

  零点涨价  加油站未见深夜排长队

  “此次油价上涨的消息公布较晚,加油站也是在10月31日晚10时30分左右才接到上级更换新油价的通知。此次成品油价格上涨,较上一次油价上调相比,车友反应平淡了许多,油价上调前并没有出现深夜排长队加油的现象。10月31日加油站的销售情况与之前并无明显差异,这从加油站当天的销售记录就可以看出来。”北京市中国石化左家庄加油站站长毕兰芳告诉记者。

  据毕兰芳回忆,去年6月成品油价格上调之后,由于担心再涨价,在许多加油站门前曾出现车主集中抢购汽油的情况。“当时来加油的车辆已经排出了加油站,最多的时候车队已经排到了200米外三环辅路上。”记者了解到,去年涨价消息公布的当天,左家庄加油站日销售量曾一度突破90吨,比平时多销售了15吨。

  针对此次调价车友较为平静的反应,分析人士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情理之中的。新华社资深记者张毅认为:“国际油价的长期高企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认知,消费者对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环境日渐熟悉,加上近两年来油价已经做过数次调整,消费者心理承受能力无形中提高了许多。另外,前段时间国家对航空、运输等相关行业以及出租车等特殊群体实施了相应补贴等,都是‘消费者反应平静、平淡’的成因。”

  谈起油价上调,北京银建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说实在的,国际油价都这么高了,国内油价老不涨也不行啊,虽然油价涨了得多花油钱,但只要相应的补贴到位就行。”某报社编辑黄女士说:“油价上涨是大势所趋,谁拦也拦不住,作为私家车主,油费多了就更得考虑合理用车了,这样做对国家、对个人都有益。一年也就增加了几百元油费,还能承受。”

  水涨船高  国际油价逼涨国内油价

  国内油价上涨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国际油价的大幅攀升。上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创历史新高,达到了94美元/桶。而在此前,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2007年年初价格为58.32美元/桶,3月份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开始上涨,特别是近两个月加速上升,9月14日和10月29日分别突破了每桶80美元和90美元。11月2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扬,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2.44美元,终盘再创新高,收于每桶95.93美元。这个价格比起今年年初上涨了近40美元,涨幅超过80%。此间,国际油价虽然出现过小幅回落,但高位震荡的格局一直难以改观,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市场分析人士预言,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已不是一个“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一个“什么时候”的问题。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国际油价“高烧不退”?有观点认为,油价新高是短期因素结果,但一些业界专家却认为长期因素可能进一步拉高油价。

  大多数国际分析专家认为最近沸沸扬扬的国际事件同样是抬高原油“身价”的“刽子手”。土耳其政府希望寻求国会批准,允许军队越境进入石油生产设施相对集中的伊拉克北部地区,以此打击近段时期以来对土耳其军人和平民发动袭击、造成重大伤亡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如此一来,即使伊拉克北部在过去几年间相对平静,但不排除因土耳其军队进入而干扰正常石油供应甚至引发战端的可能。

  从土耳其与伊拉克的关系,到全球主要产油国所处中东地区的局势,一直是介于短期和长期之间波动油价的“罪魁祸首”。

  市场战略规划师穆尔认为,“只要中东有任何政治紧张关系升级,原油市场就会立刻受到影响。”据了解,中东局势牵扯多个方面和多个国家,沙特阿拉伯的安全状况是否稳定以及伊朗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是否构成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等等,始终是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

  另外,分析师们还注意到,美元汇率走低也为油价“高烧不退”作出了“贡献”。美元的贬值使得油价相对于持有欧元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而言变得更为“便宜”,这部分投资者大量买入原油期货交易合约,致使原油价格增长“势不可当”。

  同时,据专业机构推测,美国现有原油和汽油储备不足,将难以满足今年第四季度进入冬季以后的市场需求,因此大量买入是美国补足油库“亏空”的唯一手段。作为市场因素,这同样推动了高油价。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咨询机构PVM石油联合公司则认为,“炼油行业瓶颈”是推高油价的一个长期因素。

  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石油市场中期报告预测,全球原油产品需求平均每年增长2.2%或每日增加190万桶,在2012年将达到每日9580万桶。但是根据报告显示,产能却远远赶不上这一速度,供求紧张将日益加剧,长期影响国际原油价格。

  “面粉”价升  “馒头”价却变动少

  对于原油和成品油,业内一直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即未经加工炼制的原油为“面粉”,经过复杂的技术程序加工后生产出的汽油、柴油为“馒头”。在目前国际“面粉”价格屡次攀升的情况下,我国的“馒头”价却极少变动。

  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我国石油消费近50%依靠国外进口,国际油价的上涨使国内成品油炼制企业成本剧增,批零倒挂的局面令炼油厂长期承担着巨额亏损,一直处于“馒头卖不过面粉价”的状态。按每桶80美元计算,炼油企业每生产一吨成品油亏损1000元。因此,面对国际原油价格的惊人涨势,国内成品油价格陷入了不得不调整的境地。另外,既然由政府决定是否调价,那政府就不能仅从经济角度出发,社会舆论、社会稳定和弱势群体的利益都是慎重调价的前提。而选在11月1日这天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国家考虑了各行业的承受能力,如农业“三秋”已近尾声,农民对柴油的需求量减少等。

  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在这种形势下,适时、适度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是明智之举。

  亚洲各国  欲上调成品油价

  国际油价高位震荡逼迫中国国内上调成品油价格,那么,周边国家情况如何?日前,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推测,亚洲多国将上调燃油价格。该媒体指出,随着亚洲国家政府开始减少燃油补贴,亚洲消费者感到了油价急剧上涨带来的压力。11月1日,印度财政部长和石油部长共同讨论了油价上涨的具体问题。印度国内一些专家和政府官员都认为,对消费者而言,油价上涨将不可避免。

  马来西亚贸易部长拉斐达·阿齐兹日前在其国内透露,马来西亚也可能被迫提高油价。

  美方媒体推测,印度很可能是继中国后,第二个提高油价的国家。一位印度政府官员近日表示,“我们不想提高燃油价格,但是我们将不得不这样做。”

  油忧 供不应求——炼油企业赔本保供应

  上周二,深圳、广州等地区的读者致电本报,焦急地表示:“油价涨就涨吧,可千万别让大家加不上油呀。”近期,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短期内柴油油品供应紧张的状况让许多车友很是着急。

  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有许多沉重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原因。

  今年三季度以来,受9月份渔业休渔结束、“三秋”农忙等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需求大增。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无利可图的民营炼厂纷纷停产、工农业生产用油需求量增大等原因,国内柴油需求缺口不断加大。进入10月下旬以来,部分地区供需显得更为紧张。

  为保证供应,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不惜巨资从国外进口汽油、柴油,在炼油越多越亏损、民营炼厂纷纷减产或退出市场的局面下加紧生产,保证市场供应。

  局部地区短期供油紧张容易解决,但是有限的石油资源与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全球化的能源短缺,却是我们不得不长期面对的问题,中国石化有关人士表示。

  消费增长  导致“僧多粥少”局面

  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全球石油消费只增长了0.7%,但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速度却大大超出全球平均水平,增长了近6.7%。

  2007年上半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产量和消费量迅速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上半年中国生产原油9331万吨,同比增长1.7%;生产成品油9597.2万吨,同比增长7.2%。海关总署最近发布的数字显示,1至6月中国净进口原油7972万吨,同比增长13.4%。

  由此推算,上半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7303万吨,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0611.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8%和9.6%,再创历史新高。(表观消费量是指净进口量和产量的总和。在不考虑库存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反映社会需求量。)

  其中,重化工业投资和汽车保有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了石油实际需求的上升。数据显示,我国自1993年以来,汽车保有量每年以17%的速度在增长,2002年以来更是超过了20%,汽车业成为能源消耗大户。2006年,我国汽车石油需求量大增,汽油消费量约占汽油生产量的86%,汽车消费的柴油约占柴油生产量的24%。

  两大集团  “赔本”炼油 全力保供

  众所周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是我国成品油生产、供应的支柱。长期以来,国际油价高企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步履维艰,但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国家利益、社会责任高于一切,即便是“赔本赚吆喝”也要千方百计保证市场供应。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炼油确实存在亏损,而且随着炼油数量的增加和国内国际油价的差距加大,亏损的数额越来越大。据悉,中国石化集团燕化公司在2005年全年炼油板块亏损7.65亿元,2006年亏损17.98亿元,而今年1至9月份,燕化公司炼油板块的亏损已达到了21.6亿元。

  无利可图甚至亏损也直接导致了部分私营炼厂减产或停产。虽然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的炼厂在满负荷生产,但仍不能够完全满足需求。据悉,中国石化集团燕化公司在2005年生产汽油156.53万吨,生产柴油176.8万吨;2006年汽油产量增加至159.25万吨,生产柴油总量达到185.92万吨。今年1至9月份燕化分公司汽油产量已经达到108.9万吨,柴油生产量达到153.51万吨。

  据了解,为了缓解国内市场成品油供需紧张状况,中国石化先后于9月份组织进口6万吨汽油,于10月份组织进口9万吨柴油;同时,大幅调减成品油出口,从下半年开始已基本停止了汽柴油出口。据悉,仅仅第一批紧急进口6万吨汽油,中国石化就亏损了3000万元。

  成品油价的倒挂不仅导致私营炼厂的停产,而且还导致不法商贩对于油价上涨的预期提前囤积了部分油品,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国内油品供应紧张的情况。

  解忧 共渡难关——高油价时代提倡“节约型生活”

  一场深刻的变革迫在眉睫。能源短缺已成事实。我们正重新回到“贫油”的时代。出路何在?

  第一,政府不再“插手”成品油定价,让市场决定价格,让价格真正反映供需关系。

  第二,真实的价格才能传递正确的信号,促进向节约型社会的转变。

  第三,节约型社会离不开节约型产品,节约型产品离不开节约型消费。对消耗着大部分石油资源的汽车来讲,尤其重要。

  油价牵动  国内油品供求状况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由于炼油企业亏损,造成了部分炼厂特别是地方炼厂停产和半停产,严重影响成品油市场供应。近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出现油源偏紧、停供限供的现象,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保障市场供应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价格改革、促进能源资源节约的迫切需要。——摘自新华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目前,我国“原油加成本”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遵循了与国际石油市场接轨又保持国内油价相对稳定的基本原则,但必须看到,遵循上述原则意味着现行定价机制具有滞后性特征,无法真正及时反映国内供求状况。2005年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内,国内价格明显低于国际价格,而在国内价格水平明显偏低时,均出现了成品油资源相对紧张的问题。

  定价机制  彻底接轨大势所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目前,我国出现的油品供应紧张跟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油品供需关系有关,供得太慢或者需求量大增都会影响油品市场的供应环节。国内生产供应不上,以及市场的大量需求都会导致这种情况。

  从贸易进口的角度来说,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价格体制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炼油确实存在亏损,这方面有关部门都有数据。

  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只是一次简单的价格调整,并不是定价机制的接轨。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出台要等到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之日。低油价的时候出台新机制才不会引发社会的震荡。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大地:国际原油价格在60多美元的时候,国内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水平基本与国际油价持平。但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国际油价能够在较低价位上平稳运行。

  高油价下  学会“节约型”生活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高油价的状况需要由大家一起来消化,用油单位、交通运输业等都要分担一些高油价负担,包括出租车公司、消费者、出租车司机等,私家车主提倡少开一天车。好的传导机制,几个群体分担,有利于价格机制的理顺。这就需要大家节能降耗,少用。原来用一箱油只为去办一件事,现在考虑用一箱油“捎带脚儿”顺路办几件事,科学合理地用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大地:节约型消费不是被动节约,而是主动节约,是有着较高生活水平而又不浪费的消费模式,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支点。从住房、汽车、家电,到小日用品,都有很可观的节约型消费空间,必须着重优化消费结构,合理引导消费方式,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者选择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

  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很大,比如日欧每年人均4吨标油,美国达8吨以上,而中国不到1吨。人口占全球1/5的发达国家消费着全球2/3以上的能源。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能源资源高消费的模式。

  某杂志社编辑姜女士:“我开的是高尔,每天工作上下班大概是70公里的路程,一直加90号汽油,涨价之前每个月的油费大概是700元。按照油价上调前90号汽油每升4.59元,上调后每升4.99元计算,涨价后每月的油费是763元,比之前多了63元。假设未来一年中油价保持相对稳定不变,那么,一年油费大概多支出700元。其实,我只要一年少买件好衣服,少花点不该花的钱,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某公司业务主管张先生:“我开的是福美来,加93号汽油,百公里油耗在7升左右。由于工作关系,每天加上上下班来回大概要100公里的路程。之前每个月的油费大概是1500元,油价上涨后,我每个月大概要增加134元的支出,一年要多掏油费1600多元。我要努力工作,多挣钱,省的同时还要能挣。”

  某事业单位负责人张先生:“按照一般路程60公里计算,平均每个月会比原来多投入80元左右,一年下来大概1000元。负担重不重?很多烟民每个月烟钱还一百多元,一年下来也上千块。放弃一顿可吃可不吃的饭、一件可买可不买的奢侈品,这油钱也就省出来了。咱们开车人不也得分担石油资源紧缺的压力嘛。”

  如此看来,此次成品油价小幅上调,并未给车友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合理用车,节能减耗,每年1000元的支出也就不会太过于沉重了。

  另外,对于一些准车友,选择一些混合动力、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也是解决我国油品问题的一条出路。

  文 叶袁孙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