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南合作”或将重构车业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13:57  南方日报

  □乐国星  

  “上南合作”的最终模式,将对未来国有车企的整合难题起到迎刃而解的神奇作用。它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把标尺;是底线,也是终极目标。  

  明年7月,当我们回眸2007年汽车业时,车市丰收、新品迭出、价格跳水等都不再是年度汽车业的标记;而深深印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很有可能是“上南合作”的破冰之旅。

  今年7月,中国整体实力最强大、运营最具国际化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与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集团——南京汽车集团,终于在有关政府的推动下,“化干戈”向“为玉帛”的目标迈进。

  至此,两大汽车集团上演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具传奇色彩、最具深远意义的合作乃至重组并购的谈判。这一谈判结果,将不但溶化国有汽车集团整合的坚冰,还或将左右民营资本进军汽车行业——“外行造车”的命运走向。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政策及国家主管部门一直在鼓励国有汽车集团进行跨区域的重组兼并,从而解决汽车制造企业“小而散”的难题。据有关统计,中国目前拥有47家汽车制造商,而在美国仅有15家。

  这47家中绝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地方企业),国有资本处于主导作用。因此,整合的难度相当大。究其原因,这不但涉及地方政府的博弈,而且关系到重组兼并双方的自尊与情绪等面子问题——这在中国国情下尤为重要。

  如果说国有车企整合是一场攻坚战,那么这需要一个标本、一个模式、乃至一个活生生的参照,作为利益双方谈判的切入口。上汽与南汽的谈判一旦成就“上南合作”,这恰恰为不少僵持不下的攻坚谈判带来“及时雨”。

  因此,“上南合作”的最终模式,将对未来国有车企的整合难题起到迎刃而解的神奇作用。它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把标尺;是底线,也是终极目标。

  一旦国有车企整合难题破题,整个中国汽车业“散乱差“的局面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市场化程度将更具有活力。

  如此一来,“无形之手”将抬高汽车行业准入的门槛。而目前让外行资本“几多欢笑几多愁”的汽车制造核准制度,则有望类似手机行业那样“松绑”。上月,手机行业已经取消了生产核准制。

  当市场力量让“金箍棒”失去了意义,汽车准入制度将有望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

  当然,国有资本欲进入汽车产业仍将受到国资监管部门的严格控制,从而抑制一些地方政府乃至国企巨头的“汽车冲动”。

  民营资本只要符合“注册制”的底线规定,则可以“自由行”。毕竟市场残酷的竞争将令外来资本不敢“横冲直撞”。

  由此可见,今年7月启动的“上南合作”谈判,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不但影响到国有车企的整合进展,而且关系到汽车准入制度的改革,并最终将影响到中国汽车工业市场化活力的培育。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上南合作”大幕已经拉开,让我们期待即将铭刻于汽车工业里程碑中的历史性时刻。

  http://blog.sina.com.cn/legx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