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沈宁吾发表演讲,以下为实录:
沈宁吾:各位,早上好!很抱歉,因为我的讲稿提供得比较晚,没有翻译成英语。非常高兴再次来到中欧的讲坛。去年我讲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在全球供应当中的地位,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站在汽车工业协会掌握的一些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于我们国家连续几年进入到持续快速发展时形成的一些特点,包括产生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我讲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汽车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期的特点;第二,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第三,展望。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达一下当前我国汽车工业的特点:第一,连续几年以来,汽车数量保持快速增长,总体增幅在20%以上,轿车产量的增幅要高于中期平均,在30%左右。第二,在发改委及有关部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见到成效,应该说整体布局基本合理。第三,行业资本结构多元化,民营资本明显增加,民营企业的作用和地位正在得到加强。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高速增长,部分企业海外拓展的序幕也已经拉开,整车出口虽然遇到一些问题,但是由于有几个大企业的参与,所以整车出口的总体局势保持相对平稳。由于中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战略,中外合资企业在国内生产的汽车数量已经占据国内市场的50%以上,轿车高大70%以上。现在投放市场的车型多元化,但是居民的消费趋于合理,经济型轿车已经占据到消费市场的主体,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和整车同步发展。在零部件行业里面资本结构的变化更为显著,国有资本已经退居到次要地位。现在自主开发的能力正在提升,自主品牌汽车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我国汽车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这几年来虽然有点分散下降的其实,但是五大集团的产量集中度仍然保持在65%左右。行业总体效率保持合理水平,但是各大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差距很大。现在贸易摩擦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行业总体运行应该基本处在安全状态。针对我讲的这几个特点,下面我用一系列的数据和图表来表达。
这是到去年为止我国汽车行业的基本状况。现在总的生产企业有560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有80多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有130家。这个数字大家听起来可能觉得比较大,多年以来100多家的整车企业格局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集团化的趋势在增加。发动机油60余家,摩托车有4500余车。中国是理所当然的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今年的产量可能会超过2000万台。
总资产13500亿,销售收入15300亿,去年实现利润768亿人民币,出口281亿美元。现在我们国家汽车保有量728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3586万辆,千人拥有汽车量28辆左右。
这个图表明了五年以来汽车产量快速增长的特点。02年到06年,总量保持在22%左右,轿车的增量有37%。
这是五大汽车集团产量集中度,上海一汽都已经按照发改委产量政策的要求,他们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15%。
中外合资企业去年生产的整车占据了市场份额的52%,已经超过了一半。在第一、第二、第三位的是通用、大众和雷诺日产,这里把雷诺日产作为集团来统计。
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产量比例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三,就是中国有四分之三的产量是由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现在不是合资企业占了四分之一,从这个表上可以看出来大众仍然是遥遥领先,大众的市场份额占据了17.8%。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车型很多,但是经济型轿车现在已经占据了市场主体。2006年,在1.6L以下的轿车销量占到了63%,虽然高档轿车已经进入中国,但是高档轿车的比例非常低,3L以上的轿车只占到1%。今年1到9月份,1.6L以下的轿车还是占到60%。
这张图反映了我们汽车行业连续几年来利润的变化情况。利润最高点是2003年,2004年国家开始进行宏观经济调控,2005年调控见效,整个行业理顺下滑到低点。去年开始利润回升,今年的情况预计比去年会有所提高,会达到顶点。
这张表反映了主要整车企业集团的销售收入和他们实现利润情况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来,第一汽车制造集团以2000多亿的销售收入排在第一位,并且去年进入到世界500强的企业里面去了。但是2000多亿的销售收入一汽去年只有将近60亿的利润。我们看一下广州,广州是700多亿的销售收入,但是实现了将近70亿的利润,所以广州汽车工业公司的销售利润率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北京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北京的汽车工业公司销售利润率在几个集团里面表现是最差的,所以说北京现在应该说遇到一些问题,现代效应高发期已经过去了,应该说北京正面临着产业调整的过程。
这张图反应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左边是整车,右边是零部件。我们看到整车出口量增幅很高,去年达到了33万台,今年1到8月份,汽车出口已经到了35万台,已经超过去年。零部件的出口每年都是以将近30%左右的幅度在递增,去年零部件出口创下了115亿美元的高峰,并且实现了出口超过今后这样的指标。
这是去年我们统计局统计的4650家规模零部件企业的企业规模、企业性质、销售收入、利润的情况。这张表非常珍贵,到目前为止我能够提供2006年的表,2007年的数据现在已经拿不出来了,因为统计局有一定的变化,所以协会已经不能够获得我国生产企业经营效果的统计数据,对这张表进行统计分析以后可以看到我国零部件行业的一些深刻变化。
06年规模零部件企业比05年增长了5%,数量有所增长,这也反映我国汽车零部件在向上发展。第二,大型企业的数量仍然很少,只占到总量的1%。按照资本性质来划分,国有企业的数量只占3%,民企占到了45%,外商投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各占到12%。实现利润当中,国有企业只占0.5%,民企占了17%,外商独资占了21%,中外合资企业占了36%。从这个规模企业的分析当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中外合资企业的零部件企业在我们国家实现的效应是最好的。我记得有一次在06年年会上提了一个问题,既然中外自企业效益这么不好,为什么很多外商企业还想从参股变成控股,从控股变成独资。按照我们的推算,纯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参股成分,大概国有资本在规模企业中只占15%左右,所以国有资产的成分已经下降到了非常低。
行业面临的问题。问题很多,从我的感受当中举出了一下几条。一个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社会支撑功能还不健全,还不足以适应和满足正在向我们走来的汽车社会的需求。陈清泰先生最早提出来汽车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汽车社会不仅仅表现在汽车的数量和保有量,而且反映整个汽车消费过程当中的一个和谐的环境。
第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家注意到,这两年导致汽车制造厂商过度追求新品种的投放,新品种的投放虽然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生产和营销成本的增加,削弱了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最后这个成本还是会专家到用户的身上去。
市场的连续扩容、媒体的过度渲染,掩盖了企业管理中一些缺陷,激发了制造商的浮躁情绪,夸大了企业家的作用,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鼓励自主品牌已经到了时候,但是现在已经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倾向,要致力于企业创新机制的建立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使自主开发、自主品牌成为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在外企掌控汽车零部件关键总成的核心技术和总机车配件的垄断地位,这导致零部件面临边缘化的风险这个现实是存在的,但是化解边缘化的风险不是去主打外商的投资,改变对外开放的政策,而是要如何寻求把我们国家的零部件企业和现在全球进入到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进行一个重组。
当前汽车产业虽然总体运行安全,但出口汽车的自主知识产权纠纷和部分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无序出口竞争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反倾销起诉案例的增加。
出口虽然连年增长,但规模出口企业数量很少,出口企业仍然以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体。针对出口问题我有两个图标可以看一下,2006年出口企业规模统计,1亿美元以上出口额度的只有7家,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的只有6家,3000万到5000万美金也只有10家,大部分都是在300万到1000万美元和300万以下的出口企业,这样一个数量众多、出口规模偏低的格局不是我们今后所希望的今后维持稳定出口局面的良性循环系统。
出口企业资本结构,这个数据比较老一点,从2004年的出口情况和2005年的情况,2004年的出口是左边这个蓝的,看起来外商投资企业占到20%,中外合资企业也占到20%,到05年外商独资接近26%,中外合资占25%,仍然占据零部件企业的大头。
对我国今后汽车工业的发展展望。在国家宏观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期望汽车能够保持一个合理稳定的有利于市场成熟发展的速度,也就是说总体能够保持和国家GDP同步或者稍高一点的10%左右的增长速率。随着年产量的提升,这个10%也是相当可观的,我想今后能够长期维持10%也是一个问号,当然轿车会适当提高一点,在12%到15%左右。按照这样一个增速发展,我们保守预测一下,我国渴望在2012年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现在美国和日本的国内生产产量在1100万到1200万辆左右,我们在2012年应该说可以超过1000万辆。到2018年左右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现在是美国,年消费长期稳定在1700多万辆。
我们相信我国政府会加快职能转变,逐步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形成汽车社会需求的汽车适应体系。三天以前在重庆参加一个离合器峰会的会议,参会的80余家企业要联名上诉,抗议国家不公正待遇。有一个部委授权一个摩擦片的检测所,要对装有摩擦片的制动器和离合器总成进行认证和发放许可证。这个问题放下来的话对汽车也要发放许可证,因为汽车也有摩擦片。
企业重组兼并加快,进一步做强大。我们有一个美好愿望,在今后5年内能形成有八大集团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团出现,能够出现三到五家整车企业和一家零部件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现在我们只有一家进入500强,零部件根本没有门,差距很大。
自主开发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部分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在用户心目当中形成质量优越、价格合理的首选品牌。
汽车产品出口应该是规范有序,出口效益会明显提高,大型企业能够形成稳定的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体系。最近我们发改委和商务部致力于扶植出口体系的形成,确定了第一批八家、第二批四家国家的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基地,也确定了160多家出口企业。
汽车零部件企业会加快重组整合,形成实力和规模,真正让中国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和采购基地。
谢谢大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