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邢文军:中国汽车品牌进入欧美的诱惑与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12:20  新浪汽车

  《中国汽车要闻》主编邢文军在第二天的论坛上发表演讲,以下为实录:

  邢文军:首先我要纠正一下,其实我不是在纽约达顿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我只是在那边上课而已。有关我们公司的介绍我就不讲了,因为刚才会议的主持已经讲了,我们是出版《中国汽车要闻》这份杂志的。我们公司正如主持人所讲的,是我在94年成立的,当时《中国汽车要闻》的汽车要闻缩写是CBU,其实CBU在汽车行业当中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叫做完成制成的单位产品,我想这也证明了我们和汽车行业的内在联系和缘份。我推出《中国汽车要闻》以后,汽车在中国就被看成是轿车,所以我们的杂志就变成了轿车媒体。

  在这里我要祝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因为这已经是中欧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了。我觉得在中国有两个非常顶尖的大型会议,一个是这次会议,再一个就是我们《中国汽车要闻》从96年开始举行的年会。这两个行业会议的最大特点就是我们汇集了来自于跨国公司以及中国本土整车厂和供应商的知名演讲人和嘉宾,所以我们能够了解在这个行业当中发展的情况、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如果大家对中国汽车市场真的很感兴趣的话,大家一定不要错过这两个会议,一个是中欧召开的这次论坛,再一个就是《中国汽车要闻》召开的汽车工业国际研讨会。

  下面给大家讲讲所谓诱惑,在这里我没有用机遇这个词,而是用诱惑。我解的中国品牌今后发展并且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还是很好的,我在这里讲的包括已经比较发达的欧美市场。但是我现在感觉如果说要搞出口的话,挑战是大于机遇的。

  这张幻灯片给大家展示的是有哪些汽车企业正在把目光方向欧洲,这张显示的是在北美市场上试图有所作为的中国整车厂,这张幻灯片上既有中国的整车厂,也有他们在北美市场上合作开拓市场的伙伴企业。在这里我想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伙伴,其中一家就是HSO。

  HSO是华晨金杯的合作伙伴,把中华的品牌要努力打入欧洲市场。在去年年底我们听到了一则好消息,这不仅在中国,而且是在全球,就是华晨金杯和HSO签定了一个协议,向欧洲市场出口15万辆轿车,包括去德国、法国得欧洲市场。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协议,所以后来央视采访金杯的老总,并把它看作是中国轿车行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可以说深入了欧洲汽车产业的心脏。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后来在ADSE的碰撞测试当中,中华轿车没有能够通过测试。

  刚才这个只不过是给大家展示一个中国整车厂试图进军欧美的这样一个例子,其实当去年他们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中国汽车要闻》写了一则评论,评论的标题就叫做“现在庆祝还为时过早”。还有是欧洲市场除了安全性合规标准以外,我们作为一个行业的观察家,除了在出口方面有安全和排放标准限制以外还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说行人保护、车辆使用寿命周期之后的管理等等,所有这些技术的挑战和障碍,我想无论是华晨金杯还是其它雄心勃勃的中国整车厂,他们都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所以说现在华晨金杯的选择也非常明确,只有重新调整他们的设计,才能够满足欧洲市场的这些标准。

  再来看北美,中国整车厂是如何进军北美的。我们都听说过了梦幻汽车,布鲁克林同奇瑞合作,要把奇瑞出口到北美去,但是最终这个项目没有成功。布鲁克林可以说大力鼓吹中国轿车出口北美市场的前景,但是他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现在布鲁克林还在做另外一个项目,主要是做电动汽车,是和两家公司合作搞这个项目,但是这两个公司是哪两家没有公布。

  另外一个是CHAMCO汽车,他们已经准备好在2008年在美国市场上出售中国生产制造的SUV和皮卡,如果根据Pollack先生的预测发展的话,今年晚些时候中国汽车就可以向墨西哥出口了。

  还有一家是中国汽车,这个大家可能听说不多,最开始是David Shelburg倡导的,这个公司两年前同吉利合作,但是后来吉利决定到底特律去,所以取消了和他们的合作关系。现在同华晨金杯、长城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以帮助中国公司完成相关的美国市场法律合规工作。中国汽车要建立一个CM(中国汽车),他们要仿效通用汽车,其实通用汽车也是把别克、雪佛兰等等几个大的品牌整合起来的大的公司,中国汽车公司也试图把几家整车厂整合起来。他们所做的是把美国整个市场分成四大区域,也就是说,在中国的这些轿车还没有进入市场之前,他们就先在美国市场上搭好销售网络。

  还有一个是Miles先生所拥有的Miles汽车集团,Miles从天津青原进口轿车。

  我们还听说过吧,Tiger汽车和长安汽车合作,他们要在的德州建厂组装皮卡和轻卡,我想它们的核心就是越野车整车市场。

  中国整车厂要进入国外市场挑战有那些呢?考虑到欧美这两个市场,的确诱惑是很大的。刚才我讲到安全和碰撞的标准都是技术的壁垒,但是真正要克服这些壁垒其实并不那么难。但是如果要进入这一市场的话,它们就必须满足欧盟标准,还要满足美国环保局、公共安全局、交通部等等各个监管机构的标准。中国的整车厂的确还面临一些新的技术壁垒,比如说欧洲的行人保护标准,还有车辆寿命结束以后的回收标准等等。此外,考虑到贸易的大量顺差,所以导致了一些政治上的壁垒和因素。

  为了满足这些市场的技术标准,成本是非常高的,大部分的中国整车厂都依赖它们当地市场的伙伴来帮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但是成本会很高,可能要高大数十亿计美元,特别是欧美两个市场都要满足的话。

  ADAC的碰撞测试,那些公司测试出来的结果是非常负面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碰撞测试的时间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在后面呢?这个当然是有争议的。华晨中华之所以没有通过测试是什么原因呢?

  还有一个是所谓的价值主张问题,假如中国公司要出售中国汽车的话,那么中国汽车有什么卖点?有没有可能中国汽车卖的比韩国车便宜,或者是保值期比韩国汽车的保值期还要长?

  还有品牌和市场的障碍。对于北美市场来说很简单,二手车的价格大概要8000美元,有的人愿意在北美市场买一辆中国产的新车而不愿意买一辆二手车,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经验教训,但是未来还有更多的经验教训等着我们,包括在这里列出来的一些问题。

  有没有机遇呢?当然也是有机遇的,其中一个机遇比如说就是性价比。大家都知道,不管是欧洲人还是美国人都知道,中国进口车的成本比美国生产的车要低20%左右。

  再看一下合作公司之间说话的语气,也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在一定的投资情况下,未来五年到十年,中国的整车厂会在欧洲以及北美占到5%左右的市场。

  最后我想说一下,2008年1月的底特律汽车展上将有五个中国展商,四个是OEM,一个是设计公司,我想一定会引起北美市场的强烈反应。

  谢谢!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