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论坛第一主题三位演讲者答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14:10  新浪汽车

  主持人:刚才三位演讲者都给我们进行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下面有15分钟时间,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需要向三位演讲者提问的话,请大家举手。

  秦文君:陈主任已经在这个会议上连续做过几次发言,也在我们研讨会上做过讲演,今天王洛林教授也讲了宏观的调控思路。你们指出的问题,尤其是陈主任指出的问题,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怎么样来管理。我也想听一下Winried Vahland先生对于一个企业在欧洲和在全球运营,政府怎么样从政策的导向支持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就这个角度,请三位嘉宾谈一下自己的意见。

  陈清泰: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特殊情况,因为2000年之前,中国对居民汽车消费采取抑制的政策,到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必须要扩大内需,这样就开始放宽了居民汽车消费的政策。因此,在短时间之内,等于汽车政策是一个很大的转弯。所以中国汽车大众消费到2000年,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出现的是爆发式的增长。这种增长是政府所始料不及的,在这个时候,同时又面对着加入WTO的很多挑战,因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进行调控,而这个调控大多数是针对汽车产业自身的,大多数是针对汽车产业投资的,大多数是针对加入WTO之后所面临着的一种短期适应性的政策。因此,中国政府没有一个时间让政府从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角度对于未来汽车大量发展之后做一个顶层的政策设计,这就出现了眼前我今天所描述的有很多政策不配套、政策之间相互矛盾、政策和政策目标不一致等等这些问题。我想在入世过渡期已经顺利渡过之后,政府政策的重点应该实现转移,也就是说由更加关注在微观领域上的投资、产品等等,要逐渐转向未来汽车社会可能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个转变能做得好的话,那么对未来汽车企业的发展,汽车消费者所面对的环境都会有所改善。

  Winried Vahland:我讲一些我的看法。我们看一下我们所在的这个行业,大家会觉得少做比多做好,尤其是制定政策方面,如果把这个行业放手的话可能更好,这是我的一个总的大体的看法。大家再看一下我们中国现在的情况,47个汽车生产商实在是太多了,这和中国目前的政策也不符合,所以中国政府也希望汽车行业有个整合,我觉得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我觉得这个政策应该加速执行。另外,关于节能方面的政策也非常的重要,比如说柴油现在在有些城市还是不允许,我觉得这方面的政策还需要加强。在欧洲,在税以及燃油排放等等方面设定一些标准进行一些控制,我觉得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调节可能更好。包括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限制,等等这些方面我觉得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可能更好。

  张维炯:王洛林先生,刚才您讲了四点,第五点没讲,我想问一下您想讲的第五点是什么。您讲的五点那么大的趋势,对我们汽车行业来说有什么影响。谢谢!

  王洛林:第五点就是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问题,提纲里面有,我就不再重复了。有关未来的趋势,刚才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讲,根据现在一般经济预测机构的预测,认为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达到了高峰,明年上半年或者最迟明年下半年,经济将温和的向下走,增长率还是比较高,但是不会像今年这样高。因为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到明年也会发生一定的作用,再加上明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对于中国的出口部像今年这样有利,所以明年整个中国经济是一个温和的向下走的趋势。至于奥运以后会不会出现经济大幅度下降,我估计也不会。因为目前带动中国经济这样高速增长的因素不仅仅是奥运一个因素,所以今后两年到三年中国经济可能还会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但是增长率没有现在那样高。

  至于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我没有专门的研究,我想至少今年和明年汽车产业销售的形势还会是比较好的,有三个原因:第一,中国经济温和下降,短时间不会对某一些产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其次,中国现在消费需求正在增长,特别是很多居民通过炒股票,收入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这样一种财富效应也刺激他们去买汽车、买房子。我两个月以前到一个中等城市,出租汽车司机跟我讲,他说他三个月炒股票就赚了50万,就可以买两辆汽车了,所以在一定时间内,这个对于汽车的销售也是会有好处的。至于国际汽车市场怎么样这个我没有研究,很抱歉。

  提问: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Vahland博士,我的问题是,您在对本地的OEM工作上有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Winried Vahland:国际这些大的公司在中国投资了很多,过去这么多年一共投资了18亿,包括工厂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发展的,一下要达到国际标准是不可能的。我害怕的是,这么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他们必须要适应中国的文化,如果中国要到国际市场上去的话肯定要适应国际的文化。所以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就是,中国的一些制造商如果他们想要非常成功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有国际水准的管理,包括语言、管理学等等,中欧就是非常好的获得这些知识的地方。还包括国际经理人,所以可能不止一种文化,可能会有很多种文化。比如欧洲那么多国家有很多种文化,如果你要去欧洲的话,你要了解欧洲这些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法律。我想中国品牌以后也会和国际品牌一样成功。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要问Winried Vahland,上个礼拜VDA中国说,75%的德国在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不合格,达不到A标准,请问大众如何平衡最大程度的零部件国产化和中国本土的零部件商产品不合格这两个矛盾。

  Winried Vahland:我们有700多个供应商,如果不算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话我们在中国的雇员一共有30万,要讲到质量的话就要讲到整个质量的一条链的问题。我们的经销商数字很快就会增加到1000个,这也就意味这我们要给他们增加大量的培训。我们作为一个生产商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本地化,在很多部件上甚至是大的部件上已经有了30%到40%是本地化的水平,所以在零部件方面我们也要把我们的技术带到中国来。很多人讲技术就是我们的竞争力,我们不应该把这些技术带到中国来,但是我们觉得必须把这些技术引到中国来,并且在这里生产。当然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我们还和我们的供应商共同合作,我们有两个合资企业确保量,而且在不断扩大量、扩大规模,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到我们的两个合资企业来看一下,但是在供应链方面也是在不断整合的。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