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洛林: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14:00  新浪汽车
王洛林: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王洛林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王洛林教授做主题发言,以下为实录:

  感谢论坛主持人给我这么一个发言的机会,我今天讲的题目和汽车产业没有很直接的感到,但是希望大家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有兴趣。

  大家都知道,最近五年来,中国的经济保持了平稳的、较快的发展,从2003年到2006年,GDP平均以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去年,增长了11.1%,今年前三个季度增长11.5%。尤其可喜的现象就是,我们的消费需求长时间没有明显的增长,最近这两年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有所增长。但是尽管近五年来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人民代表大会闭幕的时候接见记者讲了这样一段话,“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我想温总理之所以充满了忧患,是因为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问题得到了一些解决,有些问题还在积累,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的话,我们的经济就难以持续的快速发展。

  下面我就以下几个和当前经济形势有直接关系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第一,经济运行从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首先说明一下,偏快这个名词是中国先提出来的,我作为一个学经济的看法我觉得就是过热,但是现在中央政府说是偏快,我也按照偏快这个名词来讲。

  这五年中间,我们的国民经济有三次出现了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而且有两次偏快间隔的时间很短,宏观调控的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避免了严重的过热,但是导致经济一再出现的偏快因素依然存在。比方说去年就讲投资增长过快、外贸顺差过大、银行贷款过多,今年还是这三个问题,四天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开会讲的也还是这三个问题,而且除了这三个问题以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这两次经济增长偏快距离非常短,去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偏快,于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比较严厉的行政措施,总算使经济没有走向全面的过热。可是到了今年上半年,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并没有放松,而经济增长的比去年更快。到今年年中,再次出现了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而且这次风险比去年还要严重一些。这样一个情况就说明,我们宏观调控的措施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也说明我们的经济出现了很多新切断、新问题,值得深入的去研究。

  第二,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今年以来,大家都知道的通货膨胀率一个月比一个月高,过去五年,中国经济有一个好现象,就是高增长、低通货膨胀,但是今年这一情况被打破了,通货膨胀率一个月比一个月高。但是对于今年的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和预期。一种看法认为今年的物价上涨是猪肉以及其他一些食品价格上涨所引起的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它不会导致全面的通货膨胀,一旦食品价格降下来,问题就解决了。这种看法的理由是,因为中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业消费品是供过于求的,而这些工业消费品不大可能价格全面上涨。但是另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最近几年来,由于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越来越严重,由于原材料价格,无论是国内的原材料价格还是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也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包括我们的农民工,他的实际收入也在提高,因此中国的经济已经在好几个方面都积累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样一种压力必然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只是对通货膨胀起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即使食品价格采取一些措施稳定下来了,但是通货膨胀也会找到其他的途径表现出来。

  我个人比较赞成第二种看法。我认为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的工业消费品现在还供过于求,因此短时间内中国的物价不至于全面的大幅度上涨,但是只要经济保持目前这样一种超高速度的增长,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再也不可能恢复到去年、前年那样一种长期低于3%的低通货膨胀率,再也不可能回复到这样的情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始终会超过3%、4%,甚至5%。尽管这样一种通货膨胀率也不算很严重,但是应该承认它,承认它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我个人认为,从目前的经济增长状况来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只要把这种现象当作一种正常的现象,才能够制定正确的政策。所以当前应该下决心加大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力度,我个人认为现在银行利息增加得太慢,还应该增加的幅度更大一些。当然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谢国忠,他现在在上海,他最近写一篇文章,说中国银行利息现在应该加0.27个百分点,他说加30个百分点都可以。我没有计算过这样增加行不行,但是我认为目前利息增加的太慢,安全没有解决银行的负利率的问题。如果不下决心的话,全面通货膨胀的风险还会进一步加大。

  可是在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防止全面通货膨胀的同时,应该坚持进行价格改革。我们的物价现在有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格没有放开,还是政府硬性控制的,而生产要素价格长期保持低水平,是我们一系列经济问题的根源。很遗憾的是,前两三年,当通货膨胀率很低的时候,我们没有抓紧这个机会及时提高生产要素的价格,比方说油的价格、电的价格等等,而现在通货膨胀比较厉害了,政府也不敢再去提高了。今年发改委已经几次申明,年底以前不再出台政府性的调价。我看了以后心里感觉很遗憾,我觉得我们物价改革进行得越快越早越好,看能不能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措施,既能够控制通货膨胀,又能够逐步调整要素的价格。

  第三,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和金融风险。

  资产价格的膨胀和通货膨胀是今年经济新出现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背景都是流动性过剩,而且在互相发生影响,特别是通货膨胀所造成的银行的负利率和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会推动社会资金越来越多的转向股市和房地产,从而造成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而资产价格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率的不断提高二者的并存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因为它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相对于通货膨胀来说,人们对于资产价格膨胀的危害性是缺乏警惕的,因为资产价格膨胀在一段时期以内不至于直接导致物价的上涨,而股价、房价的大幅度上涨所带来的财富效应甚至还会刺激消费的增长。而我们的统计部门也从来不计算资产价格的数据,我问过统计局的局长,他说他们不计算这个,大概也比较不容易计算。所以目前的状况在这一点上,有一点类似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那个时候日本也很少人为股市和房市的畸形繁荣担忧,大家都是一片乐观的情绪,现在中国也很少人公开讲对于股市和房市的担忧。而实际上资产价格的膨胀已经不限于股票和房地产,现在什么都拿来炒,炒绘画、炒文物、炒邮票、炒石头、炒兰花、炒茶叶。有一个日本朋友问我,他说你们中国现在开始炒画没?我说开始了,他说很危险,我们日本泡沫经济也是从炒画开始的。所以我很担心,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会导致严重的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微机,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有1.4亿的股民,而且以每天30万的数字在增长,

  第四,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并存。

  目前中国两种失衡同时存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对于这一点已经没有什么分歧,从决策部门到经济学界都同意这样一个看法。但是,这两种失衡目前应该侧重调控哪一种失衡?就是宏观调控的目标目前应该侧重在对外失衡,也就是说外贸顺差大、国际收支顺差大,还是应该侧重在内部失衡,也就是储蓄、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对于侧重点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看法认为应该侧重先解决外部失衡,这样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减少中国的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也缓解一些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的压力。

  我赞成对外部的失衡要重视,中国原来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的战略应该调整,应该采取措施缩减对外贸易的顺差,应该加快一些调整中国的汇率。但是我认为内部失衡才是根本性的问题,内部失衡解决了外部失衡的出现,所以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侧重于调控内部的失衡。而且我认为目前储蓄和消费的不平衡的原因在于组成我们储蓄的三个部分: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增加的最快,企业储蓄也有所增加,居民储蓄从绝对量在增加,从相对比重来讲是下降的。这样一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是导致我们内部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又和一部分大企业的垄断地位以及地方政府掌握过大的资源分配权力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调整储蓄消费不平衡的状况需要调整投资结构发挥财政政策在提高国内消费里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大改革垄断企业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

  今天本打算讲五个问题,主席提醒到20分钟快要到了,所以第五个问题就不讲了。

  我刚才列举了当前经济形势所存在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这些问题没有包括中国经济存在的全部问题,同时我也没有全面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主要是讲问题。我之所以着重讲问题,是因为我想强调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有一位经济学家说,“中国现在存在着很多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对于风险本身缺乏足够的警惕。”

  谢谢大家!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