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3日,我们一家去了一趟包头,到包头博物馆看了阴山岩画和唐卡,到乌梁素海问候了迁徙的鸟,还到库布其沙漠边儿上的响沙湾探了探“大漠”的风光。回到家中,反复欣赏所拍的照片,旅途中有趣和新奇的情景不断在脑海中浮现。
(一)、包头人
据说“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包头应该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可是包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个重工业城市,即便是现在这个自称为旅游城市的地方,它的主要大街的名字还是硬邦邦的“钢铁大街”或“建设路”,一点诗意也没有。也许是受到远古猎人的遗风和现代工业化的双重影响,这里的人们显得与其他地方的人有一点点的不一样。身为一个外地的游客,我不免要向当地人问路。当我问某一个地方在哪里时,包头市的居民会对我说向某某方向走,过5个红绿灯路口就是。如果你认为小心翼翼地驾车通过5个红绿灯路口,你要去的那个地方就会神奇地出现在你的眼前,那你就太天真了。包头人用红绿灯路口数表示距离,就如同印第安人用扔一个石头之距离的倍数来表示远近一样,仅仅是个大概的概念。当我发现这一点后,我改变了问路的方法。再问路时,我会先拿出地图问当地人,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地图的上什么地方?令人惊讶的是,包头人大部分不会看地图!这是真的,我曾向我所下榻的酒店的司机问去恩格贝的路,结果该司机宁可将我拽上他的中巴给我画了张草图,也不愿意看一眼我出示的内蒙古交通地图。包头人对自己的城市也非常不熟悉,我们问阿尔丁生态园(一个很大的吃饭的地方)在哪里?结果所有人都把我们引到阿尔丁植物园。新落成的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也没有几个人知道,我们已经到了博物馆的斜对面,一个当地的中学女生才指着博物馆的建筑,用不太肯定的语气说,“那也许就是你们所说的博物馆吧?”
(二)、包头博物馆
包头博物馆有两个展馆是我们最想看的,一个是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馆,另一个是藏传佛教唐卡艺术陈列馆。岩画陈列馆收藏了来自阿拉善等三个不同地区的岩画,分三个部分展示,每个部分都有巨幅灯箱映出岩画的所在地的地貌。专家们说岩画是古代猎牧人留在石头上的史书。我觉得岩画有点像古人的博客。有的石头上的岩画包括不同时期的图画,看上去是后来人看到前人图画,心有所感,加上了自己的作品,就如同当代网虫在论坛里跟帖,只不过“主帖”与“跟帖”相隔千百年。
藏传佛教唐卡艺术陈列馆陈列了52幅唐卡。之所以强调52这个数字是因为为我们讲解的工作人员是逐幅讲解的,一幅也没有省略!展品分为“佛像部”、“菩萨与佛母部”、“金刚部”、“护法神部”、“祖师部”、“戒坛与佛塔部”。最令人感叹的是,这些珍品大都来自废品收购站。当初废品收购站收到一批“奇特”的东西,由于不知道按什么标准定收购价,于是请示上级。上级觉得似乎是文物,于是又请教文物局,文物局局认为属于文物的可能性是有的,于是就按3分、6分、9分等不同的价格将这些唐卡收买下来供进一步鉴定。于是,才有了现在的这一切。
参观上述两个展馆用了两个多小时。博物馆内还有其他几个展馆,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参观了。我们还要到距包头市100多公里的乌梁素海去为将要南迁的候鸟送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