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环之绿色:新能源车震撼亮相杭州车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15:41  新浪汽车

  绿色,象征环保。在能源日益匮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节能环保成为今年我国汽车工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为了寻找更为节能环保的车型,各大厂商也开始纷纷将目光投向以柴油、混合动力、生物柴油、天然气等新能源为主的节能环保车型的制造。而本次车展,在新能源汽车开发方面走在前沿的汽车厂商也带来了其经典力作。环保风,就此来临!

  世界上第一款铁动力电池ET-POWER的纯电动车——F3e

图为
图为比亚迪F3e

  比亚迪F3e是搭载世界上第一款铁动力电池ET-POWER的纯电动车,早在去年北京车展时就在国内首次亮相过,而此次比亚迪又将这款车带到了杭州车展的现场,足见比亚迪汽车公司对杭州车展的重视。

  在国内,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就出现过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但因技术难题,一直没有实现商业化,而比亚迪的出现则打破了技术尴尬。据了解,F3e纯电动车一次性续航能力达到300公里,最高时速150公里/小时,在性能上与普通汽车具有可比性,在起步加速方面,甚至还要优于汽油版的F3轿车。另外,充电70%只要10分钟。虽然目前还没公布价格,但比亚迪方曾表示,该车进行大规模生产时,价格可以控制在15万元左右,远远低于目前的混合动力车的价格。目前比亚迪正在加速纯电动汽车F3e的商业化步伐,计划在3年内上市。

  世界上首款全时四驱混合动力豪华轿车——LS600hL

图为
图为雷克萨斯LS600hL

  从雷克萨斯杭州经销商处了解到,首度在杭州车展亮相的雷克萨斯今年将携其巅峰之作——全球首款全时四驱混合动力豪华车LS600hL参加杭州车展,并于10月18日上午10:00在现场举行浙江地区新车首发仪式。

  据了解,售价为159.8万元的LS600HL搭载着当今汽车行业最先进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以世界首款完全V8混合动力系统和全轮驱动为特色。雷克萨斯LS600hL能瞬间发力,加速表现完全可以与V12排量车型相媲美。LS600hL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最大混合输出功率为327千瓦,可以使LS600hL仅在6.4秒内毫不费力地完成0~100公里/小时加速,而与LS600hL的大功率相伴随的是9.3升/100公里的低油耗,符合全球最严苛的排放标准

  据悉,届时新车发布会上,还将举行环保服装秀,并邀请业内人士进行现场评鉴。

  世界上首款油电混合动力的SUV车型—— RX400h

图为
图为RX400h

  混合动力车一贯给人以重省油、轻动力的印象,RX400h作为世界上首款油电混合动力的SUV车型,却凭着272匹的强大马力以及7.6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彻底颠覆了这一传言。

  RX400h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包括3.3升的V6发动机、前电动机和后电动机,采用288伏直流镍氢电池组,输出的电流通过升压变压器提升为650伏直流电,然后经过反用换流器将其转换为650伏交流电,再将经过升压后的电流输送给前置的123千瓦电动机,这台电动机的最高转速可达每分钟1.24万转。

  RX400h混合动力技术提升了车辆在低速或走走停停的行驶条件下的动态表现。前电动机的峰值扭矩输出范围从0到1500转/分钟,这使得RX400h在中低速状态下具备了更强的动力和更迅捷的反应,在最常用的50~80公里/小时速度段中,让躲闪、超车和再加速等机动动作变得易如反掌。此外,当RX400h处于滑行或刹车状态时,电动机就会发挥发电机的功能,将可能被转化为热能而丧失掉的动能转化为可用的电流并充入电池组。

  世界上首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Prius

图为
图为PRIUS普锐斯

  世界首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就是一汽丰田的PRIUS普锐斯,这款车也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第一款在日本以外地区现地生产的车型。

  它的核心是TOYOTA第二代油电混合动力系统THSII。这是TOYOTA经过30多年的努力,研究、开发出来的最先进的技术。它进化了混合能源管理控制系统,提高了燃油效率。不但达到了远远低于传统汽车的油耗水平,而且实现了世界高水平的低尾气排放,使其成为领导新时代潮流的混合动力轿车的典范。

  在国外的省油排行榜上,普锐斯也是稳坐冠军宝座,虽然实际油耗保持在6升/百公里的水平上,但对于一款20万元左右、1.5升的三厢轿车来说,已经算是很出色了。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