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听说《反垄断法》已经通过,将于明年8月1日正式实施。但这个法规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总觉得太远。一位同行告诉我:“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手机通话费、汽油费以及过路过桥费那么多那么贵吗?都是垄断闹的。”这么想想,似乎中国社会已经很开放开明了,但仍旧在各个角落存在着垄断的痕迹,垄断使我们在生活逐渐变化的同时也常常心绪难平。
我是做汽车媒体的,很自然会关注汽车行业对垄断和反垄断的反应,然而最近看了一些报道,说《反垄断法》的实施可能会导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变革,这个办法可能导致的变革,会引发各地经销商的强烈反应,因为这个办法的实施尽管维护了汽车销售行业规范的服务,但却更多地引发了汽车合资企业中外方关于进口和本土化生产品牌该在谁的专卖店销售的争夺。更重要的是,很多经销商对厂商以品牌管理为由抬高门槛,加大品牌专卖的准入难度的做法怨愤难平,经常会听到经销商抱怨随便建一个店就需要上千平米,投资几千万,产品销售好还不错,如果产品销售不利,则巨额投入难以收回。据说有很多经销商都效益平平,甚至亏损,武汉的媒体报道说,当地80%的经销商都亏损。
但他们亏损,和我们这些小车主有什么关系?这是典型的黑猫理论,所谓“老公在单位被领导批评,回家骂老婆,老婆拿孩子出气,孩子只好踢家里那只黑猫”,我们这些小车主在整个汽车销售和用车环节中就充当了这只黑猫的角色。厂商压榨经销商,经销商反过来盘剥消费者。曾经有报道说一位奔驰车主买车花了63万,修车时经销商开出52万的修理费,越是高档车费用越离谱。
在买车用车环节,普通的消费者永远都是弱势群体,永远处于信息不对称环节,经销商掌握的维修保养知识比一般车主更丰富,他们永远愿意把问题说得很严重,让你把能换的零件都换了,能做的保养都做了,自然费用也就水涨船高。
于是,对于老车主来说,一旦车辆过了免费的保养期,他们就离开4S店,宁愿选择路边店,但说实话,除了费用低廉,没有一点让人满意。
这所有的霸王行为都来自于整个汽车行业各个环节的垄断,最终买单的都是消费者,我们能做的似乎只有意气用事,不买车不用车,别无办法。如今问题的解决似乎就寄托在这个《反垄断法》能够遏制和清洗掉汽车流通和售后市场的垄断和霸王行为。
“买车不加价,修车不坑人”。这似乎就算是我们期待《反垄断法》实施的原因了。(本刊评论员 赵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