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上海生产基地打造更高端的产品,进而提升吉利的产品形象以及市场表现,成为李书福的目标所在。这样一来,李书福收权华普汽车的念头也日益强烈
别了徐刚。
吉利集团在公告中称,从9月1日开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控股)执行董事徐刚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同时不再担任上海华普汽车董事长和吉利集团副总裁职务。这意味着,在吉利的核心管理团队中,徐刚的位置已不复存在。
但根据徐刚与吉利控股签订的新协议,徐刚仍将为吉利控股服务3年,每年获得1万港元的董事薪酬。同时,徐刚还将拥有认购吉利2300万股的权力。
自2006年10月起,关于徐刚将离开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华普汽车)的消息便已在业内流传,而关于此次人事变动,业内的人士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华普汽车经营业绩欠佳。华普汽车是吉利控股的子公司。
徐刚在电话中对《财经时报》记者表示:“一切以吉利控股发布的公告为准。”对于其在吉利职业生涯的结束,他选择了沉默。
早有预兆
徐刚的离开早有预兆。
在2006年10月,就有媒体对徐刚的职位调动进行过相关披露。2007年3月份,随着刘金良就任上海华普汽车总经理,该公司的的人事变动再次成为业界争相报道的焦点。
吉利新闻发言人曾对各种传言进行澄清,表示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事调整,早已成为吉利控股集团人事工作的制度化安排,是企业干部轮岗制度的具体体现。“董事长要相对超脱,从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考虑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上来,集中到董事会对企业的年中、年度经营管理决策上来;而经管会负责人、总经理则负责董事会决议的具体实施和经营管理项目的决策,全面负责从研发、制造到销售诸多环节的推进、执行和落实。”在吉利控股的网站上,仍可找到这样的字句。
然而徐刚的离去,恐怕并非如此简单。
据业内人士称,在徐刚的领导下,华普汽车并未取得骄人的业绩,但他在华普汽车临危之时受命,将华普汽车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于华普汽车而言,徐刚扮演了救人的角色,尽管他没有使这个病人更加强大。但如果没有徐刚,华普汽车可能已经不复存在。”该人士说。
因此,在华普汽车员工的心目中,用“光辉”二字形容徐刚的形象并不夸张。“在华普汽车,徐总堪称一位教父式的人物”,一位华普汽车的前员工向记者透露。
而与此同时,随着上海成为英伦帝华项目的选址所在,华普汽车对吉利集团的重要性已经今非昔比。通过吉利在上海的生产基地打造更高端的产品,进而提升吉利的产品形象以及市场表现,成为李书福的目标所在。这样一来,李书福收权华普汽车的念头也日益强烈。
“本质上,这是一起民营资本家与职业经理人的矛盾呈现”,消息人士称。
遭遇瓶颈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型车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李书福开始率领吉利挺进中级车领域。金刚、远景等车型的相继推出,成为吉利试水中级车市场的初次尝试,也彰显了吉利向中级车市场突围的决心。
然而对一度被视为吉利高端品牌的华普汽车而言,吉利的转型之举却令其备受煎熬。
此时的华普汽车在经历了2005年的高速增长期后,其销量的增长已经呈疲态。据有关数据显示,自2004年9月徐刚入主华普汽车以来,华普汽车的销量一度出现大幅提升。在2005年的销量达到2.45万辆,增幅达143%。而在去年,其增长速度却一落千丈,仅为15%左右。
据有关人士介绍,除了在产品定位上出现冲突,吉利对华普汽车发展所提供的产品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也十分有限。在这种局面下,华普汽车的销量表现自然难以长久。“种种原因造成华普汽车汽车的不景气,这种情况下,人事变动也很正常。”汽车分析师钟师如是说。
在华普汽车的市场表现不甚乐观的同时,吉利自身也遭遇了发展瓶颈。
从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数字来看,尽管吉利在3、4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降价促销,但其期中的成绩单也仅为1088700辆。这一数字不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下滑,而且只占其今年目标销售量29.6万辆的36.8%。同时,其利润总额也出现了5%的降幅。面对惨淡的数字,李书福在颇为委屈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应对之法。
这样一来,重新调整华普汽车人马,在为今年的销售冲量奠定基础的同时,加强对华普汽车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成为李书福的必然之举。
降价求生
自2007年3月就任华普汽车以来,提升华普汽车的销量,同时理顺华普汽车与吉利的关系成为刘金良的当务之急。
据有关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2007年吉利为华普汽车定下的销售目标为51000台;其中,包括出口量8000台。从华普汽车2006年的表现来看,若想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其市场销量的增幅几乎要接近100%。在这种情况下,刘金良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缓解压力,刘金良试图从产品价格上寻找突破口。在其上任之初,通过实施“蓝海行动”、推出一系列降价措施,试图将旗下车型打造成为同级别竞争对手中的“性价王”。
新车推出步伐也在加快。华普汽车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张洪岩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华普汽车将于9月推出一款名为“海风”的三厢车,定价大概在六、七万元之间。在今年年底还将有一款两厢车面市。
从目前来看,刘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得到市场的积极回应。
4月,华普汽车的单月销量从两个月以前的1034辆增长至2938辆,6月的销量再次攀升至3981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7%,创下了单月销售的最高纪录。
分析人士认为,刘金良之所以能通过降价策略在销量上实现突破,与吉利所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不无关系。据悉,在去年9月,华普汽车的财权被吉利收回,因此车型降价与否,需要得到吉利的首肯。有华普汽车员工向记者透露,去年华普汽车降价的要求被吉利否决,“吉利的一个财务总监说成本吃不消”。
而刘金良履新华普汽车之后,华普汽车在实际上已经与吉利融为一体,此时华普汽车的各项发展战略,已被纳入吉利的整体规划之中。面对惨淡的销售数字,除了降价提升销量进而维持生存之外,华普汽车已经别无选择。
不可忽略的是,随着价格的下探,华普汽车的部分车型已经开始挤压吉利的市场空间,二者产品的定位矛盾再次凸现。对此,华普汽车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求生已成为华普汽车的第一要务。“现在华普汽车还属于比较弱势的品牌,需要更实际的东西来支撑。先生存,后发展,每个企业都是这样。”该人士说道。
记者 马吉英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