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您最开始从事的是车身造型方面,比亚迪现在无论从动力组成、平台开发方面,目前在做哪些积累或准备?目前是什么样的状态。
廉玉波:动力总成方面,比亚迪经过3年的打造,有了一个3、3、3的模式,前3年打基础,在动力总成方面已经形成了0.8升、1.0升、1.3升、1.5升、1.8升、2.0升的发动机。将来更多的精力会放在混合驱动和纯电动车上面,1.0的发动机加上电池的控制,可以把它做成3.0的发动机排量和功率,将来发动机只是一个辅助,更多是靠混合驱动和纯电动。在纯电动和混合驱动这一块,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国外已经研究得很成熟,我们在这方面要赶超,还是靠混合驱动和纯电动,因为用混合驱动可以做成一个1.3升、1.5升的发动机经过混合驱动和电池,做成相当于3-4升的扭矩和功率,这样的技术把我们传统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产业绕过去。整个动力组成目前是这样规划的。
在汽车平台方面,比亚迪每年会投入几千万来研究各种新出来的有代表性的车型做大量的实验,经过一些数据的积累帮助我们提高和优化我们自己的设计平台。目前,我们在上海已经形成了十几个车的平台基础,很多都有比亚迪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我们申报了很多的专利。
新浪汽车:现在F3等车发动机方面还是在外采购?
廉玉波:目前还是买的东安的发动机,以后新的车型,像F6就有我们自己自主开发的发动机,是2.0升排量的。目前483QB2.0的发动机还在西安进行生产,将来会在深圳建一个1升的发动机生产研发基地,将来F1车型1升的发动机完成是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性能指标是属于国际先进水平。
新浪汽车:比亚迪出一款车,需要买的和完全自己开发的占什么样的比重?
廉玉波:具体的比重没有算,应该说整车的四大工艺,车身是我们自己做的,包括主要的底盘件,发动机将来我们会采购或自己做,自己做发动机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现在目前采购的是三菱4G18、4G69,以后1.3升、1.5升、1.8升、2.0升的都是我们自己生产,采购将来也会有,是一种补充。
自制的零件,塑胶件、非金属材料的零件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还有汽车电子方面、汽车底盘件,发动机等。将来我们量大,自己的一些零部件也是跟外面采取同样的办法来进行控制,包括价格、成本上,我们自己只不过是提供研发,刚开始比亚迪自主研发时,没有人愿意跟我们合作,模具的成本很高,但现在都已经在合作了,以后的汽车电子、零部件、底盘件都是我们比亚迪将来要自己做的。
新浪汽车:比亚迪在研发方面的路线或者说最初的设计思路是怎么样的?因为成本包括性能或者是使用方面的舒适性、方便性都有一些矛盾。
廉玉波:王总在媒体上也讲过,比亚迪在IT和电池产业里,特别是电池产业里,成本仅仅比国外多占30%的优势,它就可以利用这30%的优势成为世界第一,成本优势的背后是有大量的技术含量在里面。
中国的汽车行业完全自主品牌的成本优势都大于30%,这个30%是完全小于IT、电池产业的竞争。我们更多的是怎么样在里面占有一席之地,成本最深层次地讲还是技术,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开发是请国外开发,很多的生产是国外的,里面的开发费用比较高,可能国外开发的不能改动,动一点就没有技术支撑。比亚迪从技术的深层方面掌握比较深,在设计方面我们敢于在技术支撑下自主地去整合这些产品,省了很多的设计费,成本降低,另外我们在很多的结构设计方面有很多自己的创新在里面,也降低了成本,在保证产品性能参数的基础上,现在F3在安全性的指标、乘坐的舒适性、动力性、配置方面我们是由优势的的,在同类品牌上,有的车配置显得多一些。我们的成本控制在同类车上也算是做得不错的,这里面主要还是在于我们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我们整合的能力比较强。现在我们开发很多车,在开发时把整车的性能指标和市场的定位,包括对这个车技术的定位,我们定位得很好,性能指标在同类车当中很多地方是领先的。在价格方面我们也有定位,也有目标,这个车两年出来以后有一个目标价,在设计方面如果我们做不到目标价,一款车是比市场价要高得多,这款车就不会开发了,或者这款车做出来跟别人一样,比别人好一些,但是价格没有优势,我们也是不开发的。在设计车型时,成本也考虑进去,我们对于技术和结构方面掌握的比较有深度,这样你算成本也能算得准。现在我们一款车在开发时基本上它的售价就已经确定了。
新浪汽车:跟国内的汽车品牌相比,比亚迪的成本优势是不是很明显的?
廉玉波:在管理理念上、效率上,首先比亚迪是民营企业,管理的效率上肯定有优势,人为的浪费和无用功相对是比较少的,我们经济机制也比较强。再加上对于技术层面的掌握比较深层次,对于成本控制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在里面。主要还是得益于我们比亚迪在IT里面的优势,在IT里面,用30%的成本优势打败了国外传统的很著名的一些公司。汽车现在的成本,国内和国外远远大于30%的成本,有些是100%,模具有400%的优势,这么大的成本优势,不能参与国际竞争的话,这完全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在IT和电池产业里,打败了很多国外知名的公司,我们的市场份额也是在一步一步上升,现在电池产业我们已经做到全球第一,仅靠30%的成本优势,里面也有一些核心的技术,我们把核心的理念用到汽车上面来,应该说是很有市场竞争力的。
新浪汽车:目前比亚迪研发和国际上进行了怎样一些交流?怎样了解国际上发展的最新动态?我们人员方面的提高和培养是怎么做的?
廉玉波:国际上先进的技术我们还是需要了解的,我们没有请国外设计,但是不代表我们没有跟国外进行交流,我们跟国外一些著名的公司经常进行交流,进行技术探讨,我们跟博世做了很多的制动系统的研究,买它的零部件,我们做大量的技术交流。国外所有的汽车车展我们都要派人去交流、去看。另外比亚迪公司里面我们每周都会请大量的国外知名公司或者技术服务公司到上海给我们做技术交流和培训。我们也派我们的人到国外进行技术交流。
在技术专题交流方面,比如我们研究汽车的操作稳定性,针对一些具体的技术指标上,我们跟莲花或者保时捷等设计公司进行技术的专题交流。通过这些我们提高我们的开发能力,当然更多的还是需要自己来做,有一些核心的技术和核心层是保密的,更多的过程和概念性的东西都是公开的,关键是要研究。在上海我们有几千人,这几千人干什么,更多的是做一些基础研究,做深层次的研究,研究了以后不一定马上就用。研究以后可以形成很多的数据,我拿出来进行比较,进行大量的实验,拿了国外的一辆车回来,解体掉了,变成数据,形成数据库,可能当时用不上,将来会用上。技术要完全从国外把一款车的技术拿过来,反而你得不到核心的技术,派人去参与学习的话,也只是皮毛的东西,你自己来研究,可能会走很多的弯路,但是会积累很多的东西。做IT产业我们就是这种思路,现在已经做到诺基亚、摩托罗拉把设计放在比亚迪里面,我们帮他们设计,帖他们的牌,像诺基亚一些手机设计也是我们做,首先是制造,制造当中有很多的技术积累,积累了很多的设计能力,现在设计都是我们自己做。
我是从国内大的汽车公司里面出来的,在大的汽车公司里面说是很简单的,真正去做,中国这么多年汽车工业,如果默默无闻地去做,应该是有大的发展的。但是现在的自主品牌是在小公司和民营企业上来以后才出现,这是不公平的,这些企业掌握的资源包括执行力度方面,要有所改观很难。但是你真敢去做,其次用正确的方法去做,真心去做,企业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去做,我想是肯定做得成的。韩国人就是这样做的,现在我们跟韩国汽车还是有差距的。
新浪汽车:做研发的人思路上确实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有很多的想法都是相同的,这可能是做久了研发之后,自己思路的沉淀。
廉玉波:很多国内传统的自主品牌,包括像现在买国外的车型,花10个亿买个车型的图纸,10个亿比亚迪车型都出来了,研发团队都建立起来了。我们的团队出来了、手段出来了、车型出来了,都是自己的东西。
新浪汽车:国内的企业在前几年车型方面都交给国外来做,但是这几年又要重头来做。
廉玉波:这是理念的问题,比亚迪如果没有王总在IT里面成功的经验,可能也是这样的。虽然IT和汽车产业是不同的两个产业,但是毕竟都是工业产品,很多的理念和思路都是一样的,把思路引进来,应该会取得很大的成功。比亚迪既没有合资去拿技术,也没有去买技术,但是我们北京的模具厂有很多的外籍员工,有很多日本的工程师在做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在上海的汽车工程院也有很多的日本专家,做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把国外的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都引进过来。F3最近的品质稳定性有大幅度的提升,和请来的这些日本专家做现场管理有很大的关系。比亚迪说自主开发,但是我们不是闭门造车,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经验。
新浪汽车:非常感谢您今天说了很多独到的观点,本次聊天结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