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召回 能否催生汽车“三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07:1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早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出台法律、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来强制实行汽车召回制度。经过多年实践,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形成了成熟的管理制度。相比较而言,国内汽车召回背后却缺少政府和法律的身影,更多的只是汽车厂家的一种自我行为。他们中有的是真正为用户的利益着想;有的则是在消费者和媒体的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甚至有些厂家玩起了“召回秀”,通过召回“假动作”来赚取眼球。因此,面对鱼龙混杂的国内汽车召回现状,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汽车三包”规定的出台。那么,汽车召回果真能催生“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吗?消费者期待已久的“汽车三包”规定能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吗?

  汽车“三包”进入倒计时?

  从推动、酝酿、起草,再到修订,汽车销售“三包”政策的出台一路坎坷。实际上,早在2001年,当时就有媒体报道汽车“三包”政策要出台的消息,结果事后证明那只是一些媒体一厢情愿的猜测。直到2004年底,《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公示,开始征求社会意见,人们也似乎看到了汽车三包出台的希望。然而,自2005年以来,汽车“三包”如石沉大海。

  不过,今年2月份,北京晨报的一则关于“国家质检总局将尽快择机出台正式的汽车‘三包’规定”的报道,让消费者再次看到了依法维权的希望。该报道称,在历经了长达4年的征求意见和修订后,国家质检总局将尽快择机出台正式的汽车“三包”规定,与购车者维权紧密相关的汽车“三包”规定终于进入颁布实施的倒计时阶段。

  对于这条报道的可靠性,不少专家表示肯定,知名汽车行业专家钟师表示,汽车“三包”规定将成为双方维护各自利益的最好法器,汽车召回行为也会变得干净而透明。

  汽车“三包”是灵丹妙药?

  饱受汽车质量问题困扰的张先生表示,他今年5月买的某车型刚跑了1500公里发动机就出现故障,大修后跑了一段时间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他想退车,结果遭到拒绝。随后他不断地找商家、厂家、消协、媒体,还找了权威部门进行鉴定,结果仍然不能退换。“费了这么大的劲都不能解决问题,一纸‘三包’规定又能帮我解决什么?”

  业内专家认为,汽车“三包”规定执行起来并不像人们想象那样简单,具体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比如出现问题的车辆到底是该修还是该换或退,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国内著名汽车业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从目前来看,虽然制定“三包”的初衷是为了使消费者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由于方案对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有了更明确和严格的要求,这样在信息不对称和缺乏硬性法律保护的前提下,消费者仍处在事实上的弱势地位。

  记者 郑明

  汽车“三包”在国外

  美国

  “柠檬法”是各州规定的保护购买了有缺陷汽车的车主权益的州法律规定的总称,尽管各州间有些条款的细节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就是如果你买了在制造商质量担保期内的有缺陷的车辆,在合理的尝试次数后制造商仍没能修好你的车,那你的车就可能是一个“柠檬”,你有资格要求换车、货币赔偿或其他方式补偿。

  欧洲

  目前在欧洲适用的主要是《1999/44/EC指令》。根据《指令》规定,销售者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符合销售合同的商品,其强制的最短的质量担保期是两年,但销售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予延长担保期。若提供的产品不符合销售商允诺或消费者合理期望的特性,则意味着销售商没有履行其合同,则需承担更换、修理、降价处理或补偿消费者损失的责任。

  日本

  在汽车修换退方面,日本政府没有政策上的规定,对汽车售后的修换是企业根据市场竞争决定的。一般汽车质量保证期为3年或6万公里,重要部件为5年或10万公里。同时对汽车使用者在汽车的检查、维修方面的义务写入法律。日本“汽车产品责任咨询中心”,作为民间组织它有效地保持了中立性、公正性,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吴旭辉 郑明 整理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召回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