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车解禁已一年有余。去年3月,为“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潮流”,国家积极鼓励“低油耗、低排放”的小排量私家轿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在北京,一度禁止上主要道路的小排量车,允许上长安街了。那张奥拓车在长安街上飞驰的图片,记录了这一历史瞬间。然而不到半年,北京全面执行国Ⅲ标准,那些未达标的小排量车,包括奥拓在内,也被迫退市。
从小排量车解禁,新汽车消费税的实施,到国Ⅲ汽车排放标准的全面推行,小排量车火热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很多微型车选择退出北京市场,微型车厂家也开始琢磨大排量。开奥拓的消费者自由了大半年,随即换上了更高排量的新车,当然,这并非是为环保着想,而是一种从长远考虑的消费行为。
小排量车缘何负增长
回忆当初小排量车解禁的时候,国内几乎是一片叫好声,“小排量车迎来发展的春天”成为当时业内的普遍观点。根据去年的市场统计,小排量车销量占所有轿车销量的五成,看上去,这似乎是国家全面放开小排量车的功劳。然而,这里的销量还有个限定:“1.6升以下的小排量车”。
在前两年,排量在1.3升以上,就已经进入中级轿车的范畴了。小排量车到底是何界定标准,一直没有一个定论。而根据去年新汽车消费税的变化,则能看出哪些车更受优待。按照新税率,排量在1.0升以下的和1.5~2.0升的车,税率未变,分别为3%和5%;而1.0~1.5升的车,税率则从原来的5%下降到3%,整个车市上受惠的正是这一区间的车。
不难看出,将1.5升以下的车统一征收3%的税,就是在拓宽小排量车的范围。在“1.6L以下的小排量车销量占5成”的逻辑下,小排量车市场正变得欣欣向荣。但事实上,去年中国轿车市场总体增长37%,1.3升及以下排量的市场却是负增长。今年前5个月,这一区间的小排量车销量继续下滑,总体市场表现出乎人们的意料。
“现在买小车的消费者,还是因为自己囊中羞涩。”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一位姓周的经销商表示,去年大家普遍关注欧Ⅲ,主要是怕自己的车不能上路;今年大家普遍关注油耗,主要是怕养车困难;在排量的选择上,有钱买中高级车的,就不会考虑小排量车。
在亚市看车的张朔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刚把自己的QQ换成了三厢福克斯,排量也从1.1升上升到1.8升。“这个排量算够用了,早就想为自己换辆新车,如今总算得偿所愿。”张朔说,他周围的人基本认同1.8升是黄金排量,这个排量的中级车,在两年前,其价位还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
对于小排量车解禁后依然失宠的现象,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鼓励小排量,更要限制大排量,以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在价位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肯定更倾向于购买大排量车。”
推广小排量车无利可图吗
去年国家解禁小排量车,不论是厂家,还是消费者,都一致叫好。很多人从环保、节能的角度上考虑,断定小排量车的未来将一片大好。从全球来看,小排量车也是世界消费的潮流,中国消费的多层次性和以低端为主的现状,让人们没有理由不对小排量车寄予厚望。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曾经在去年力挺小排量车的众厂家,如今却在鼓吹他们的“1.8升黄金排量”哲学;而为小排量车力争道路权的消费者,也在一轮轮的降价大潮中,选择购买自己的第二辆车,并为其配置了更强劲的动力。
据统计,生产一辆微型车获得的利润不到中高档车的1/4,甚至只有一辆豪华车利润的1/8。由于利润较低,小排量车厂家在技术改造以及资金投入方面,很少愿意下功夫。国Ⅲ来了,国Ⅳ也不远了,从成本上考虑,与其花钱让小排量车的排放达到标准,不如转手生产大排量车,毕竟那里还有唾手可得的利润。这也使得“低油耗、低排放”的私家轿车,还没发展起来,市场就开始萎缩。
小排量车最具宣传价值的“节能、环保”概念,在中国刚刚进入汽车社会的背景下,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而油价上涨、停车位的缺乏等外在原因,也不能成为人们购买小排量车的主要理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很多消费者并不认同小排量车与环保的关联。像“奥拓退市”、“云雀停产”这样的特例,对消费者的触动是很大的。特别是提到小排量车的安全性,很少有人对其有信任感。
有业内人士表示,小排量车“解禁”前后,一些厂家看到了市场机遇,推出了很多新车,但是只有外观没有内在品质,加之以前的小排量车还是停留在原来的生产水准,没有质的提升,所以,市面上的小排量车多数做工粗糙、配置简单、安全性低。这并非是国家推广小排量车的初衷。以“节能、环保”为广告词的小排量车,由于技术投入的不够,导致产品质量堪忧,以至事与愿违,白白砸了牌子。
从世界范围看,生产小排量车的厂家并非无利可图,反倒是那些生产非大众品牌的企业,正在受到生存的困扰。当小排量车成为国际市场最佳赢利点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却暗自惆怅,拼命转型,恰恰体现了眼光的局限性。
事实上,厂家只看眼前利益的做法,才是目前小排量车不得志的主要原因。实行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并非是要与小排量车厂家过不去。当小排量车即将成为节能社会的象征时,又是谁在给小排量车抹黑呢?
本报记者 王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