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强势汽车品牌逐步进入中国,强势汽车品牌主力车型悉数“进场”后,各合资企业仅凭以往的主力车型不断创造销量奇迹已不再可能。而斯柯达、大发等二线品牌的名字开始与中国合资企业联系到一起,一些小众品牌也来试探中国市场。引进这些二线品牌对合资企业持续发展有多大作用?合资企业引进品牌应该注意些什么?本期三位专家将谈谈他们的观点。
1月16日,伴随上海大众第350万辆车的下线,上海大众另一款全新车型———斯柯达旗下的第一辆量产新车明锐也驶下生产线。有人评价:明锐不仅再次开启了斯柯达的中国之路,同时也标志着上海大众多品牌战略进入真正的双强阶段。
其实,不仅上海大众,其他汽车公司现在也开始引进类似等级的品牌,这一现象成为合资企业品牌引进中的新动向。然而在新一轮的引进潮中,在跨国公司众多品牌中,合资企业将怎样选择引进的品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新华信市场研究公司研究员孙木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有他们自己的观点。
引入标准
张文魁认为,过去合资公司引进的大多是中端品牌,未来跨国公司会在中国增加高端和低端品牌。
持相同观点的孙木子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有两个趋势值得期待:小众产品和低价产品。如克莱斯勒300C、SMART等针对特定细分市场的小众产品,量不会很大,但利润可观,这类品牌会是将来引入的一个热点。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些低价车品牌进入。孙木子谈到,发展低价车有两种方式:在原有品牌上发展和引入新品牌。但他认为引入新品牌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个品牌过分向两端延伸对品牌是一种伤害。以后排名前五位的生产商都有可能通过引进低价车品牌来拓展市场。
而张兴业的观点是,跨国公司将来引进什么品牌要根据各厂家的竞争态势,看哪个档次的市场还有空缺,就引进哪个档次的品牌。“但总的来看,A、B、C各级别车型都已经很丰富了,所以新技术车型和柴油车以后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国产还是进口
引进小众或者高端品牌,跨国公司倾向进口还是国产呢?如果国产会不会影响产品品质?
张文魁指出,高端品牌开始可能会以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但如果市场大到某种程度,也不排除将其拿到中国生产,“包括跑车也有可能引入中国,这只是时间问题。”
孙木子认为,现阶段,一些高端品牌在中国找不到合适的配套商,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一情况会发生改变。另外,跨国公司把小众产品拿到中国生产,除了考虑该产品在中国的销量外,还会考虑该产品的全球战略。“如果能够在中国找到合适的配套商,就能出口其他市场,降低全球成本。”
自主还是引进
张兴业还指出在跨国公司引进品牌的同时,合资企业自主开发自有品牌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张兴业认为,南北大众在B级车的研发上已经有不少成绩,随着市场的发展,合资企业以及汽车集团的自有品牌也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浓厚的自主创新氛围会不会延缓跨国公司引入新品牌的步伐呢?张文魁的观点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尤其是在国内企业还不擅长的高端品牌上影响更小。张文魁认为,从长远来看,合资公司还是会以引入原有车型为主。其原因是合资公司的自主研发更多的是策略性的,是迎合政治氛围的产物。
目的是提高市场占有率
跨国公司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引入新品牌?专家认为,此轮品牌的引进是试探性的。跨国公司已经感觉到中国消费群体的分化。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消费口味,中国消费群体都由大众分化成小众,靠一个品牌打天下的时代渐渐过去了。如果新品牌引入成功,跨国公司会逐渐由原来的窄产品带变为宽产品带,由少数产品通吃变到全线产品通吃。
孙木子认为,产品从紧缺到丰富市场开拓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从利润最丰厚和最容易开拓的市场开始,逐渐拓展到利润相对较低或者开拓难度相对较大的市场是一个普遍的商业模式。跨国公司从大众品牌扩展到小众以及低价品牌,遵循的也是这个商业模式
作者:耿慧丽
受访:新华信集团(上海) 汽车市场研究服务 副总监 孙木子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