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黑马方块军团:力帆520 最后武士(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10:24  中国经营报
黑马方块军团:力帆520最后武士(图)

力帆新520

  去年在力帆1.3升未推出之前,力帆的确销售惨淡,力帆说这是因为销售网络并未完全铺开,国内外市场需要前期铺垫。但是,2007年力帆轿车没有理由不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就像电影《最后的武士》里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人应竭尽所能,然后再听天由命”。

  记者 周远征重庆报道

  团队口号:“团结,激情,学习,实干”

  在众人的嗤笑声中,力帆轿车坚强前行,“我就是那‘最后的武士’,也要坚持演完这出戏。”力帆高层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仍然无所畏惧。

  绝处逢生

  2005年12月16日晚,力帆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胡祺收到力帆董事长尹明善发来的短信:“国家发改委已经通过了力帆轿车的审批,但不必过分高兴。”现在回想起来,胡祺说:“当时接到这个消息的确没有过分高兴,大家都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或许是因为期待了太久了吧。”

  先斩后奏造轿车——在中国汽车行业并不鲜见。吉利就是以这种方法成功地挤进了中国汽车行业。力帆最初的想法是COPY吉利,但不曾想却碰了钉子。

  2002年年初,记者与英国BBC环球商业栏目记者白瑞德在采访尹明善时,他首次激动地提出:“日本的本田和铃木公司都是好榜样。”力帆有志加入轿车行列,“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然而,从两个轮子(摩托车)到四个轮子(小轿车)的跨越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轻松。2002年4月,重庆力帆重组重庆客车厂以失败告终,对尹明善来说好似当头一棒。但此后力帆并没有放弃,尹明善决定继续走下去。他对员工说:“有识无胆不行,不敢想更不行。”

  2003年5月,力帆轿车制造厂破土动工。2003年8月,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4年5月,力帆组建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而公司新秀胡祺也因为在越南工厂的卓越表现,被尹明善钦点组建力帆汽车销售公司,那一年胡祺还不到30岁。

  2005年,汽车产业新政提高了企业进入的门槛,同一年奥克斯、美的等企业退出汽车业,一系列的事件似乎都在对力帆申请轿车目录说“NO”。胡祺说:“奥克斯事件后,我们不得不一再向经销商解释,口水都说干了。”而力帆汽车的面市时间也不得已一退再退。 “当时我们的员工确实都有些着急了,个别员工甚至要主动上京请缨。”胡祺感慨良多。

  最终,在重庆市政府的力挺下,2005年12月底,力帆汽车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列入轿车生产目录的批文,成为首家获准生产轿车的“外行企业”。力帆好似绝处逢生。

  基石520

  2004年,胡祺从中国摩托车行业海外最激烈的战场——越南返回,首次见到了还是“半成品”的力帆520:“这车有看头!”这位销售公司老总眼前一亮。

  力帆汽车研究院院长陈明珠说起这事颇有些自豪:“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是大量参考了销售公司提供的消费者意见;另一方面是力帆汽车派了100多人到上海参加车型评审,一点一点根据意见修改。这叫开放式造车,可以整合国内外众多资源。”

  尹明善也说,“这其实是力帆的大战略。”过去在中国造车只有两条路:一是合资造车,二是自主研发。而力帆就是要走“即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又开门造车的道路”。

  虽然,这种道路曾被某些业内人士诟病为“小打小闹”、“放开大路走两厢”,但力帆还是坚持要走。陈明珠说:“通过力帆520的研发,我们已经申请了300多项自主专利,足以堵住他们的嘴。”

  不仅如此,力帆520还对力帆汽车后续开发起到助推作用。“在此基础上,力帆又开发了微型车平台,B级车平台,中期规划里还包括两个新平台。这些开发都是在没有获得目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了。”陈明珠说,他们早就预感到,力帆不可能靠一款车打天下,“既然注定了要做汽车,那么我们何不一气呵成。”

  据他透露,目前力帆已经跟国外的发动机公司签订了协议,力帆将会委托他们改造现有发动机。目前,力帆15万台发动机生产线已经开始动工,它将可以确保今后几年内力帆汽车对发动机的需求。

  到一线去

  “如果加上力帆520改款,力帆今年将会推出四款新车。”力帆计划书中如是写到。2007年,力帆汽车决定再次重拳出击,目标瞄准年销售突破5万辆。胡祺领导下的营销团队将迎来真正的战斗。

  “真武士不惧战场厮杀,”胡祺说,“2004年,我从越南调回重庆的时候,销售公司只有十来个人,而且很多都是刚参加工作的。就是靠这些人,我们跑遍了全国两百多个城市。”

  最忙的时候,胡祺曾带领团队在山东,晚上车上睡,白天睁眼就跑,两个星期跑了十多个地级市。那个时候,胡祺团队似乎看到了真“武士”,每天充满了亢奋和激情。“我们全面掌握了这些城市的汽车市场销售情况、商家数量、竞争密度等,为力帆销售网络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目前,力帆已经在151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去年,力帆1.3L推出后,一个月就签订了40多家经销商。销售网络快速跟进为力帆520销售打开了局面。力帆广东区经理李武军说:“ 2006年3月之前,广东只有一个签约网点,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12个一级网点,力帆的销量上升平均每月是400辆~500辆。”

  最近,力帆又提出要造新“三民主义”汽车。他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消费者意见,推出所谓的 “民意”新力帆520。胡祺说这叫“极高明而道中庸”,当初选择“好车好家庭”作为力帆广告词其实就有这样的含义。“即是高贵的,又是平民的 ,充满了文化气息”。

  去年在力帆1.3L未推出之前,力帆的确销售惨淡,力帆说这是因为销售网络并未完全铺开,国内外市场需要前期铺垫。但是,2007年力帆轿车没有理由不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就像电影《最后的武士》里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人应竭尽所能,然后再听天由命”。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车型设计。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在设计F3时,从纸面造型到油泥模型,再到手版车和最终的实车,比亚迪在这4个环节请了5批人来提意见。“从比亚迪内部到合作伙伴,再到普通消费者,我们一一认真请教,然后修改设计。”夏治冰称,F3的后排空间就是在听取各方意见后,根据中国的国情加大了的。

  为了造出有竞争力的车,比亚迪可谓不惜血本。例如,为了破除研发人员的顾虑,王传福甚至拿钥匙将自己的进口奔驰刮花,交给研发人员拆装。没有造车经验的比亚迪,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更是用了千方百计。仅仅是为检测座椅的耐磨损程度,比亚迪就不惜拿模拟人连续做10多万次坐下起来的实验。

  但车型确定推向市场,还要面临定价的考验。“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了7万元至10万元的价格区间,但具体定多少,我们准备了3套预案,分别是7.98万元、8.98万元和9.98万元。”这三个方案,被交到王传福那里等待他的最终决定。直到上市当天凌晨3点多钟,夏治冰才收到王传福打来的电话,确定采用价格最低的那个方案。

  夏治冰说,采用这个价格,意味着比亚迪在定价方面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市场占有率,而放弃了利润。“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街上跑的车越多,对品牌的促进就越大。”

  但夏治冰同时也明白,这一定价策略意味着成本控制方面的巨大压力。“我们尽可能地移植我们在IT领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来控制成本。比如说,我们原先的油箱是向一家外资品牌购买的,经过我们评估,认为邮箱的技术含量低且运输成本高,于是调整为自产,压缩了这方面的成本。”

  营销布雷

  “以前都说比亚迪是外行造车,实际上,那时候我们还是外行卖车。”没有品牌知名度,没有成型的经销网络,连成型的市场推广队伍都没有,更不可能像合资企业那样发动广告大战。财务总监出身的夏治冰,不得不小心地计算着如何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用。

  最终,比亚迪选择了一个此前汽车行业从未有过的上市方案:分时段分区域地在全国搞巡回上市。这就是比亚迪后来总结的“精准营销法”。

  “那也是被逼出来的办法。”夏治冰说,“一方面,销售网络不全,根本无法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同步上市。另一方面,营销队伍刚组建,如果不经过锻炼磨合就贸然散布到全国各地,风险太大。搞巡回上市,每到一个地方就有一次锻炼和磨合队伍的机会,全国这一轮搞下来,整个队伍也就成型了。”

  在全国搞巡回上市,首个上市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比亚迪最终决定把这个地点放在山东。夏治冰解释:首战选择山东,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山东的经济水平较高,汽车市场的容量在全国排前五,有较好的开发潜力。第二,这是一个比亚迪可以通过集中火力取得局部优势的市场,像北京、上海、广东这样的核心市场,大家都非常重视,比亚迪就是把全部的身家押进去,也没办法取得优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山东本土没有一个成熟的轿车品牌,从西安到山东的运输路径也很短,比亚迪不用担心“客场作战”的问题。

  如果把比亚迪全国巡回上市的过程比作是运动战的话,那么,比亚迪在上市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用夏治冰的话说,就好比是地雷战。

  夏治冰称,对于比亚迪这样一个新品牌来说,每卖出一款车,就等于投放了一个流动的广告(他们曾在卖出的每一辆车的车尾贴上经销商的联系电话)。而要想有效地发挥这种广告效用,就需要精心“布雷”——即通过对首批买主的精心选择,使先期卖出去车辆的行驶路线最有效地覆盖整个城市。“在天津,我们的这种做法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夏治冰一脸自豪地说。比亚迪推崇的不是狼而是袋鼠。“F3就是一只小袋鼠,会在比亚迪的育儿袋里不断成长。”

  品牌必杀技

  ·中间做起

  在力帆520研发之初,主创团队集体决定:先从“中间做起”——不走从微车到轿车的循序渐进路线,而是直接杀入1.6L黄金排量区。“这个排量的汽车市场是最大众化的市场,力帆通过进入这个细分市场,进而进入家庭、进入个人。”

  ·宝马动力

  为了切合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力帆在明确提出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媒体,有效地传播了力帆520配备原装宝马TRITEC发动机的事实。借宝马在中国良好的品牌口碑,力帆进而提高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全球同步

  国际市场多年的征战经验,让力帆拥有了良好的海外销售网络,也与国外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推广力帆轿车品牌时,力帆从一开始就强调全球化的道路。2006年1月19日,力帆轿车上市时就将其策划成全球同步上市,这在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中当属独树一帜。

  ·力帆足球

  品牌延伸策略是指将现有的成功品牌,用于新产品或修正过的产品上的一种策略。力帆摩托和力帆足球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巨大影响,通过有效的品牌延伸可以快速地打开力帆轿车的市场。从目前情况看,力帆轿车在国内二三级市场具有一定优势。随着力帆在二三级城市销售网点的进一步铺开,力帆轿车将借力帆品牌有效地攻城略地。

  快评:像格瓦拉一样战斗

  1928年出生的切·格瓦拉比尹明善刚好大10岁。格瓦拉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尹明善说他也很欣赏“切”。

  55岁,尹明善开始了其在摩托车行业的艰难创业生涯。在他的领导下,力帆快速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但尹明善此时却有了新的想法:仅靠摩托车一条腿走路,力帆成不了“百年老店”,多元化是企业必然的选择。

  此后,力帆开始了种种多元化的尝试。白酒,媒体,足球,防盗门等等,虽然赚足了眼球,但是却把力帆辛苦挣来的“薄利”严重消耗掉了,力帆初期的多元化尝试几乎全军覆没。

  “切·格瓦拉在古巴的革命经验并不可能简单复制到玻利维亚。”在企业多元化尝试受挫后,尹明善第一个想到的是“切”。这次他决定进军汽车行业,再给企业一个走多元化之路的机会。

  在力帆轿车项目启动后,“瓦片”接连飞来。新政策提高汽车业投资门槛;奥克斯半路“叛逃”;美的、波导“弃城”而去……人们在谈论,力帆汽车这次又生不逢时。

  的确,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面前,力帆520上市之初没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其他厂商甚至不屑于拿自己的车与力帆520比较,因为它的销量实在少得可怜。但“开工没有回头箭”,尹明善坚持认为,力帆只有挺住才有出路。

  转机出现在力帆5201.3L上,通过性价比优势,力帆汽车终于打开了局面。当然前期的痛苦经历也折磨了力帆将近一年时间。

  现在只是排除了力帆汽车是否会夭折的疑问而已,2007年力帆汽车还有硬仗要打。只有依托力帆520平台,再推出几款过硬的新车,力帆汽车才有可能进入赢利通道。但去年销量仅有一万辆的力帆,要想实现5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压力相当大。

  或许我们只能期待奇迹再次出现在这位55岁创办摩托车企业、65岁成为中国第一位当选省政协副主席的民营企业家——尹明善身上。“要像格瓦拉一样战斗!”尹明善依然斗志昂扬。

  世说新语

  民企要在汽车行业发展壮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现在的他们要在汽车领域有所发展比我们当年更难,民企造车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而尹明善动作得晚了。现在民企进入轿车市场,结局肯定是血本无归。

  ——吉利控股公司某人士

  我们接送人员的班车每天都会经过那个所谓的汽车厂,我们想,就这么点钱还敢来造车,轿车厂不是靠把零件组装起来就叫成功,力帆几个亿就想搞轿车,这是白日做梦。

   ——重庆长安福特某人士

  中国汽车工业总体来看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待开发的消费群体和进入的空间还较大。中国民营企业造车是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虽然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却是充满希望的。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失败的占大多数,但未来应该还会成长出几个比较成熟的企业。力帆造车,且不论成败,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至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

  从目前情况来看,民企投资汽车业风险很大,但是力帆敢于在车市不景气的情况下坚持做到现在,也足以证明他们不是在投机,而是在投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罗仲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