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不少媒体都陷入一个所谓“月度销量第一”的“笔墨官司”之中。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联席会”)的统计,今年3月,奇瑞汽车公司以44568辆的成绩,跃居国内车市销量第一名。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协会”)的产销快报,今年3月,奇瑞汽车公司销量为3.80万辆,逊于一汽-大众的3.98万辆,仅排名第二。
由于联席会的统计公布在先,协会的快报在后。于是,就有了一系列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文章。
其实,在这两个数据之间,最明显的一个“差距”,正如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新闻发言人秦力洪所说,“把我们统计成第二的说法,其实讲的是狭义的轿车,没有包括SUV和MPV。”也就是说,联席会的奇瑞数据包含了轿车、SUV和MPV三大类车型销售量的总和;而协会的数据仅仅是奇瑞轿车的数据,其他车型数据分别计入SUV或MPV当中。
那么,是不是奇瑞汽车公司特别在乎“月度销量第一”?而其他企业或机构又在乎什么呢?同时,被卷入其中的企业到底是在“争什么呢”?恐怕绝不仅仅是一个“月度销量第一”那么简单吧。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过去的20多年间,合资企业占了国产乘用车的统治地位,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长期占据企业排行的领先地位。
而此次乘用车“月度销量第一”之争,无疑是自主企业与合资企业之间的一次冲突和碰撞,也使双方在经营理念、企业追求等方面的差异表露无遗。
首先是两类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同。
合资企业方面,中外双方的目标是互利“共赢”,但是利益并不完全重合。其中,合资企业的外方是来占领市场、推广品牌,并赚取真金白银的;而中方则是为了学习、借鉴先进的生产、营销、研发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积蓄力量,最终一定是要甩掉“拐棍”的。
而无论从时间上、空间上都处于弱势的自主品牌企业,生产轿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是来“搏命”的。因此,有机会就要把握住,不仅要站稳脚跟,更要击退对手。
其次是企业的市场策略不同。
由于具有“先发”的优势,合资企业在产品推广方面可以依托雄厚的资金、先进的产品、悠久的品牌,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市场占有率、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为此,企业不得不从起点低、利润薄的低端车型做起,甚至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
第三,象征意义同样重要。
本来,一个“月度销量第一”只是很短时间内的一个数据统计而已,并不能说明很多问题。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恰恰是有的合资企业在几年前就开始争“月度销量第一”,把这个概念给“炒”起来了。
现在,无论哪一种统计方式,奇瑞在3月份不是冠军,也是亚军,客观上冲击了合资企业长期把持的垄断地位。
由此不禁联想起曾经流传甚广的经典故事:多年以前,国内某大汽车企业的厂长站在北京长安街上数轿车。当数到100辆的时候,国产轿车的比例依然低得可怜。因此,他深深感到作为中国汽车人的尴尬与不安,并时时以此激励自己、鼓励员工,一定要与进口车竞争,把自主品牌做大做强。
也许,以争夺“月度销量第一”开始,一场自主与合资之间“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生死存亡之战刚刚开始。
张宇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