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汽集团董事长揭开收购英国百年车厂之谜(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11:33  新浪汽车

  主持人:已经考虑过这个,当罗孚把他们的技术转让出去之后,剩一堆所谓的空壳到底买来值不值得?

  丁松:是的。

  主持人:那你们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丁松:因为当时我们也知道,在2004年的下半年,当时MG罗孚它是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实际上我们是,我记得是6月16日到了英国,17日我们就到了位于伯明翰的叫Eversheds律师事务所的一个资料室,这个Eversheds这个律师事务所呢,也是MG罗孚的常年的法律顾问。到了这个资料室以后呢,我们调阅到几份很重要的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文件,其中就包括2004年下半年它签署的这个技术转让协议。

  主持人:那么它哪些东西已经卖给别人了?

  丁松:实际上大家刚才都听到了,MG罗孚这个公司,实际上它是讲了这个公司的两个品牌,它第一个品牌就是MG,第二个品牌是罗孚,实际上我们这次讲的所有的这个收购,我们收购了它所有的知识产权。那我已经看到了那份协议,就是在2004年下半年MG罗孚它所签署的这份协议,它这份协议里面的内容是很清楚的,它实际上名字叫转让协议,它实际上是一个什么呢?转让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它实际上规定的是许可的条件,那么也就是说什么呢,就是我们恰恰是这个许可的主体,就是这个权利的所有者,而人家只是一个被许可的。

  主持人:在我们刚才请王总画的日历表上,还有一天,7月14日。

  王浩良:本来有一次机会可以签了,那个机会主要是我们原因是,普华永道跟谈判小组谈得也比较顺利,那么当时主要是这次特殊的国际收购案,我们有些事情确实在操作上我们是来不及,比如说国际收购,它普华永道没决定给你收购的时候,我们还不能在国内去办一些报批手续,各方面的事去做,但是它一旦决定了,要跟你签字了,第一,你得马上签,你不签就机会放给别人。

  主持人:错过了。

  王浩良:错过了。在这种情况下,那次机会我们确实也是蛮遗憾的。

  主持人:那就是7月14日那天,我们自己的手续没有办好。

  王浩良:本来讲了7月14日十二点钟可以签,签了下午四点钟开新闻发布会。那一天刚好是,大家都知道7月7日伦敦大爆炸,伦敦大爆炸的一个礼拜,中午十二点是哀悼日的时刻,所以加上这个,他们又要当时英国的,因为伦敦大爆炸以后英国的氛围比较紧张嘛,伦敦氛围比较紧张,再说他们又要赶到现场去,国内因为我们好多手续来不及,他们是非常紧张、非常焦急,频繁的电话,那最后快到十二点了,要到最后要落锤的时候,那我们说这个这样签的话,也是有很大风险的。

  主持人:我想请当时的五人小组当中的哪一位成员愿意来回忆一下,你们在当时等待国内最终消息的那一刻。

  章熙亮:我把当时的情况说一说。在九点多实际上我们赶到了Eversheds总部,在那里等待国内的信息,大家心情非常焦急、坐立不安,每半小时和国内都要通一次电话,这个十点钟过去了没有,因为十二点要签字嘛,十点钟过去没有答复,十一点钟过去以后呢,仍然是没有答复,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很阴沉。在这种情况下确实看看表十二点快要到了,他忍耐不住又拨通了国内的电话,想询问一下信息。那个说的,宏彪啊,你最后能不能给我们一个答复?这种情况下还是没有答复,没有答复,这个时候呢,这个警报声,外面的警报声、汽笛声响了,这个就是刚才董事长说的,是英国人为了纪念一周前伦敦大爆炸,就是7月7日伦敦大爆炸,他为了死难者进行默哀活动,所以我们组长王耀平同志就跟大家说了一句,我们就默哀吧,一语双关,默哀吧,大家就去默哀了。极有可能今后就没有签字的机会了,应该说我们两个,就是我跟组长,我们都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在那种情况下是老泪纵横哪,在那种情况下老泪纵横。

  王浩良:后来我就跟他说,我说耀平,还有机会。这个中国古话嘛,老话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还争取机会。后来这个机会,因为实际上这个这次在整个竞购中间,这个变数很多,因为普华永道也是跟这么多竞争对象,他觉得也想了想,还是南汽比较可信。

  主持人:在我们刚才请王总画的日历表上,还有一天,这是7月的22日。应该说,这是即将尘埃落定的一天,那么这一天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大屏幕)

  这点的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吧?王总。

  王浩良:是的。因为整个22日以前我们双方的谈判都比较顺利。

  主持人:比较顺利。

  王浩良:我们就坚持,就是既然你愿意跟我们签字,我们也同意,那么我们希望签字地点放在我们的聘请的律师事务所,就是Herbert Smith律师事务所办公楼里头。那么我们考虑是说,一个就是这个地方他们跟我们国内联系比较方便,第二个也实事求是讲,也怕万一普华永道再节外生枝,这是很难说的事情,当时他们也同意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已经基本上对外也宣布了要跟南汽签字了,所以当时的一些主要媒体都把这个律师事务所的楼基本上都围起来了,围得水泄不通,主要的一些媒体已经在滚动式的在开始播了,那在这种应该是基本具备条件签字的最后一刻,突然发现普华永道的负责人召集下属人员,他接了一个电话以后,召集下属人员去开会了,开会了,而且不回来了,一下不回来了。

  主持人: 这一刻,他们心里有什么样的猜测?

  王浩良:他们就打电话回来呀,那么他们分析,可能是不是有更好的报价或者更好的,对它普华永道来说,有更强的吸引力,它动摇。我说你要想办法,你要坚决地去找普华永道的负责人,要表明我们态度。

  何晓庆:我们实际上因为,往前讲一点的话,竞争对手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从14日到22日,或者是他们没抓住这个机会,这次机会又再次降临了,我们流了老泪、小泪,我们流了一次了,这一次我们总算抓住了。这机会普华永道突然又这样地一弄了以后,我们感觉气氛不对,董事长指令我们过去,立即召见接管人,普华永道,向他表明态度。我们过去以后呢,就跟普华永道跟他讲了,今天如果你要是不跟我们签的话,我们今天就退出谈判、退出竞标,并且向等在大楼外面的所有的媒体人员,我们就公布这一信息。

  主持人:你们当时态度就是这么地坚决?

  何晓庆:就是这么坚决,而且我们把包,因为是准备签字, 包都准备好了,我们就做好这个不签字,就夹包走人这个态度。当时普华的人愣了,他愣了很长时间以后,他站起来笑着,坚定地站起来,是一种下决心地站起来,对我们说,刚才我接了个电话,有一个你们的竞争对手,报了一个全新的方案,而且是个天价。但是呢,我觉得你们南汽是最诚信的,我觉得你们南汽的方案也是最可行的,我觉得你们南汽的合同,对债权人是最有利的。因为破产收购以后,对债权人是最重要的,要首先保护债权人,他说对债权人是有利的。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我也认为,在报价期已经过了以后,别人再来报高天价,实际上是一种搅局,所以说,他握着我们王总的手就走入了签字大厅。

  主持人:这个思想政治工作,大概持续了多长时间?我觉得让普华永道的人……

  王耀平:这段话我们估计,我们两个人对峙了差不多一分多钟。

  主持人:一分多钟,你觉得他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

  王耀平:他的心理活动,看到我们态度确实是非常坚决。

  主持人:但是他面对着一个更大的诱惑。

  王耀平:但是他知道,我跟他讲了及,只要我一退出,我因为说我一下楼,媒体都在,因为BBC他们几个都在,我说我们马上就宣布我退出,只要我一宣布退出,那么对方马上就会降价

  主持人:您的底气来自哪里?

  王耀平:我的底气来自我也无奈了。

  主持人:其实可能在很多领域的多次的这种并购当中,反复无常也许是它的特点之一。兰先生有没有经历过,在签字的那一瞬间,你们的这种心理上的较量?

  兰世立:我那次感受就更深,因为到了(购买飞机发动机),我们一百二十亿的合同即将签订的时候,那次谈判二十七个小时,二十七个小时我们跟谈判的GEICFM,没有离开这个会议室。

  主持人:谈判人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二十七个小时。

  兰世立:然后我们就在那个地方,一直在僵持。僵持其实最重要,还是最后的一个成交价,因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候?也是突发奇想,我当时就想,我买了大概四十架发动机

  那么这个一个发动机,九百八十万美金,也就四亿美金。在吃饭的时候,本来合同协议全拟完了,我最后跟他提了一个要求,我说我买了你四十个发动机,四亿美金,你是不是应该送个发动机给我?当时他那个老外,当时就愣了我看半天,他说你开什么玩笑,一个发动机九百八十万美金哪!

  主持人:你把国内买一送一的方案都带出去了?

  兰世立:对,我马上就跟他说,我说我是做旅游的,我说我们旅游团队有一个简单的国际惯例,十五免一,就是我只要十五个人,另外一个一定是免费的,叫做十五免一。我说如果说中国人也有个习惯,因为他们来的谈判对手里面有很多中国人,我说买一筐萝卜也要给我送一个萝卜,那我买了你四十个发动机,四亿美金,你难道不送一个发动机给我吗?他说你这个玩笑开大了,不行!那么这个一僵持就是差不多二十来个小时,他就不停地开会。因为这一千万美金,这我们人民币当时是八千多万,差不多一个亿了。我就说我坚持要送,你送我就签字,不送咱们就不签了,那么这么僵持,因为跟美国的时差,僵持了很长时间,最后这个开董事会,然后每个董事也要跟我讲话,就说你为什么要一个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可不是好玩的,怎么能要送一个给你呢?我说这也是一个国际惯例嘛,你们整天给我讲国际惯例,我买了你这么多发动机,你难道不送我一个发动机吗?我心里不舒服,没啥。我说其他的价钱都谈完了,我就觉得你应该送我一个,那么僵持了二十七个小时,最后他还是送我一个发动机。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一下这个特殊的档案当中,我们的王董事长圈定的另外一天,就是2006年3月22日。其实这是我们在完成了收购之后整整八个月之后的一天,为什么圈定了这一天?这一天发生了什么?给我们讲一讲。

  王浩良:应该像你刚才说八个月,设备我们都进来了,我们是像拆文物一样,精心地把设备就不停地从英国伦敦搬运到南京。

  主持人:小心翼翼。

  王浩良:小心翼翼。那么设备来了以后,首先要安装、要调试,安装调试他们给我报了个价,想三千五百万人民币,那么他们还很有理由,很有理由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一共买你机器是多少呢?四百八十多台,四百八十多台当时是买的价值就要相当于八九个亿人民币,现在收你三千五百万人民币的技术指导费,这比例很小的,百分之五不到。

  主持人:算便宜的了。

  王浩良:算便宜的,你这样算账嘛,当然他,是吧?

  主持人:你能接受吗?

  王浩良:我不能接受。

  主持人:那怎么办?

  王浩良:我不能接受,我就把总指挥长找来,我把张欣找来,我说总指挥,这个事情怎么弄啊?我说现在我看看你,你那里也有点实力,你应该说也还是有这个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先表扬他一通,然后我说我想到了当年小平同志去办深圳特区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中央没有钱,让你们去闯,杀出一条血路来,我说现在我们也碰到了这样一个情况,你看怎么办吧?

  主持人:好,张欣,来,我们把话筒交给你。

  张欣:这种技术的难点,ABB公司给我们提了一个比较高的,我们认为难度这个代价比较高的一个条件,但是我心里更认为,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的,尤其我们南汽有一批技师,还有社会上,包括中机三安,包括社会上很多的合作伙伴,他们都是我们的支持力量。

  主持人:那你把这些非常优秀的技师招到一块的话,你跟他们下了什么样的命令?

  张欣:我下的命令,一百天、诸葛亮会、四人联组,拿下!

  非常高兴,这个是挑战极限。

  主持人:挑战极限。

  张欣:没有爬到珠穆朗玛峰顶峰的人,说这个话的时候别人都会笑,但是真正在爬的人他心里知道,我有一个永恒的目标——爬到顶峰。爬到跟世界接轨的顶峰,我们首先要有爬的勇气。

  主持人:你看到张欣这么地兴奋、这么地自信,你对南汽和罗孚的这次结缘的未来是不是也依然充满了自信?

  王浩良:南汽的未来我看到了信心,当然说也不是说没有风险、没有困难。但是我们有这样一个好的团队,这么好的技术力量,关键我们有智慧、有力量,南汽一步步可以走出来,实现我们战略目标,实现我们跨越式发展。

  主持人:看来我们可以借用一句话,南汽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未来其实在王董事长的眼中,已经看到了他们需要跨越的一个又一个的障碍,但是今天他们的这份信心,让我们对他们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那么这个有着英国血统,但是却是中国国籍的孩子,究竟会怎样地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盼。我们在这里也把掌声送给你们,祝福这样的一个孩子,能够茁壮、健康、可爱、美丽地成长。谢谢王先生来到我们今天的现场,谢谢大家关注今天的《对话》,再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孙磊)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