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上市100多天后,我们终于等来了试驾它的机会,时间不长,只有3天。根据厂家的介绍,奔腾42%完全自主创新,其余58%则是借鉴于马自达6平台,当全面审视了这位一出生就头戴光环的选手后,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很难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内心的感受。创新与借鉴的组合并没有达到我们心里预期的效果,奔腾似乎依旧延续着红旗走过的老路,令人隐隐为之担忧。不过,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我们还是愿意给它更多的时间,去成长,去壮大。等待,也是一种美。
作为一汽的最新力作,奔腾带给我们的是希望还是失望?
王鹏:C301,当这个曾经充满神秘色彩的代号变成现实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欣喜和忧虑同时涌上我们的心头。面对红旗这面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旗帜日渐低迷的市场表现,一汽终于决定专心致志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于是,耗资10亿元,研发历时近4年的奔腾得以面世。单就这款车来说,一汽奔腾应该是成功的,大气的外形、宽敞的空间、充足的动力,这些都是拿得出手的卖点,不过另一方面,奔腾似乎依然给人一种拿来主义的印象,而这也是我们所有高举自主大旗的国产品牌共存的问题。抱着一种宽容的心态,奔腾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洋为中用是发展自主品牌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捷径,我们期待着下一个“奔腾”来到我们面前时,能够是一个真正的100%先生。
白建安:奔腾的项目代号是C301,是归于红旗名下还是另起炉灶,一汽内部曾经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C301化身成奔腾,成为一汽轿车独立的品牌,担当起打造自主产品中高级领军者的重任,而红旗则成为自主产品中的豪华轿车品牌。脱离红旗品牌之后,奔腾甩掉了历史包袱,并且定位于“后商务时代领跑者”的概念。不管怎样,奔腾给那些给予一汽厚望的人一些慰藉,也把拥有合资品牌品质与自主品牌价格的产品带给了消费者。
张凌玮:中高级轿车市场一直是国产轿车争夺的宝地,其中的国产轿车大多为合资产品,作为民族品牌之首的一汽推出了自主品牌“奔腾”,希望借由奔腾的上市带给我们民族轿车工业以转机。且不谈奔腾与马6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在我看来,奔腾带给广大消费者的是更多的利益与实惠。一汽奔腾的价格为15.18万元~20.88万元,在中高级轿车市场中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当然这也就是自主品牌特有的成本优势。虽然奔腾的做工看上去还是有些粗糙,但相对同级车来讲配置还是很齐全的。因此靠着“较低的价格和优秀的配置”,进军中级车市场的奔腾还是有较强的竞争力。
王然:“高质低价”是奔腾上市后重点推出的口号,其实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在汽车行业,消费者对于国产化较高的车型还存在着一些顾虑,无论从产品的质量,品牌的知名度,很多人还是更愿意接受外来的东西。奔腾此次推出的所有车型几乎都在20万元以内,从配置、动力性能、空间等方面考虑,这样的价格的确属于低价。虽然高质我们只能用相对的口吻来说,但凭借一汽雄厚的实力,打造一款真正高质低价的车型是不成问题的,也许奔腾的推出只是一个预兆,它让我们看到了今后的希望。
硬朗的外形看上去很有新意,不过其细节处理依然有待改进。
王鹏:由意大利人设计外观造型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奔腾也不例外,据说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一尊雕塑。奔腾的造型确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饱满的线条与夸张的造型共同构成了一个敦实的车头,而车身腰线与尾部的过渡也显得很协调,只是感觉尾部稍显笨重。从各个角度看去,奔腾都将棱线与弧面很好地结合为一体,整个车身显得极富力量感,看来在车身造型上,一汽奔腾的确下足了工夫。
白建安:一汽委托意大利设计公司负责奔腾的造型设计,就是看中了乔治亚罗的设计水平与成功经验,相信他能够为中国市场带来一种新颖的设计风格。奔腾的设计灵感源自美国华尔街的一尊奔牛雕塑,乔治亚罗被这只奔牛的气势所吸引,并把这种元素用到设计当中。所以奔腾拥有粗犷的气势、硬朗的线条、厚重的车体,就像是一只蓄势待发的公牛。但粗犷之余又不失精细,奔腾的发动机舱盖和后备箱盖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叠层式设计,前后遥相呼应,看上去更富层次感。整个前脸看上去颇显霸气,巨大的水箱格栅向前突出,内部采用了近似中式传统窗格的设计。发动机盖与腰线勾勒出上挑的前大灯,就像两只扬起的牛角,起到视觉发散的效果,让你感受到更大的车身体积。腰线从保险杠上的雾灯旁开始延伸,穿过大灯的导角,翼子板与车身、在尾灯处形成一个有力的折角,向下融合于后保险杠中,这条贯穿车身的腰线显得尤为刚劲。在尾灯的设计上,环形转向灯围绕圆形倒车灯的设计非常巧妙。奔腾过短、过平的车尾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且车灯所占的面积较少,让突起的后备箱盖显得尤为呆板。
张凌玮:虽然一汽奔腾的外观设计出自意大利设计师乔治亚罗之手,并且前脸的造型灵感来源于美国华尔街上的铜牛雕塑,但我并没有看出这样的设计具有多少新意。总体感觉奔腾的外观比较中庸,并且缺乏亮点,但在它的身上还是能够体现豪华轿车的稳重风格。
王然:奔腾外形设计得很大气,车上很多部分都流露出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设计元素。而且出自大师之手的造型,很难挑出它的不足。只是奔腾在外形的设计上,少了一些中国特色,虽然我说不出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特色,但如果我们每推出一款只是为了追随时下最流行的元素,那相信过不了几天,这些元素就会被更为前卫时尚的新品所湮没,如果多一些别人无法掌握的特色,倒可以流传得长久一些。
内饰风格似曾相识,充裕的车内空间是它的优势。
王鹏:与外观给人的新鲜感相反,奔腾的内饰让人觉得很眼熟,方向盘、仪表盘、中控台按钮、挡杆等,这些明显来自马6的基因随处可见,不过奔腾浅色调的内饰风格与桃木装饰搭配,倒让其多了几分商务气息。车门扶手是奔腾车内与马6为数不多的几个不同之处,只是感觉设计的有些太大了。此外,由于车身尺寸有所增加,奔腾拥有更加充裕的车内空间,尤其是对后排乘客而言,这也反映出奔腾商务化的另一面。
白建安:奔腾车顶线条经C柱到尾箱的过渡更加平缓,这样为内部尤其是为后排乘员提供了良好的头部空间。奔腾采用双色内饰,浅米色内饰与桃木装饰搭配使整个车厢显得简洁大方。中控面板的设计缺乏新意,按键的手感也不是很好。前后门扶手显得很突兀,好在手感还不错。我认为细微之处的镀铬饰件改为铝饰件效果会更好一些。
张凌玮:奔腾的浅色内饰设计以稳重为主要基调,一些细节之处也不失大师的手笔。坐进车内你可以发现奔腾的内部空间十分宽敞,后排乘员的头部空间十分充足。奔腾的整体空间表现很不错,坐在车里不会感到拥挤,但是后排座椅更适合两人乘坐,并且厚实的座椅具有相当舒适的乘坐感受,即使长时间乘坐也不会产生疲劳感。
配置水平以服务于乘客为目的,安全性能值得表扬。
白建安:出于对商务车市场的定位,奔腾在设计上更多地考虑到乘坐舒适性。前排座椅足够体贴,还可以进行8向电动调节。前中央扶手分为两层,并设有硬币槽,而后排更是将杯架和储物格都置于中央扶手内。虽然后排没有空调出风口,但提供了一个12伏电源接口,方便那些商务人士连接笔记本电脑。
张凌玮:奔腾的前后排座椅宽大舒适,车内自动防炫目后视镜还具有中文方向指示功能,奔腾对这样的细节之处考虑得相当周到,这对于身处陌生环境的车主相当重要。此外,自动空调、6碟CD、电动车窗、电动天窗、倒车雷达、电动外后视镜和定速巡航这些在豪华车中常见的配置,在奔腾中也都一应俱全。奔腾在安全性能方面也下了一番工夫,它拥有众多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装备,TCS、DSC以及4安全气囊都为标配,而在更高级别车型中,侧气帘也被纳入了标配名单之列。
王然:奔腾这款车在安全配置方面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尤其是在被动安全方面表现突出,4安全气囊、ISO-FIX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等都为该款车型的标准配置,加之其他一些电子辅助稳定系统,奔腾敢于挑战国内首例真人侧翻试验也是不足为奇了。
与马6共享底盘以及动力系统,让奔腾损失了不少自身的风格。
王鹏:除去面子上的东西,奔腾58%的借鉴更多地体现在性能表现上,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都与马6完全相同,这让驾驶奔腾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奔腾装备的2.3升发动机,从数值上看,最大功率及扭矩与马6分毫不差,不过由于车身自重增加了80公斤,所以加速过程并没有马6那么迅速,反而多了几分沉稳,变速箱与发动机的配合非常默契,对驾驶员的意图贯彻得很到位,高速行驶中对噪声的屏蔽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总体表现令人满意。奔腾的灵活性虽然达不到马6的水平,但出色的底盘还是让驾驶充满乐趣,连续过弯时,宽大的车身并没有给奔腾带来什么麻烦,清晰的路感能让人随时了解车辆的状态,给予驾驶者足够的安全信心。美中不足在于,奔腾的方向盘有点沉,停车入位时需要费点力气。
王然:从奔腾的市场定位来看,它更偏重于商务车型。如果从商务车的角度考虑,奔腾扎实的底盘的确为其定位筹足了砝码,虽然与马6共用同样的底盘,但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感觉还是稍有不同,马6是一款更强调运动的车型,其在驾驶中会给人硬朗的体验。但奔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在这硬朗中加入了一些柔和的元素,使其更靠近商务车的定位。与马6使用相同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也让奔腾在起步、加速等方面没有任何值得兴奋的地方。在高速行驶时,噪声主要来自风噪,奔腾的外形设计对于风噪有很好的削弱能力,这对于改善车内的乘坐环境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单纯的商务车定位显然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奔腾的低价入市已经开始影响到马6的销量,同室操戈的局面可能会形成。奔腾有58%的零配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关键部件都依赖于马自达。所以奔腾日后的发展要想不受制于人,就要多在核心技术上下工夫,这也是为未来一汽轿车的发展打好基础。在2.0升以上排量的市场中,合资品牌无疑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自主品牌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中高端产品。面对市场的夹击,奔腾能否像它的名字一样奔腾下去,命运最终还是掌握在一汽轿车自己手里。
撰文/王鹏、王然、白建安、张凌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