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光祖:把握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三个时间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08:26  中国汽车报
陈光祖:把握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三个时间差

陈光祖 国内汽车行业资深专家、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

  宏观创新年代开始到来

  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主要特征是,在微观层面,一些先动起来的企业领先行动,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硕果累累。在宏观层面,突出表现为从一家一户的创新活动正转向全汽车产业聚集性的创新行为。我们说,汽车产业宏观层面的创新行为,将构成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汽车产业创新推动力,这是十分可贵的。本文就是想从这一角度去探索、去分析。

  必须说明,扩展和深化汽车产业宏观层面的创新活动,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和环境,有利于形成系统性创新工程;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向高度化创新的突破口冲击;有利于把握自主创新一些规律性东西,以便更好制定汽车产业的创新思路和战略;有利于为众多的企业注入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的效益和实力,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建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产业,形成系统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创新效应。这具有很深刻、迫切和现实性的意义。

  展开全方位的创新

  创新是经济学范畴的一种活动。从理论上说,创新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发明和对创造性活动成果的认定。就是说,只有把一种发明引入社会领域、创造出效益才是创新。如果把创新简单归结为纯科技的活动,那是不全面的。

  产品创新是汽车产业整体创新领域的核心。当代,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抓好产品创新工作,这是涉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但要说明,核心竞争力并不完全等同于国际综合性的竞争力,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全方位创新要素组合的成果。

  机制创新很重要,在知识经济社会的进程中,创新的社会关联度相当复杂,孤立的重大科技创新,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我国汽车产业创新水平和能力之所以和国际上形成这样大的差距,主要缘故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有利促进汽车产业不断创新的高效率的激励机制。机制创新是汽车产业整体创新的一个前沿阵地,这可能包括制度环境、政策体系、市场与法规体制、教育与人才的培育、信息及服务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的基础研究科技和应用研究科技的支撑等等。总之,机制创新是提高汽车产业整个结构和素质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全球化进程和提供产品创新的一个原动力。

  战略创新表现为汽车产业创新要紧密围绕产业化这一目标,在每一特定时期,确立自己的定位,实施系统化集成创新工程。以求完满地实现预期的创新效果。

  意识创新可以说是创新工作的灵魂,我们面对的是国际强大的跨国汽车公司创新的竞争,要敢于较量,敢于运用自己不同时期时间差的优势(参看下文详细论述),迎头赶上,敢字当头,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关键。我们还要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和拔尖人才,要以更加坚定、更加开放的姿态,突破常规和惯例,在求异和冲突的进程中,体现出自己的独创性智慧。

  把握好“三个时间差”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周期,一种经济现象更是明显。国际、国内专家预测,到2025年前后,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处于一个稳健和高速的增长期,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加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们还可以“走出去”。这样,我们的汽车市场优势是任何国家所不可比拟的,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我们要自觉和主动地把握好这一机遇,集中力量,以我们的优势弥补我们的差距,把我们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搞上去,这也成为汽车产业的头等要务。从宏观上思考,我们可以应用“三个时间差”,来实现汽车产业分阶段和交互式的自主创新战略,这是经过历史考验和证实的,也是被科学预测可行的方向。

  在“第一时间差”中,我们发挥的是后发优势。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基本上只能生产卡车,不能生产轿车,汽车工业的整体结构水平和素质是很落后的。为了迅速把轿车搞上去,以便带动汽车工业结构和素质的提升,我们大胆地采用了引进技术加零部件国产化的办法,实际上是以市场换技术的初级阶段。我们大约花了6年时间,即到90年代初期,实现了轿车的大规模生产,结束了40年我们不会大量生产轿车、不会搞零部件国产化的历史,并为下一步汽车产业更大的发展打下基础。其中上海“桑塔纳”轿车基地建设和零部件的国产化的实施,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我们必须认清并承认这个事实,我们付出了很大的资金和精力,也赢得了在工业时代对传统性质汽车工业现代化的产业改造任务,这是一项历史性的重大成果。

  “第二时间差”是指以强大的市场为背景,实现本土化优势。也就是利用比较优势来运作,实际上是以市场换技术的高级阶段。

  当前,要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活动,要让大家都动起来,都来实践,提高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实力,并为下一步全球化、全方位地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作准备。实质上是促使传统型的汽车工业和初期信息化的汽车产业交叉式发展的阶段,是向知识型汽车产业过渡的一个必要过程。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的汽车产量激增,不仅是在乘用车方面,在商用车方面也发展很快。于是跨国汽车公司,包括零部件公司,都纷纷到中国来“淘金”。而恰恰我们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失误,就是没有认真强调和扶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发展,实力显得十分薄弱,在本土化的主战场上,打的大多是国际上拿进来的汽车品牌。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进展,信息技术和高科技在汽车产业上应用日新月异。我们如果仍单纯追求以产量为目的的增长方式,而忽视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力的增长,那么,我们将无法实现汽车强国梦,而最终将会被跨国汽车企业所收购或淘汰。正是这些道理统一了汽车产业界的认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汽车产业创新活动高潮。于是“第二时间差”方略应运而生,但它只是一个过程,为更高阶段的“第三时间差”做好准备。

  “第三时间差”的推行,是在我国仍拥有汽车市场巨大资源情况下,在实施“第二时间差”的同时,在相应的时期就着力思考和推行“第三时间差”方略,与“第二时间差”有交叉,互动问题,但却不是一回事。 “第三时间差”构思是在知识经济社会进程中,运用全球化系统集成优势,进而实现以技术拓市场,“把蛋糕做大”的新阶段。通过同心同德、长期艰苦踏实循序渐进的努力,将我国汽车产业的全方位创新推进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上,使之有能力在全球化动态的竞争活动中,与国际汽车界的创新水平接轨,建设相当一批具有高度国际竞争力的名牌汽车(包括零部件)企业,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人、车、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产业,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汽车强国。

  全球化是新世纪的最重要现象,汽车产业更是全球化最为典型的产业之一。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在国际汽车产业中一场“创新战”已经打响,这是一场争夺知识、创新人才、全球市场和发展空间的“战争”,它没有硝烟,却无法回避。必须指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也已经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战争”的漩涡中,这不是人们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的问题。我们面对现实,不应是失望、等待,而坐失良机;必须积极地行动起来,认真参与,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向知识型汽车产业方向发展。除此以外,别无出路。

  为此,在“第三时间差”中,汽车产业创新方略的基本内涵是:

  ———要以知识工程为基础,加速开展汽车产业全方位创新,提高汽车产业全数字化水平;

  ———要以产品创新为行动中心,实现汽车产业化的超越式发展和财富的增值;

  ———要广泛采取系统集成方法,充分应用多样化方式,借鉴国际先进乃至前沿科技和管理经验,实施协同商务和战略联盟,提高创新效率;

  ———通过全社会广泛的创新活动,努力建设一个具有活力的、独特的汽车开发性产业,使大量技术资源商品化,为汽车产业提供更好的开展创新工作的服务。

  我相信,“三个时间差”方略的实施,将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汽车产业创新面貌的一种好办法。- 陈光祖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