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左延安获准生产轿车:江淮奇瑞联盟无限期搁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13: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俞凌琳 上海报道

  “因为轿车项目通过审批,江淮奇瑞联盟的计划已经无限期搁置。”

  1月2日,左延安率领从各地赶来的经销商,上了佛教胜地九华山。

  当天,听完左延安宣布江淮2007年事业计划,江淮的经销商们多了几分底气,江淮新轿车项目通过审批,让许多人看到了新的财路。

  根据左延安透露,轿车将在今年4月份上海车展上亮相,7月份正式上市。“如果进展顺利,3月份项目将走完全部程序。”江淮一位高层透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会后,气定神闲的左延安携江淮一干高层踏上了去底特律的航班,参观北美车展去了。

  在这之前,一度遭遇轿车“准生证”难题的江淮,曾在地方政府的撮合下酝酿发展轿车的“第二条路”———与奇瑞实现相互持股,从而间接获得轿车生产目录。如今轿车项目受阻的条件已不复存在。

  “因为轿车项目通过审批,江淮奇瑞联盟的计划已经无限期搁置。”一位接近江淮核心管理层人士向记者表示。

  省政府的初衷

  去年9月,本报一篇《酝酿相互持股奇瑞江淮合演年度最大汽车重组案》引起了业内轩然大波。当时在安徽省产权局牵头下,奇瑞、江淮起草了一份互相持股计划书,江淮汽车股份折价转让给奇瑞汽车,换取奇瑞汽车20%股份,从而获准使用奇瑞的轿车目录,并成为奇瑞上市的发起人之一。

  报道当时遭到了江淮和奇瑞的竭力否认。9月14日,江淮汽车(600418)紧急发布临时公告,称现在没有某些媒体报道的与奇瑞汽车整合重组的计划。9月18日,奇瑞公司澄清称从未讨论过与谁合并的问题。

  知情人士透露,江淮与奇瑞的重组方案并非空穴来风,但重组计划的发起人主要是安徽省政府,双方企业之间并无强烈重组意愿。

  安徽省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两个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省份。“2006年安徽的整车已达到55万辆”,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徐雁告诉记者,安徽省主管部门一直希望仿效上海、长春、武汉,建立一个超大型的汽车工业集团,培植百亿元、甚至是千亿元规模的大企业。

  实际上,在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企业“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如果两个企业之间实现联盟,则能通过联合采购、联合销售等业务联合节约成本,增强竞争实力,确保“大安汽”发展壮大。

  但即便政府为企业设想了看似完美的方案,奇瑞和江淮并不领情。

  江淮奇瑞各有打算

  按照上述两企业相互持股的方案,由双方各自持对方部分股权,让江淮取得准生证,并同时作为奇瑞上市发起人帮助奇瑞上市,在经营上完全独立。

  但是奇瑞和江淮认为,如果各自独立经营,企业之间肯定会存在竞争。目前江淮汽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客车底盘生产企业,在轻卡方面的产销也均居全国第二,而奇瑞在乘用车上排名前五。虽然两者在产品上可以优势互补,但两个企业此前都已经作好了进入对方领域的准备。

  当时奇瑞已经收购了一汽扬子客车厂,进入商用车领域,而江淮的轿车“一拿到准生证就能生产”,两者在产品上并非完全差异化。反而这一计划,可能给双方培养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竞争对手,就如同当年上汽培养了奇瑞一样。

  “如果由一家企业兼并另一家企业,但最终是谁合并了谁?两家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谁都不愿意被对方兼并掉。”一位接近奇瑞的人士分析认为。

  其次是发展途径上的分歧。奇瑞的发展途径主要依靠外部贷款,据奇瑞内部人员透露,仅仅2005和2006两年,奇瑞汽车就获得了200亿元左右的银行贷款和授信额度。

  奇瑞的负债率一度超过90%并且利润过低,一直是行业公开的秘密,2005年奇瑞汽车的利润仅有9500万元。

  相反一直以来,左延安更愿意奉行“先做强再做大”的滚动发展模式。由于财务上谨慎,2005年汽车业整体利润下滑,江淮当年却实现7.4亿元,利润增长达28%。目前江淮的负债率低于50%,远远低于一般工业企业60%到70%左右的负债率。

  一个希望先做大再做强,另一个奉行先做强再做大,一旦重组,可能使两家企业管理层之间产生很大的分歧。

  “再次就是品牌的问题。两家企业都是自主品牌企业,并且都对自己一手打造的品牌感情极深。”江淮有关人士认为。

  江淮曾经因为品牌的原因而放弃了合资的机会,并最终与合作多年的现代分手;而奇瑞也因品牌而徘徊在合资企业的门外。两个企业重组后,用谁的品牌?显然,江淮和奇瑞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品牌。

  重组法则

  “实际上以江淮乘用车项目的股权换取奇瑞的生产目录的想法去年就已经提出了,只是今年上半年才形成真正的方案。”芜湖市政府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联盟最终夭折,证明不到万不得已,企业之间实现重组的可能性还是很小。

  以天津一汽夏利为例,政府推动重组一直没有实现,最终促使一汽兼并成功的是市场的抉择。原因是在吉利的低价竞争下,天津夏利市场份额和利润大幅缩水,不堪亏损,才促成了这一桩合并。

  而此前1999年和2004年,业内也曾两次传出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的资本结合,但并未成真。

  “作为企业,总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的。促使企业合并或者不合并的,都是市场和利益的使然,并非能由政府说了算,或政策推动得了。”汽车咨询公司CSM亚洲分析师张豫说。

  在张豫看来,江淮造轿车迟迟未获批并非其条件不过关,而是生不逢时。他说,“江淮在商用车领域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并正在稳健发展,无论从产销比例,利润情况还是轿车项目规模等硬性指标看,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于新上项目的要求,同时江淮还是自主品牌。”

  张豫认为,如果国家要审批乘用车生产资格,一定会优先考虑江淮,江淮至少比力帆的“硬条件”好很多。

  而据一位证券分析师向记者透露,去年9月底去江淮考察时,江淮汽车(60018)董秘也曾向他表示过江淮造轿车的“硬指标”完全达到要求,对获得国家批准充满信心。

  目前,江淮汽车已经完成了轿车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10余款车型的储备已告完成,将从明年起陆续推出C级、A级和B轿轿车。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