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形势一片大好的前提下,绝大多数汽车企业都“多收了三五斗”。上海通用稳坐产销量头把交椅,并成为首个年销量突破40万大关的企业;一汽-大众也圆满完成了35万辆的销售目标;长安福特马自达更是异军突起,创造了140%的增长速度,但这一增幅与华晨相比还稍显逊色,华晨中华轿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545.8%,提前完成当年的销售目标;奇瑞乘用车总销量越30万大关,位列第四;吉利总销量突破20万辆,排名第七……
一组组喜人的数字摆在人们面前。效益好的厂家,负责人可以安稳地过个年;利润不高的厂家,负责人也能用良好的销售数字给大家一个交代。
有人说,2006年乘用车行业之所以能取得30.02%的增幅,主要得益于新车型对市场销售的拉动。的确,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上市的新车型加改款车型总共达117款,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款新车面世,这无疑给刚刚进入买方市场的中国车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从另一方面看,2006年销量排在前十位车型依然是捷达、凯越、伊兰特、桑塔纳、夏利、QQ、雅阁、领驭、旗云、花冠这些老款车型。在中国跑了近20年、作为老三样的捷达居然拿到了“年度总冠军”,这不能不算是2006年汽车市场的一件憾事。可见,新车型不是2006年汽车企业获胜的法宝,良好的大环境才是2006年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前提,而老车型一支独秀是2006年车市的最大特点。
虽说新车型扎堆儿上市并不是2006年丰产丰收的根本原因,但毕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比之下,2007年新车数量可谓寥寥无几。从2006年乘用车销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来看,除一汽-大众有迈腾,上海大众有斯柯达明锐,奇瑞有A3、V2,北京现代有两厢伊兰特,一汽丰田有卡罗拉,吉利有远景外,其它位列前十的厂家只能靠改款来维系车型换代。仅仅靠新车型还不足以让厂家在激烈的竞争中显出优势,没有新车型的厂家面对2007年竞争的压力则更大了。
除了新车型方面的困扰,在2007年,汽车厂家还将遇到更多的难题。
以北京为例,公交车票价4折和公交快速通道在二环、三环的开通,对京城私家车的发展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所有开车上班的人堵在二环路上,看着身边的公交车疾驰而过的时候,这将意味着,更多上班族开始犹豫,是准备买辆车还是买上一张公交“一卡通”。
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大趋势,北京已经走在了其它城市前面,北京公共交通的发展也给厂家的汽车营销提出了挑战。公共交通当然不是私家车发展的天敌,开车上班也不是私家车的主要用途。如何合理地改变消费者的私家车消费观念,是每个汽车厂家在2007年要解决的营销难题,从目前来看,显然没有哪个汽车厂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丰收的2006年已经过去,新车型不是汽车厂家制胜的法宝,在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2007年汽车企业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刘世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