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生产企业造车不忘圈地
不久前,某汽车企业借汽车项目圈地的做法在业内掀起不小的波澜,以致该公司高层不得不出来解释,其所取得的每一寸工业用地,都将会用于汽车生产及配套项目。然而,最终传来的消息则是,在该企业众多的新基地项目中,目前仅一个项目得到批准,其他项目纷纷“泡汤”,均被卡在国家发改委的审批环节上。
控制新建整车项目,适当提高投资准入条件,成为国家对汽车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而该企业众多新生产基地迟迟未能得到发改委批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改委项目审批人员认为其现有产能尚有大量空余。
事实上,等待项目审批的企业还有很多:上汽的临港生产基地项目、青年汽车山东生产基地项目、力帆的内蒙古生产基地项目……
不管项目是否真的全部用于生产,但是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的确对征地情有独钟。有专家指出,扩产征用的土地当中有一些并不是真用于扩大产能,而是为了圈地。
据悉,四川省某企业在取得改装车生产资质后,获得了当地1000余亩土地使用权。如今这家企业除了拥有一条总装线外,其他用地已建造厂房,并租给其他配套零部件企业以获取利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曾经有企业想做一个客车项目,如果仅仅是建厂房,一两万平方米足矣。然而,他们最终从当地政府手里要到了20万平方米的土地。更有甚者,之后该企业转手做起了房地产。“先把地圈下来,只要能让企业维持运转,就可以利用手里的土地升值赚钱。很多企业都这么做。”这位人士告诉记者。
第二幕
汽车城集聚效应难掩圈地意图
不仅是企业,一些开发区也在大面积征地,热火朝天地建设汽车城。
据了解,围绕东风乘用车公司建设的广州花都汽车城,仅三期工程的占地面积即达50多平方公里,涉及整车生产、零部件、物流中心、行政管理、贸易服务、出口加工、汽车文化娱乐旅游、生活区等8大区块,创下了广州汽车项目用地的最高记录。数年前,上海已斥资500亿元打造了号称“亚洲第一国际汽车城”的上海国际汽车城,而这其中,有着相当一部分的地产项目。
此外,北京、成都、武汉、杭州、长春……大面积、大规模、大手笔的土地开发接连出现,投资的焦点,都是建汽车城。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所谓的汽车城、汽车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园区等,动辄占地几平方公里甚至几十平方公里,造成了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
一些汽车城在建造时,附加了一些与汽车并不相关的宾馆、写字楼以及娱乐设施。分析人士表示:“虽然有利于形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集聚效应,更好地实现配套功能,但其中的一些附加项目难以掩饰其圈地意图。”
第三幕
流通项目圈地狂热还在继续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汽车交易市场达20余家,最大的占地面积为几十万平方米。
“北京的汽车交易市场投资开始进入了一个误区,大家都在大面积圈地,都在建所谓功能齐全的汽车城,但是有些只是4S店的简单堆砌,并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特色。”北京一家汽车交易市场负责人如是说。
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北京。随着人们汽车消费需求的增长,几乎在全国的每一个城市,投资商都在如饥似渴地争抢汽车流通的相关项目。甚至在一些并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兴建汽车交易市场的狂热也未见消减。
“虽然单个汽车流通项目的占地面积要远低于制造项目,但由于投资主体多,涉及面广,全国各地汽车流通项目圈地的面积总量绝对不逊于汽车制造项目。”有人士这样分析。
业内专家指出,现在全国约有500个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但事实上,这些交易市场的利用率并不高。滥建汽车交易市场就是资源浪费。
“谁拿到土地谁就能生财,收取场租、物业管理费,所以很多人拼命去向政府争取项目、土地。”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项目拿到手后,如果经营状况不佳,就会转而投资其他。还有一些投资者,就是直接以汽车为名进行圈地,投资房产。
据了解,南昌的远东世纪花园,当初就是以南昌汽车交易市场的名义立项的,但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商品房小区。
第四幕
圈地背后有一条利益链
圈地行为缘何愈演愈烈?有人分析,这其中有太多地方政府主导的影子。各地政府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往往会不顾实际需要,在当地汽车产业中投入包括土地在内的大量资源。在汽车相关领域土地扩张的背后,难免少不了地方政府的“热心关怀”,一些项目本身甚至就有来自地方政府部门的股份。
“当地政府与投资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链条,助长了‘土地腐败’,也使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一些投资项目的手续并不完备便开始运作。即使立项获准,还需经过土地、规划、工商、环保、卫生、消防等多个部门审批,而一些汽车交易市场连《市场登记证》也无法出示。还有一些项目采取‘化整为零’的做法,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
不管怎样,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些情况,此次出台的《限制用地项目目录》也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土地政策与产业政策间的相互呼应,汽车圈地现象将被受到限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