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汽车全行业去年销量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近30%
目前国内重卡行业也已形成新的竞争格局:第一梯队是东风、一汽和中国重汽,第二梯队是陕汽和北汽福田
在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之后,我国重卡行业步入了一个新发展时代。刚刚过去的2006年,重型汽车全行业销量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近30%。“重型卡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物流水平。而我国重卡的水平正在接近国际水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一位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目前国内重卡行业也已形成新的竞争格局:第一梯队是东风、一汽和中国重汽,第二梯队是陕汽和北汽福田。
盘整之后再发力
“2006年是重卡行业的好年景。拿我们陕汽来说,全年重卡销售突破3.3万辆,增长率达到116%,市场占有率为11%。”陕汽集团董事长张玉浦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由于国家治理超载的力度不断加强,“计重收费”的大范围实施,以及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直接导致大吨位、大马力、高效率重型卡车正在成为市场需求的主力。
“入世”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重型卡车市场容量不断扩大。2001年销售14.70万辆,2004年则达到37.18万辆,增长约1.5倍。
2005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对过热行业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减少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减少煤炭开采;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对治理超载政策有所放松,且因为之前的超常规销售,再加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和燃油价格的上扬,共同导致了我国重卡市场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当年销售23.6万辆,同比下降36.19%。
到2006年,重卡行业出现30%的增长,总销量也达到30万辆。对于这种高速增长的成因,重卡市场专业分析人士赵承军认为,首先,国家公路设施的不断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重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国内公路运输的平均运距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58.6公里,提高到2006年上半年的66.5公里,表明长途运输已经成为货物运输的趋势。
第三,柴油价格不断上扬,从1998年的每公升1.9元,上升到目前的每公升约5元;燃油支出占运输成本的比例也从1998年的10%~15%,到目前的40%。
最后,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相继采取治理超载、计重收费、对重卡降低收费标准等手段。
正是这些原因促成了对大马力、适合于长距离运输的重卡的需求,直接促进了重卡行业的高速发展。
重卡格局新变数
2006年,我国重卡行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重型卡车——载重量在15吨以上的卡车,已经成为重卡市场的主角。如,以中国重汽、陕西重汽、北汽福田、重庆红岩为代表的斯太尔系列产品,全面超越了一汽解放、东风为代表的准重卡平台(载重量8吨~15吨)的产品,占据了2006年市场近50%的份额。
在企业层面上,以东风和一汽为代表的第一梯队,正在面临来自中国重汽、陕西重汽等为代表的第二梯队的挑战。在这种挑战之下,一汽和东风在重卡市场上的份额逐年下降,分别由2003年的35%左右,下降到2006年的20%左右,行业地位下滑趋势明显。而中国重汽、陕西重汽、北汽福田等的市场份额却上升较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国内重卡行业已经形成新的竞争格局:第一梯队是东风、一汽和中国重汽,2006年的销量都在6万辆以上,市场份额均在20%以上;第二梯队是陕汽和北汽福田,当年销量各在3万辆以上,市场份额均在10%以上。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重型卡车的发展,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要有好的产品。重卡必须要满足国内运输结构调整的需求,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几家企业都推出其重卡的“第二平台”产品,如陕汽德龙F2000、东风天龙以及中国重汽豪沃等。某些传统产品并不适应新的形势,甚至出现了下降。
二是要有好的销售渠道与服务网络。在重卡行业,运行良好的分销渠道,扎实可靠的服务设施都不可或缺。
三是要有好的品牌。目前,国内重卡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如陕汽在消化吸收斯太尔技术的基础上,集中了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和汉德车桥等,被称为“最佳黄金供应链”,并通过与世界著名厂商MAN和康明斯的合作,以德龙F2000等产品,创出自己的品牌。(张宇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