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跨国投资流向印度:中国紧盯潜在竞争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16:29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印度

  本报记者丛刚广州报道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雷诺、日产、大众、沃尔沃接连在印度投下重金。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迟迟未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雷诺汽车,已经高调宣布将斥资数十亿美元建立印度基地,初始产能即为30万辆。

  就在这一同时,通用、丰田、戴姆勒-克莱斯勒等跨国巨头或增设新厂,或扩大现有工厂生产规模,纷纷加大在印度的投资。

  仅仅半年多时间,全球汽车巨头表现出了在印度投资的极高热情。有人评价,“印度正准备承接产业链转移的第四次浪潮。”

  “我们已经注意到跨国汽车公司在印度频繁投资的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对本报记者说,“这是否能够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形成影响,我们还在观察。”

  在过去两年中,印度以每年15%左右速度增长的汽车消费,正成为吸引全球汽车制造商的重要因素。作为亚洲近邻,印度或许正在挑战中国的亚洲汽车制造中心的地位。

  再现10年前中国一幕

  2007年1月1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将计划在印度新建一家工厂,主要生产排气量1升的小型车,目前的生产计划是年产20万辆。

  新工厂将于2007年开工建设,目前的投资计划是500亿至600亿日元(约118日元合1美元),预计2009年下半年投产。另外,日产公司的10家零部件商也将共同投资,开始在印度当地的生产,总的投资合计将达到1000亿日元。日产公司还表示,今后将阶段性地扩大对这一工厂的投资,增加生产的车型,最终将其生产规模扩建至年产量40万辆。

  去年以来,从印度传出的投资消息纷至沓来,本田2007年在印度的产能目标是增加到12万辆。德国奥迪公司也宣布,将于今年秋天开始在印度西部的奥兰加巴特市组装奥迪A6轿车。沃尔沃更是将自己的某些卡车制造工作从欧洲转移到印度,并在班格洛尔附近建立客车制造厂。

  雷诺的投资印度计划是与印度马亨德拉公司创立合资公司,并在当地组装生产其面向新兴市场开发的战略车型Logan,这款车型两年前雷诺预计在中国生产。据悉该车型在印度的年产计划是5万辆。

  “本地化投资已经成为全球跨国公司形成的新特点,同时印度也具有快速增长的GDP和大国市场优势。”冯飞认为,这已经成为吸引跨国汽车公司投资印度的重要原因。而10年前,中国恰恰是依靠这两个特征,吸引了包括通用、本田等跨国汽车公司集体进入中国市场的。

  印度2005—2006财政年度的GDP增长达到8.1%,据预计,2015年印度乘用车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350万辆左右。

  目前印度国内总体经济水平还相当于10年前的中国,基础设施不足,工业基础差,但是印度正在加快城市建设,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启动后,印度汽车市场的高增长将成为必然。

  跨国公司的放鸡蛋技巧

  “一般来说,新建汽车工厂的建设周期是18个月至36个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跨国汽车公司亚洲区管理人员说,“跨国公司近半年在印度的频繁投资,都投在了未来。”

  目前印度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辆,中国为15辆,韩国和日本分别为273辆和446辆,所以印度汽车市场未来的高增长性将是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因素之一。

  上述高管说,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跨国公司为了规避投资风险,不可能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说,此前日本和韩国的相关机构都曾发布报告称,其本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额已经很高,要注意规避投资风险。

  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但是跨国公司还是不愿意将过多的投资投向一个国家或地区,以防止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受到单方面牵制,投资到新兴的市场也是规避风险的方法之一。

  上述跨国公司高管说,面对印度更加低廉的劳动成本,日、韩及欧美企业目前都出现了在印度这个新兴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趋势。

  另外一方面,目前中国国内的汽车投资环境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已经开始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热情。

  “对于中国大力倡导发展自主品牌,很多跨国公司有疑虑,或者理解上有偏差。”冯飞解释说,中国发展自主品牌,并不是不要合资品牌,而是共同发展。同时,中央也有过这样的提法,自主发展不排斥外资,自主发展不是自我发展。

  冯飞承认,在汽车投资环境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

  密切观察印度

  “虽然印度的工业基础差,但是其政策十分灵活。”冯飞认为,在引入外资上,印度曾经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国家。2001年后,印度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现在跨国公司可以在印度独资建厂。

  从产业政策方面考量,印度更具有吸引投资的优势。印度国土面际330万平方公里,10.5亿人口,其中全国劳动力指标可以达到3.6亿人。所以在汽车消费市场方面,印度同样具有大国市场优势。

  虽然目前印度已经表现出了与中国一争高下的势头,但是印度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在短时期内,印度汽车产业还不足以挑战中国。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完整制造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工业体系布局的完整性在国际上是受到认可。”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跨国汽车公司亚洲区管理人员说,“在国际市场上,印度制造的口碑是无法与中国制造相比的。”

  但是此前,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曾发布报告提到,印度的汽车制造水平是高于中国的。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郑豫说,评价指标是涉及很多项的,印度主要是软件人才、汽车工程技术人才多,自主开发能力强,但是在劳动密集型的人工制造领域,是不如中国的。郑认为,工业基础是需要积累的。

  关于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竞争比较,冯飞曾有过研究。他的结论是,目前印度总体投资的软环境比较好,但是硬环境方面跟中国还是有差距的。在汽车领域,还看不出印度能够与中国形成竞争的格局,所以对于相关环境的变化,我们还在观察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政府正在鼓励汽车制造商出口,认为进入海外市场将是最安全的选择。据悉,日产汽车计划在印度新建设的工厂产量中,将有三成在印度本地销售,七成产量计划出口到印度以外市场。

  印度相当于欧美国家的1/3或1/2的低廉开发成本,未来在汽车出口市场上可能将与中国直接竞争。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