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与国际接轨”,作为消费者,我们在很多需要交钱,却搞不明白为什么的情形下,往往被告知这是“国际惯例”,我们于是往往也就讪讪地赶紧掏腰包。
令我奇怪的是,我们的接轨总是有选择性的,国外很多对消费者有利的“轨”国内好像很少主动去“接”,比如汽车售后领域,厂家的保修期,国内比较普遍的是2年
4万公里,之前甚至还有1年保修的(这也好意思?),而在美国,大多是3年、5年,有的厂家甚至提供长达10年的保修期。
在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看来,承诺多长的保修期,不仅是厂家诚意的一种体现,也体现了厂家对自身产品质量的自信。对消费者而言,更长的保修期也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实惠。一般情况下,新车在2年内出现质量问题的很少,但是从第三年开始,很多问题就逐渐暴露,因此2年保修期对于大多数车主而言实质上等于没有保修,1年保修期那纯粹是骗人。因此,厂家提供2年保修还是3年保修,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其需要由此承担的潜在成本差别可就大不一样。这也许是国内绝大多数厂家都只提供2年保修的一个不太说得出口的原因。
在竞争程度还没有达到一定阶段,厂家出于成本的考虑,提供尽量短的保修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有些厂家对竞争对手延长保修期的态度。比如,某厂家高层就表示“延长保修期是一个相当简单的竞争手法,服务还是必须从关怀车开始,最终落在客户的需求上”。这话就有点避实就虚的嫌疑。延长保修期,作为竞争手段,自然是有些简单,但是却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诚意。勇气是为此可能会增加巨大成本,牺牲不菲的售后利润;诚意是此举恰恰真正落在了客户的需求点上——售后服务不仅要好,更要便宜。
现代汽车是第一个在美国实行近乎终生保修的汽车厂家,它在美国提供的保修期限是10年10万英里!后来,通用汽车也将保修期延长至5年10万英里。目前,我们并不敢期望国内的厂家也提供类似的保修期,因为我们知道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虽然很激烈,但是还远没有达到美国那种程度。不过拜竞争之福,现在,国内也有少数厂家开始延长保修期了,比如进口车中的捷豹,国产车中的华晨和东风悦达起亚。
我们也发现,首先破冰,延长保修期的,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是从那些市场地位相对弱势的品牌开始。这就叫竞争!当然,我们更希望那些市场地位相对强势的品牌,不要只是冷嘲热讽,而是尽快跟进。这不仅仅是从一个车主的自私的立场出发,也是为了厂家考虑,因为市场地位的强弱总是不断变化的。现在谁还敢说现代在美国是一个弱势品牌呢?(青 主)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