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双龙国产倒计时 墨斐将执掌帅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 16:11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离职通用后,墨斐将执掌上汽双龙帅印CFP

  本报记者俞凌琳上海报道

  上汽双龙合资公司将是一个全新注册的公司,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并列。

  当京畿道平泽市双龙汽车公司频繁的罢工被平息后,双龙汽车的国产化计划终于又提上了日程。

  一个多月前,在上汽内部结构性调整中,原上汽股份副总工程师兼技术质量部经理程惊雷成为上汽股份规划部经理。据上汽股份和上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程上任后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重新启动筹建上汽双龙合资公司事宜。

  合资计划重提

  记者了解到,除了程惊雷,原上汽汽车副总经理,S100项目组组长葛随亮等也已加入这一项目,这一项目现在正在进行可行性调研分析。

  上汽与双龙合资公司双方的投资总额和双方持股比例目前尚未最后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上汽双龙合资公司将是一个全新注册的公司,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并列为上汽股份旗下的合资公司。

  双龙的生产线将放在上汽仪征二工厂,目前这个工厂主要生产伊斯坦纳。产能8万辆的仪征二工厂,由于伊斯坦纳销售有限,目前产能明显过剩,而双龙的到来,能使该工厂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据双龙总代理上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证实,双龙首款国产车的上市时间初步预定在2008年3月。

  左双龙右荣威

  双龙首款国产新车是KYRON的改款车,该项目一直在上汽位于上海大柏树的原上汽工程研究院秘密进行。

  今年11月18日,进口KYRON在北京车展正式上市,双龙俨然是上汽展台“荣威”以外的又一主角。

  “一旦实行国产,双龙和上汽将产生很多的协同效应。”上汽汽车内部人士说。目前上汽汽车已派出市场部门人员援助双龙国产事宜,双龙在中国的品牌定位,上下游渠道建设等成为目前的工作重点。

  2002年7月,上汽确立了2007年实现年产汽车100万辆,跻身世界500强和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的三大目标。如今前两大目标已经完成,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是其感到最迫切也是压力最大的。

  收购ROVER后,上汽不惜成本打造荣威品牌,上海的主干道上到处可以看到上汽布下的巨型广告。

  “基于ROVER平台的荣威汽车,主要以轿车为主,而双龙SUV则可与之实现车型的互补。”此前,上汽总裁陈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两个双龙和荣威各有千秋。

  “韩国,双龙公司完全可能利用我们自主品牌的产品,我们自主品牌完全可能利用双龙的产品。”陈虹希望在上汽荣威和双龙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事实上,一旦双龙国产,还有许多可以共享,目前荣威在中国已经布好了近100个成熟网络,双龙国产后这些网络资源可以直接利用。

  “从今后长远开发来讲,我们在一个产品平台上同时考虑怎么样能够开发出双龙品牌的产品和我们自主品牌荣威的产品。”陈虹此前介绍。而据上汽汽车内部人士透露,他们正计划打造一个荣威、双龙联合采购平台。

  韩国定位

  以双龙与上汽中国以50∶50的比例合资建厂为主要内容的S-100计划,早在2005年10月18日就已经发布。随后双龙以技术转移为由,拒绝技术输出而举行的频繁而持久的罢工,使上汽双龙的国产计划搁浅。

  为期49天的罢工,直至上汽作出了适当让步后,罢工终于告一段落。但工会依然在观望,引燃罢工的导火索一不小心就会复燃。

  “双龙工会最担心的是上汽将技术转移到中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国,而忽视了韩国工厂。”上海大学跨文化管理研究所所长庄恩平认为,上汽必须消除双龙工会对“转移技术”的忧虑和质疑。

  “说上汽股份转移技术是无稽之谈。”上汽股份副总裁墨斐这样回应关于双龙技术转移的问题。墨斐服务通用三十多年,上汽第三号人物,今年8月份走马上任双龙代表理事。

  “我的职责将主要集中于战略性的问题上,如产品系列的构建,发展上汽与双龙的协同效应,构建双龙的国际业务以及协同上汽与双龙的国际业务的发展。”在接受采访时,墨斐这样解释了自己的职责。

  墨斐表示:“双龙的管理层现在所想的是将其业务扩展到中国,他们正在通过与上汽签订技术许可协议的方式在中国进行业务的扩展。”

  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对双龙的问题直面做答:“将来双龙必然要与上汽在英国、中国的业务实现协同。”

  “韩国基地是不可或缺的,除引进中国生产产品,未来我们的荣威也要卖到韩国去。”陈虹说。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双龙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