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世五年间:汽车业的“鲶鱼”吉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 13:39  中国财经报道

  四、汽车业的“鲶鱼”

  在入世后,中国的民族汽车制造业非但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被外资、合资企业“灭掉”,反而却像从夹缝中生长的黄山松,越长越高。入世五年后,2006年自主品牌国产车销量首次超过合资车型。包括奇瑞、吉利等在内的国内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10.5%提高到26.35%。对于这个数字,1994年就梦想创办汽车公司的李书福有着特殊的感受。

图为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这个角度再调一下,这个角度,总而言之他不能干涉,就是不工整也不能干涉,因为他这是功能键。”

  总装厂厂长:“是,是研究员跟我们技术部再整改。”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一定要整改。”

  曾经学习机械工程的李书福,每天下班后总是要到总装线上转一圈。李书福,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名字。被业内称之为“汽车狂人”,在他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唐吉诃德的影子。在强大的“风车”面前,他却说,乞求能有“一次失败的机会”。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我说大家都说我要失败,我想尝试一下,假如我真的失败了,那不会给国家带来任何的麻烦,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实践,提供教训。假如我成功了,那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讲,那是大喜讯,我说为什么不让我们尝试一下,你能不能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呢。”

  1984年吉利集团前身企业黄岩冰箱部件厂成立。1989年退出制冷行业转入装潢材料制造行业。1994年,李书福开始决定进入摩托车制造业。此后,为了拿到吉利汽车的准生证,李书福奔走于各个主管部门进行游说,当多少人提醒,倘若生下的不是“天才”就不要生时,李书福回应到:怀上了,不得不生,生了就有希望,不生就半点希望也没有了。时任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司长的张小虞对当时的情形印象很深。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第一次是1994年,他那个时候为摩托车的目录,当时到机械部汽车司来,他们搞摩托车。到了摩托车搞到大概也通过跟嘉陵的合作,拿到技术,培养人才,我再见他的时候,那就是到了1998年了,他就想搞汽车了。一直到2001年他得到正式的批准,他先做客车,做小面包车,就是做当时的所谓的六字头的车,后来生产正规的轿车。”

  入世后的中国汽车市场,让人眼花缭乱的不只是车价的跳水和大企业的重组。随着国家放开民营企业进入汽车产业的限制,不少梦想造车的本土企业,开始了一次次的尝试,从那时起,中国汽车市场里也开始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汽车品牌。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民营企业在汽车行业的晋升、进入,大概分为几个阶段,第一先搞零部件,特别以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第二个搞摩托车,第三个搞改装车。第四个进入到汽车,第五个进入到轿车,他也是不断的升级,你别看这几年,变化得挺有意思。李书福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他最先搞生产建材。”

  1997年吉利开始进入汽车产业,1998年8月8日,吉利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轿车——吉利·豪情二厢轿车在临海下线。2001年,李书福决定对豪情汽车和宁波美日汽车进行重组,成立浙江吉利汽车公司。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一天,同意吉利造汽车,那时候国家经贸委批准,所以这是一个极大的喜讯,拿到生产许可权以后,拿到了以后的话呢,当然了,既兴奋又感觉到有压力,兴奋的是,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入门证了,终于参加马拉松赛跑的一个赛跑证了,压力的就是说呢,这一条路跑下去,将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走,应该怎么跑。”

  入世之前的一个月,吉利豪情的三款车分别降价5000元。入世之后的10天后,李书福又请来专家,举办了“中国经济型轿车入世战略论坛”,李书福告诉记者:就在中国汽车业因“入世”纷纷叫喊“狼”来了的时候,他看到的是“机遇”。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假如中国不加入世贸组织,我可以说,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吉利。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了,所以,国家才同意吉利进入轿车这个行业,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以吉利汽车才有可能走遍全世界。”

  2002年年初,吉利汽车开始实现盈利。全年销售汽车4万多辆。2002年8月吉利并购了上海杰士达汽车集团公司,形成上海华普整车制造基地,2003年1月28日“中国第一跑——美人豹”下线。就在李书福扛着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旗帜,一路跑着、一路叫喊着---要像卖西瓜一样卖车,有人开始预言吉利汽车迟早会被淘汰出局。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他们也不会认同,所以我只能开玩笑,力量在风中回荡,奇迹在蓝天上闪光,00:19:41:13从表面上看人家在笑话我,但从我的心里来想,我在笑话人家,我心里想,这么一件事情,为什么你们大家都不懂呢,中国那么多人,为什么都说我不行呢,我觉得明明是行的,所以我心里,我就,就是有点,挺好笑的。”

  李书福说:当时的桑塔纳卖二十万元、夏利卖十几万元,就连奥拓也要卖五、六万元,而吉利“豪情”只有四万元。被称为"低价杀手"。当时吉利汽车就好比国内汽车产业“池”中的一条 “鲶鱼”,正是这条“鲶鱼”,打乱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阵营,搅动了汽车价格。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前期可以像‘鲶鱼’,到后期的话呢,我们这个‘鲶鱼’将会,变成其它鱼了,我们会将在这个,自由的这个世界,汽车市场里边去翱翔。”

  李书福坦言,最初准备制造轿车仅仅出于市场的考虑。看好的是汽车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当真正涉足并了解汽车产业之后,另一种感情开始上升--"造中国自己的汽车"成为一种理想。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我所思考的问题是三十年,五十年以后的问题,我不是思考今年的问题,明年的问题,我不是说为了今天赚一点钱,明天赚一点钱的问题,我们是为了一个理想和追求,在从事这项事业。”

  就在李书福思考吉利未来的时候,民营企业投资的汽车制造项目纷纷下马,2004年波导从南汽撤资,2005年厦新电子、奥克斯也纷纷宣布撤出汽车制造业,民营企业造车热的退潮震动了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天时地利人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的成和败,就看这个天时地利人和,我在1998年8月8号我就讲了,我说今天吉利进入这个行业,今天吉利汽车在临海下线庆典,这个天时是最合适的。早三年不行,迟三年也有点晚了,我在那个时候就讲了。”

  李书福解释到:如果吉利晚三年进入,对于一个民营造车者来讲,市场留给他的价格空间不足已承担一个初试者相对高昂的成本,而如果提前三年进入,不但吉利汽车的制造成本将更高,冷清的销售市场也不足以支撑并不成熟的产品。按照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当人们还没有从吉利是否能够逃脱“生死劫”的猜想中醒过神来的时候,李书福拉开了“让吉利轿车走遍世界”的架势。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我们中国人自己也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不对,自主研发,包括我们拿到德国富兰克林去展览,拿到美国底特律去展览,我们觉得,很高兴,我们觉得很荣幸,我们带去的是中国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龙,我们明年就可以投产了,这是一个中国京剧的一个脸谱的一个变形,所以我们带去的完全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元素,是真正的中国自主创新的汽车工业。”

  当年,当张小虞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入世力争多留些时间或者保护的时候,他一定没有想着吉利这个会自己跳出来的“家伙”,所以曾有人断言“吉利汽车也许是最能经得起考验的家庭轿车,因为从来没有人保护它,或许它也不习惯什么保护”如今曾经孤独求败的李书福,又大胆预言了。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我们就是到2015年,我们想实现年产销量二百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到中国以外的市场。要占到全球市场2.5%的份额,+你说有什么宏伟呢。一点也不宏伟,全世界最小的汽车公司,也得要两百万辆,这个太小了,生产不下去了,这是汽车公司的最少的量。生命线,二百万辆是轿车公司的生命线。”

  就在我们结束对李书福的采访时,李书福断言:中国最好的轿车生产基地不是长春,也不是上海,更不是武汉,而是浙江。因为浙江拥有目前最为庞大的零部件制造和配套能力,并且拥有大量的社会游资可供汽车产业吸纳。

  一位网友曾经这样感慨:中国人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从入世前的担忧到今天中国车市的“喧哗与骚动”,老百姓渴望已久的那股中国汽车消费时代的浅流,正在悄然涌动,不日,它就会掀起滔天的狂澜。只要我们能保持住现在这种势头,经得起考验的真正的国产车就不会太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